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感谢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把她艺术晚期的一个代表作<宇宙锋>"装疯"一折传手把手地授给了我.通过学习与演出这部戏,使我在豫剧旦角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学会了用心、用技来塑造与刻画人物,使我懂得了中国豫剧艺术的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7):227-228
1998年,我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很幸运地分配到了豫剧大师马金凤领导的洛阳市豫剧团工作.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能够长期与马老师同台演出,耳濡目染,近距离地接受豫剧马派艺术熏陶,加上自己刻苦好学,有一定的艺术潜质,艺业也算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的表演在观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流派是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艺术发展的标志.艺术流派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代在变化,人们对艺术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豫剧为例,她是在积累汉剧、二簧、梆子等许多剧种经验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之后随着时代的前进,豫剧流派也不断的发展壮大. 经历了多年的豫剧演出生涯,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学流派不能学死,而要努力学活.当年我戏校毕业,初登舞台,常香玉老师是我很崇拜的老师,她使豫剧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常派艺术.  相似文献   

4.
范春丽 《魅力中国》2014,(17):91-91
作为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工青衣行当的演员,我还特别喜欢丑角戏。在中国戏曲的四大行当中,丑行被排在最后一位。虽然说无丑不成戏,但是在一部大戏中丑角往往都是配角,很少有领衔主演的大戏。根据豫剧传统旧剧改编而来的豫剧古典戏《唐知县审诰命》则是一部以官丑领衔主演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剧目。这部戏推动了豫剧丑行的发展,奠定了丑行在豫剧行当中的重要位置,为豫剧行当的平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豫剧丑行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为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赵宝萍 《魅力中国》2012,(29):24-24
清末民初是豫剧红脸艺术的辉煌阶段,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伴随着豫剧女演员的兴起,豫剧旦角艺术即跨人了她的黄金时代,旦角剧目繁盛,流派众多,群星璀璨,迅速成为支撑豫剧艺术的中坚力量,自此豫剧艺术逐渐走向规范化。也使我感受到豫剧艺术的新的探索、新的追求、新的境界,标志着豫剧在走向成熟,以及对美学价值新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关美丽 《魅力中国》2010,(22):59-59
我对豫剧马(金凤)派艺术情有独钟,因为由马金凤先生创立的豫剧六大流派之一的马派艺术,是一株苍翠刚劲的艺术常青树,是一朵芬芳飘溢的牡丹花。自从1998年起,我跟随马金凤老师学艺十余年来,主演了豫剧马派的几个代表剧目,表演及唱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我荣幸地被豫剧大师马金凤正式收为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于戏曲之乡--山东曹县,这片沃土,孕育了像崔兰田、马金凤等一代豫剧大家.受环境的熏陶和家庭的影响,使我从小喜好戏曲,痴迷于戏曲,一致于走上了戏曲艺术之路.而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在戏曲舞台上已经磨练、实践了许多年,回首我所经历的艺术历程,对戏曲这门独有的民族艺术有一些个人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豫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演员姓氏命名的流派艺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陈素真创立的陈派艺术、马金凤创立的马派艺术、阎立品创立的阎派艺术、崔兰田创立的崔派艺术、桑振君创立的桑派艺术、唐喜成创立的唐派艺术、李斯忠创立的李派艺术、牛得草创立的牛派艺术、王素君创立的王派艺术等.以这些大9币为代表的老一代豫剧工作者为豫剧艺术在全国的兴起与发展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于戏曲之乡--山东曹县,这片沃土,孕育了像崔兰田、马金凤等一代豫剧大家.受环境的熏陶和家庭的影响,使我从小喜好戏曲,痴迷于戏曲,一致于走上了戏曲艺术之路.而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在戏曲舞台上已经磨练、实践了许多年,回首我所经历的艺术历程,对戏曲这门独有的民族艺术有一些个人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刘云龙 《魅力中国》2014,(24):103-103
从古代农业文明诞生的古老的豫剧艺术,以勃勃的生命力,迈步跨入了二十一世纪之门,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我想到的对策之一就是要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努力拓展豫剧艺术的表现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样式、多种表现手段来传播豫剧,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6):108-108
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艺术是豫剧旦行艺术的重要流派。崔兰田擅演悲剧,其常演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剧目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塑造这些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使她的唱腔表演形成了深沉哀怨、含蓄蕴藉的特点。声腔往往是区分剧种与流派的主导因素,能开宗立派者其声腔必有其卓尔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在豫剧界内,崔派艺术的悲腔寒韵尾可谓独树一帜。我师承豫剧名家范静。崔兰田大师为我师从流派的宗师。我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通过恩师范静的言传身教,进而对师祖的艺术有了较为深人的体悟。  相似文献   

12.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在几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中,创立了豫剧生行中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与旦行中的六大流派相制衡,在中国豫剧发展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范丹鹏 《魅力中国》2013,(19):143-143
豫剧传统曲牌音乐,作为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或看做是豫剧艺术的一个分支,一个子系统,它理应和豫剧艺术的生成发展相同步。  相似文献   

15.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赵全民 《魅力中国》2011,(1):101-101
在2010年12月25日,现代中国人普天同过的西方圣诞节里,我收到了一份十分贵重的礼物——《中国豫剧唐派艺术演出剧目选》一书。这本书是由我的师弟、中国豫剧唐派艺术第二代弟子、唐派艺术研究者、河南省优秀青年剧作家、《魅力中国》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董顺卿历经两年的时间编辑,并自筹资金出版的一本唐派艺术方面最具价值与权威的珍贵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0,(22):54-55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戏曲教育家崔兰田在继承豫西调前辈艺人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崔派艺术,并且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我的恩师张宝英就是崔派第一代弟子中的杰出代表,并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崔派艺术的掌门人。现从崔兰田大师的表演艺术风格和张宝英老师学习崔派艺术的成功经验谈起,浅谈一下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19):62-62
豫剧是中国戏曲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一颗璀璨的明珠,自清代中叶产生之处至今已有三百余载的历史。占据全国大半个河山、备受几亿人民推崇的中国豫剧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因此才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因此,凡梆子腔所共有的艺术特色,它都同样具备。但是豫剧在音调变化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一面,自成一统的。  相似文献   

19.
刘喜英 《魅力中国》2013,(20):106-106
摘要:豫剧的每一个行当,在唱腔技巧上都有奇特的方法,本文从演唱方法和发声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了豫剧的旦角行当的唱腔艺术,以及旦角行当有代表性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用声特点和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海升 《魅力中国》2013,(11):70-70
作为一名豫剧演员,我常常在想,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丰十会时代得以生存与发展。那就是,多多地关注当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情感世界、矛盾斗争,只有敢于去表现当下社会焦点问题,去塑造刻画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就能很快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能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活力。在从艺的几十年问,我演出了很多古典戏、新编历史戏,也演过几部现代戏。也正是出于对目前戏曲现状的忧虑,我特别希望多演几部现代戏,多塑造几个栩栩如生、鲜活可爱、真实可信的现代人物的艺术形象,丰富中国豫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探索与努力。感谢许昌市公安局和许昌市万里豫剧院,感谢著名剧作家齐飞,感谢著名导演李利宏,给我了一个机会。让我在豫剧现代戏《中原警事》中担纲领衔主演,饰演为人民服的公安局长魏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