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蟹的一生是从溞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蟹种——成蟹。在海水中潘状幼体中生长发育,经5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这阶段生产上称为蟹苗培育阶段。大眼幼体开始逐渐进入淡水生活,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完成3次蜕壳成为仔蟹(俗称豆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我场在育豆蟹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大眼幼体培育成六期豆蟹的成活率均达到75%—80%,也就是每千克大眼幼体成六期豆蟹出苗在9—10万只。这里就怎样才能提高豆蟹成活率谈几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从大眼幼体培育成Ⅴ期豆蟹约需经过30多天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池塘水面养成蟹,笔者利用6.86平方米的闲置小水泥池进行豆蟹培育试验。其结果:50克大眼幼体,经过34天的精心管理,产出Ⅲ—Ⅴ期豆蟹6200只,育成率高达91.18%。每只以0.25元出售,创产值1550元。投入产出比为1:3.81。平均每平方米净利润166.76元。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上草木灰防治青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苔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很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正> 青泥苔又称青苔、绿色水绵,它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青苔又分沉水青苔和浮水青苔。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青苔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极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毒害。尤其是对刚蜕壳的虾蟹软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三讲河蟹人工繁殖的关键(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三、幼蟹培育技术直接投放蟹苗———大眼幼体进行人工养殖时,死亡率高,成活率较低。目前,推广将大眼幼体培育成Ⅲ-Ⅴ期幼蟹再进行蟹种或成蟹养殖技术,这样直接养殖幼蟹则会大大提...  相似文献   

7.
<正> 据我们多年来进行豆蟹养成蟹的实践及调查分析总结认为,造成养殖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豆蟹在人工培育过程中,由于受近亲交配、激素药物、营养不良以及强化培育等多方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不少的蟹苗先天性不足,成活率下降,一般成活率只有30%左右,很少有达到50%的。二是投放的豆蟹规格太小。据调查。有不少的养殖户投放的豆蟹规格每千克高达5000至12000只(只有绿豆那么大)。这样小的豆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扣蟹培育这一行业已进入了紧张匆忙的准备阶段,甚至有的养殖户在大年初三、初四已将大眼幼体投放棚中。“扣蟹培育”作为我县一个经济亮点,在沿海呈现出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繁荣景象。 但是,俗话说:有同本,无同利。回顾每年的扣蟹培育结果,我们每个养殖户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家苗场一个样;一批大眼幼体一个样;一个大棚一个样;一池苗两棚养最后出  相似文献   

9.
<正> 一、什么叫五期幼蟹? 五期幼蟹是当年早繁大眼幼体利用塑料薄膜大棚和增温设施,经过五次以上脱壳,在4—5月份育成规格为2000—6000只/公斤的幼蟹,在生产上又称豆蟹、仔蟹,实际上称豆蟹、仔蟹没有五期幼蟹名称来得科学。 二、五期幼蟹特点有那些?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来,我场在稻田中培育蟹种,约有四分之一面积蟹种亩产量在20公斤左右,成活率不足4%。效益很低。 分析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繁蟹苗培育。部分人繁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者因大眼幼体淡化时间不足,出池盐度偏高,因而质量差,放养后死亡率高。(2)没有经过暂养。大眼幼体不经暂养直接放入稻田养殖,易受青蛙、水蜈蚣、龙虱等食害。(3)投料不足。部分养殖户为避免蟹种性早熟,盲目减少投喂量,甚至在培育中期2—3个月内完全停止投喂。7、8月份正是河蟹蜕壳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养扣蟹(即把购买来的大眼幼体培育成不同规格的幼蟹)比养成蟹更具投资小、获利高等特点,同时也为来年养成大规格河蟹打下基础,因此,使扣蟹的养殖生产迅速发展。但由于性早熟的问题往往会给生产上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性早熟即标志着它不能再生长,生命即将结束。 造成河蟹养殖阶段出现性早熟的原因:一、有效积温过高。由于大眼幼体从五月中下旬陆续进池后,培育的时间较长。比天然水域  相似文献   

12.
<正>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幼蟹培育规模居全国之首,去年11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幼蟹之乡"称号。该镇的幼蟹培育已有20年历史,从最初培育长江天然大眼幼体,到后来培育工厂化育苗和土池生态育苗的大眼幼体,养殖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苗密度从最初的0.5kg/亩增加到现在的1.5kg/亩;幼蟹养殖单产不断突破,从最初的30-50kg/亩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 要有效防止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现象产生,首先应搞清楚其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 一、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 ①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繁蟹苗培育。部分人繁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因大眼幼体淡化时间不足,出池盐度偏高,因而质量差,放养后死亡率高。②没有经过暂养。大眼幼体不经过暂养直接放入稻田养殖,易受青蛙、水蜈蚣、龙虱等危害,死亡率高。③饵料不足。部分养殖户为避免蟹种性早熟,盲目减少投喂量,甚  相似文献   

14.
<正>优质蟹种(又称一龄幼蟹、"扣蟹")是成蟹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基础。蟹种培育是指利用河蟹大眼幼体(又称蟹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规格适宜的蟹种,并取得优质、高产、高效的过程。笔者从事蟹种培育实践和指导推广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现将其关键技术归纳整理成文,以供养殖户朋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河南省民权县河蟹养殖中心,在民权县河蟹良种场(省级良种场),利用新建水泥池进行河蟹优质蟹种培育。我们分二批次,从上海市崇明岛引进优质大眼幼体306.5kg。当年获得良好效果,收获蟹种10312kg,为社会提供约1500余万只优良蟹种,其中,豆蟹种1350万只,扣蟹种150万只,产值达200余万元。在当地取得了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安徽、江苏内陆地区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kg左右的扣蟹技术,已被广大养殖户掌握;但是有的亩高产能达到150kg低的仅有20多kg,500g大眼幼体的单产也是如此,高的可产100kg低的也只有10多kg,因此如何高产稳产一直是水产同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三年的培育过程中亩产量可稳定在100kg左右,500g大眼幼体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稳定在75kg左右,现在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扣蟹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成蟹养殖的成败。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下面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 通常情况下,在池塘中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一般一年只养一茬,即每年的4—5月份将大眼幼体放入池塘中,年底或翌年2—3月份起捕上市。海门市货隆镇金跃村的水产养殖户谢国立一改常规的培育扣蟹方式,采用大棚培育蟹种,从一年一茬提高到一年三茬,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池塘的利用率,延长了河蟹当年的生长期,缩短了养殖商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由大眼幼体培育成V幼蟹,通过强化培育即可养成上市商品蟹。这比传统的一年育成蟹种,第二年养成商品蟹的方法,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病害少、回捕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因此,采取正确有效的养殖方法和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养殖河蟹的农户越来越多,面积在不断扩大。广大养蟹户从中尝到了不少的甜头,但也有少数的养蟹户由于没有掌握河蟹的养殖规律,导致养殖失败。笔者通过调查总结了养殖河蟹失败的五大原因及防范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一、清塘不彻底,防敌不及时。 近几年来,由于自然苗遭到破坏,自然种苗货少价昂。随着我国蟹苗培育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就江苏、上海、安徽、湖北等养蟹地区大约有80%的苗种用的是人工培育的豆蟹,由于豆蟹规格小,很容易深受青虾、蟾蜍、水老鼠、龙虾危害,上述敌害对豆蟹的危害大,损失重。据笔者解剖一只中等大小的青虾,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