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智宇 《财经研究》2003,29(9):75-80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吸引FDI成效卓著,但区内投资合作严重滞后。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全面展开,尤其在投资合作方面,在滞后于贸易与金融合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跟进。东亚投资合作具有坚实基础,东亚各经济体应该顺应这一潮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强化东亚投资合作,以此来实现东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东亚总体投资环境还是良好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东亚地区FDI流入的情况得到证明。在世界FDI流入量自2000年以来呈逐年递减趋势下,东亚的FDI流入量却自2002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中…  相似文献   

3.
山西平遥、内蒙古鄂尔多斯小额贷款公司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五省区实行小额贷款试点,建立主要由私有资金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文章在分析山西平遥、内蒙古鄂尔多斯这两个率先实行小额贷款制度试点地区全部公司运营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互特点概括和比较,进而得出小额贷款公司作用界定、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效率与收益评估等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东亚投资合作亟待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合作是东亚经济合作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贸易合作、金融合作共同形成东亚经济合作的三大基石,投资合作是贸易合作长期发展的必要支撑,相互投资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区内贸易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且为金融合作奠定了需求,激励金融合作向前推进.目前,东亚投资合作已经滞后于贸易合作与金融合作,在当前投资合作需要更加迫切、合作条件更加成熟的形势下,亟待东亚各国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来进一步推动投资合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全球生产网络相关概念进行文献回顾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发生、发展的文献综述介绍为主线,揭示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背景及原因。其次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回顾,并着重对东亚区域内部网络分工现象的出现及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对东亚区域内贸易结构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此说明东亚区域内部近年来零部件贸易及中间品贸易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村资金外流的结果,首要的是损害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部分地消解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导致农村的消费和投资不足,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体投入不足,必然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乡村实体生产形成制约,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应用农村资金的净外流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数据为1989~2003年)农村资金净外流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相关性。农村资金每净流出10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减少9·5元,按照目前的资金净流出量,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上人均收入减少大约1000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资金存在五条外流渠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 ,农村资金的外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金融、财税、价格、农村耕地占用、农村不合理收费五个方面分析了 1 978年以来农村资金的外流情况 ,认为 ,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 ,需在截住农村资金外流的同时 ,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农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始终落后于欧洲和美洲的区域合作步伐,其中既有外在的因素,亦有东亚内部的因素。东亚经济一体化既存在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又存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经济发展层次的不同、利益取向和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约束。加快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步伐,对于整个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一点在东亚各国已经达成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9.
笔者基于"货币需求资产组合理论"的货币替代扩展模型,以2000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货币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具有替代美元的潜质,这为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2014年10月24日,外汇局就“资本外逃”、外储止涨等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称跨境资金流动震荡中趋向平衡,当前我国有资本外流,但并没有资本大量外逃的风险。不过最近也有外媒称人民币远汇走软表明中国存在资本外逃风险项。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资本外逃,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分析资本外逃的成因,再次,收集整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资本外逃现象以及方式,最后,对资本外逃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