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榜第二届颁奖典礼上.第一届冠军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风趣地说:“第一届冠军是一头牛.第二届冠军是一只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人的话没有错.老天爷早就定好了。”一席话博得了台下一片掌声。近年来.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席卷了大江南北。在他们的带领下,内蒙古的第二波企业也从台后走向台前.如东达蒙古王、小尾羊、元朝酒业等.逐渐被人们认可。第二波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他们的速度为何发展如此之快?他们最大的不足是什么?为此.本刊采访了内蒙古企业联合会会长李际国。  相似文献   

2.
提到内蒙使我首先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优美如画的动人诗句。现今的内蒙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草原经济优势.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骄人成就.如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的蒙牛.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鄂尔多斯等优秀民营企业。在他们缤纷夺目的光环笼罩下.贵刊称为第二波的内蒙中小企业也正在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市场轰然倒塌,股价一泻千里,企业危在旦夕……在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他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抉择?“一个钱能捐出去、权能让出去、每年还拿出两三千万做慈善事业的人,能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他一边竭力坚守着自己的“清白”,一边为企业走出危机四处奔走。他能让蒙牛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快讯》2007,(16):12-12
“一股强劲而危险的力量已出现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它是熟练劳动力的新源泉,让美国工人丧失了竞争优势,没有人知道这股力量让多少人丢掉了饭碗。由于这股力量,美国承受着巨额贸易赤字。最后,这个家伙还建立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大量投资美国政府债券,从而助长了美国的财政挥霍。”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07,(16):12-12
“一股强劲而危险的力量已出现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它是熟练劳动力的新源泉,让美国工人丧失了竞争优势,没有人知道这股力量让多少人丢掉了饭碗。由于这股力量,美国承受着巨额贸易赤字。最后,这个家伙还建立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大量投资美国政府债券,从而助长了美国的财政挥霍。”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09,(3):78-79
关于金融危机第二波有两个问题。第一,它究竟是否存在?第二,它什么时候到来?解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于任何既有危机在某一地理、时间或者范围领域内的延伸,Kasetsart大学经济学家Boontham Rajitpinyolert认为,第二波金融危机的标志不再是各个金融机构更深层次的苦难,而是各国家中央银行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窘境。他指出,迄今欧盟各国计划投入的救市资金总额已超过2万亿欧元,如果政府注资速度跟不上接受援助的金融机构复原速度,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将难以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7,(47):31-32
[台湾《商业周刊》11月4日]哪里是全球外资最中意的地区?(《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10月16日发布。以全球外来直接投资目的地总金额排名,香港仅次于中国内地居亚洲第二(中国内地为全球第五),这是香港连续第5年抢下这个位子。5年内,香港的外来投资从97亿美元增长到429亿美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30年,美国人亨利·卢斯选择了“财富”作为他即将创办的杂志新生儿的名字。卢斯相信,商业是时代的文化与特征,企业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决定性影响,所以,他要找出一群名副其实的企业家为榜样,以此倡导“美国世纪”。最终,《财富》成了全球商业媒体的榜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同样找到了一股塑造中国的主导力量——经济、资本、新技术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使社会告别了停滞,还改变了民族经济的成长方式——它就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力量。于是,2001年,我们的杂志应运而生,取名《中国高新区》。时至今日,《中国高新区》不到5岁,像所…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没有文化不行,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同样不行。几百位关注企业文化建设话题的听众把中大小礼堂挤得满满的,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经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一基本要素.企业特别是民企到底应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中国最好的企业文化在哪里?企业文化可以复制吗,因为谈企业文化建设毕竟让人感到有点“虚”,因此我们尝试着以案例分析、专  相似文献   

10.
养吾义 《北方经济》2006,(12):79-79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面临的挑战无处不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和企业家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的昨日独占鳌头,今天却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有的几年前还榜上无名,几年之间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同行业的老大。从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现象,那么,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认真分析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在他们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神秘的东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文化,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杜新 《广西经济》2012,(8):19-25
我们提出并认为,"第一波"的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在传统的工业化增长方式中成功寻找出路,推动全国奠定了工业大国地位。"第二波"的特征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成功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共同推动全国奠定中国在世界上的工业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海塘达标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二级排水及围海大堤工程、苏州河建闸工程、黄浦江上游干流段防洪工程、上海市区防汛墙等等一批市级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监理任务招标,人们拭目以待,谁将最后取得监理资格?最后的宣布出人意料,竟是上海宏波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中标啦!这是绝非异常的竞争,驱使我去采访"宏波"。这些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是市人瞩目的硬骨头,我问冯经理,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你们是怎么大胆去啃这硬骨头的呢?。冯经理很自信地说: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在改革开放日趋激烈的年代,懦怯、保守、不敢冒风险、不…  相似文献   

13.
吴思 《走向世界》2012,(12):98-99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们的舌尖上!除了满城的姹紫嫣红宣告着春天已经大驾光临之外,还有那些坚守着一年一会的春菜们也响应着春天的脚步,从土里冒出头来,从枝上探出芽来,嫩秧秧的饱蘸春光,带来第一波的清新滋味。  相似文献   

14.
范晓鸣 《环球财经》2010,(11):27-27
在美国每年庞大的国防预算中,总有数百亿美元“不翼而飞”。它们去了哪里?隐身无人机、“智能灰尘”和超音速导弹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台商投资大陆的第四波及福建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其屏 《开放潮》2001,(12):43-44
台湾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不景气、投资环境恶化,促使台湾企业不断外移祖国大陆,寻找新的出路。随着八十年代中后期两岸经贸互动出现了台商在大陆投资建立小企业的第一波后,九十年代初又出现了以传统产业“西移”为主要内容的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二波。从1998年起到现在以高科技产业的“西移”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波正方兴未艾。加入WTO后台商投资大陆将出现以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热潮——第四波。对此,福建省应加紧服务贸易开放的准备,不断提高吸收台资发展服务业的水平。第一,加入WTO后台商投资大陆将出现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1965年4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用通信卫星“晨鸟1号”发射成功。太空的商业大门旋即被打开。现如今,人们打开广播、电视、启动汽车GPS导航功能、在偏远地区打电话等,都能找到卫星应用的影子,享受到卫星运营服务。但它们似乎太过神秘,以至于我们几乎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今年5月,因为美军再次确认租用中国卫星“亚太7号”的消息,又一次把我们的注意力牵引到遥远的太空。一颗卫星是如何打造的?它经历怎样的跋涉来到发射地?发射升空后如何运转?数据显示,在全球超过1000颗卫星的背后,同样存在一个庞大的卫星产业。2011年,这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73亿美元。2001—2011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增长175%。生意做到太空里,商战打到卫星上。这个与政治、军事密不可分的产业,已经占据全球航天产业的六成以上份额。在这个产业里,有公司与公司的对抗,更有国与国的较量。  相似文献   

17.
回乡纳家户     
在这个塞上有名的“长寿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长寿村”的奥秘在哪里?找来找去亦不得答案。其实长寿与人的精神状态是分不开的,一天胜似一天的红火日子,怎能让人不长寿?  相似文献   

18.
刘美 《环球财经》2013,(10):45-47
《环球财经》:您曾表示中国.而非美国,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什么让您做出这一判断? 科塞多夫斯基:虽然美国在GDP上大于中国,但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衰落了。事实上西方国家都在衰落,工厂、公司正在倒闭。但为什么它们的GDP看上去依然庞大呢?这是因为西方从中国进口时按照工厂价(factoryprice),这个价格非常低,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西欧市场的发展经验,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截至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代演进,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往往以消费客户为目标用户,第三代则聚焦更加复杂的商业产品,如M2M等。从1999年全球第一家虚拟运营商维珍移动诞生以来,虚拟运营商这一创新的企业类型已经历经了15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球通信行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2013年5月,随着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启动移动转售业务的试点,标志着移动虚拟运营商这股通信行业的重要组成力量正式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20.
马文刚 《沪港经济》2012,(4):19-22,18
谁能够轻松地制造话题,让自己一路走来吸引了无数的聚光灯?谁又能够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技巧,成为微博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其千万级别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大佬望尘莫及?还有谁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以人生导师的形象出现,甚至连项目都没有就能收到7000多份简历?这个人就是李开复,一个创新商业帝国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