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党都是为了执政或者参政而产生、存在的政治组织,不以执政、参政为目标的组织就不是政党。所以,政党都有一个执政主动权问题。尚未执政的政党都在为了取得执政地位而努力,已经执政的政党也在为长期执政而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期掌握执政主动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控制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党政合一、集权于党”的执政方式。这种传统的执政方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还是政治文明建设和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强制要求,还是国际政治多极化、国家治理民主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强力影响,无论是执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还是当前对提高执政能力的强力诉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以及创建学习型政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关系做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按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在与国内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受国家宪法保护;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党是领导核心并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5.
金文涛 《时代经贸》2012,(24):51-51
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活动方式的变迁而改进。依法执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增强依法执政意识;要求党依法行使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权力,正确处理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关系;要求健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保证国家权力依法行使;要求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依法执政提供组织保证,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任何执政党都必然面临维护执政安全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上讲,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不存在同其他政党轮流执政的问题。它要执政并长期执政,就要始终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而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也说明,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特点又是不可逆的。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安全意识,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对影响党执政安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应对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似文献   

7.
曾培炎 《环境经济》2005,(6):1-3,12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活动,是党中央在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的执政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运行其执政权力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须臾也离不开其生存和运行的环境,这是挖掘政党潜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自1917年与当时瑞典自由党联合执政以来,稳居瑞典政党的第一把交椅,执政时间长达64年。进入二十一世纪,欧洲执政的左翼政党多数下野或者处于困境,而瑞典社民党却一枝独秀,在2002年全国大选中不仅保住了执政地位,而且得票有较大增长。在瑞典社民党长期执政下,瑞典这个北欧国家创建了独特的“瑞典模式”,并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占第二位、社会福利位居世界第一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国情决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文明与和谐的需要,更是执政党科学执政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标志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金融开放的关系、金融开放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表述。我认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的活动和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向。它涉及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等等。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目的是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两年多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对党的执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积累执政经验,不断取得新的执政理论成果,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执政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眼界宽 眼界宽,就是要善谋大势,认清形势,善于发现问题,就是要以宽广的眼光审时度势,有什么样的眼光就会产生什么的创新力。眼界宽,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底气。有了底气,才能更好地执好政,掌好权,就能不断提高科学判断事物发展趋势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全局形势的能力。当前,从全国经济形势来看是“大而不强”和“快而不富”。所谓“大而不强”,看GDP总量已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GDP在世界排在100位以上;所谓“快而不富”,看GDP增长速度很快,但其中相当大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民财富。  相似文献   

14.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主体,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体形态。当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性质是政党执政的政治根基,标志着政党执政的力量源泉也同时体现着政党存在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党的执政方式,首先是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控制监督和变革的途径、方法的总和。这里说的政府是广义上的政府,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拒内的整个国家的公共权力系统。其次是执政党处理与其他政党及非政府组织的方法的总和在政党政治时代,歧党的执政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6.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执政方式问题上提出的一个基本命题。这种提法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命题,必须搞清楚依法执政的内涵,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这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六条主要执政经验,并将之写入《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作为《决定》立论的理论基础,进而确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决定》的一个亮点和特色。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我们党的主要执政经验,需要全面认识党的执政经验及执政经验与执政理论、执政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关系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要从“共治威权”走向“法治威权”,向一个“法治式的威权政治”努力,以改变政治增压机制,增强政治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是现代社会政党政治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的执政党,也一直面临着政治合法性建设的问题。“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伟大成果。这一成果既体现了党执政合法性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又体现了党作为执政党对自己执政任务的全面思考,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维。它是党的宗旨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党执政的舍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执政合法性要求的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政治之癌,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任何政党、政治集团执政以后,都面临着失去政权的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危险主要来自执政党内部的腐败。执政党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才能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腐败会减低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随着“微笑局长”被移送司法机关、“王薄案件”浮出水面,十八大后一大批腐败官员接连“落马”,进一步说明缺乏有效制约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是导致权力滥用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我国的反腐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任务依然繁重。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可见如何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法制建设科学有效防治腐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