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统筹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但目前社会各界主要从供给侧探究粮食安全的保障路径,较少关注需求侧管理对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本文基于需求侧管理视角探讨粮食安全保障,重点关注需求侧膳食结构不合理和食物浪费两大问题。具体地,本文剖析了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食物浪费对数量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等多元粮食安全政策目标的负面影响,并从粮食供给侧优化、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升、资源环境改善和农业产业发展等多维度探讨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国家应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稻谷是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主粮,占到居民口粮消费60%,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稻谷口粮消费趋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指导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对稻谷口粮总体以及分品种消费特征分析,进行人均消费水平预测,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结合对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的判断,研究测算2020年、2030年我国稻谷口粮消费总量、产量需求量和分品种消费结构。[结果]预测结果表明, 2020年、2030年稻谷口粮宏观消费量为1.51亿、1.42亿t,产量需求为1.62亿、1.53亿t,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5.5%、10.8%。其中粳稻口粮宏观消费量为0.63亿、0.64亿t,产量需求为0.67亿、0.68亿t。[结论]因此在未来稻谷生产方面,应根据国内实际需求,适当缩小稻谷种植面积,扩大粳稻种植比例;促进优质水稻生产,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应提高稻谷收割、加工技术,改善稻谷储存条件,完善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以减少稻谷产后损耗。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作为热带国家,印尼有优越的水稻种植条件,充足的劳动力,肥沃广袤的土地,然而印尼国内水稻生产难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印尼大米供不应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消费习惯、人口的急剧增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为摆脱大米生产不足困境,印尼应通过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引导国民改善传统膳食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手段改变现状,保障粮食供给。与此同时,印尼大米生产困境能为中国粮食生产提供借鉴,为中国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生产能力、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等方面。粮食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粮食生产波动,二是趋少的自然资源加大粮食增产难度,三是难料的粮食价格加大粮食市场风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目标及其风险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人口结构对粮食需求的影响纳入到粮食供需分析当中,基于不同人口增长情景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但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将显著增加粮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未来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若未来粮食供给能力只能维持在目前规划设计的5.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那么全面二孩政策下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预计2029—2030年供需缺口最高峰将达到7800~8500万吨,缺口率为12.5%~13.3%。2025—2030年是粮食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峰值阶段,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平稳度过最具挑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粮食缺口0.2×108t,如果按人均粮食消费400kg来计算的话,全国有将近5000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得不到保障.虚拟耕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虚拟耕地研究是把生产粮食所要的耕地资源作为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粮食中,通过研究区域之间虚拟耕地的流动来实现区域的粮食安全,并据此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目的]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是准确把握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的手段。[方法]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发展目标。文章以我国粮食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和目标为导向,从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绿色发展、经济效益以及基础支撑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5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水平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对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和基础支撑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受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结论]保障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需要重点从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粮食科技支撑、国内外市场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 (1, 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2021—2030年甘肃省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 159万~1 335万t,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1)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苏州市作为人口总量大、耕地面积小、粮食自给率低的经济发达城市,保障地区粮食安全责任更重、意义更大。就苏州而言,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是"供得足、销得畅、吃得好"。"供得足"是指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粮食供给量,并在数量和品种结构上予以保障;"销得畅"是指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就近购买到所需要的粮食,即做到流通顺畅;"吃得好"是指居民在吃饱的同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在质量安全上有保障。一、当前苏州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1.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获取营养的来源之一,国家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不仅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也得到相应改善。但与城镇居民、与其他发达省份农村居民相比,食物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家阶段性目标相比,差距更大。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农村居民在食物供应链中既是食物的供应者又是食物的消费者,在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中既包括了自给自足的部分,又包括市场上购买的一部分。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也有其特殊性。文章从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因素等视角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购买食物占食物消费比重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拓展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增长空间、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及加强吉林省农村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能够在保持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多途径提升乳制品消费水平,加快乳制品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居民营养健康。方法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城乡之间的因素差异。结果 (1)收入增长可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在利用IV-Hekit模型克服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增长可通过丰富乳品消费种类加快乳品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乳品消费频次形成结构化膳食两条路径增加乳制品消费;(3)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量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种类和消费频次的提升作用约为农村居民的两倍。结论 增加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引导居民形成多元化健康饮食方式,带动乳制品加工营养化高值化,推动地方特色乳业发展;强化乳制品消费引导和配送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低收入人群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弱势群体食物基本供给和营养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15年我国各食物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为基础数据,从虚拟水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我国的虚拟水消费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则相反,且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虚拟水消费量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的虚拟水消费量低于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差距在减小;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更趋多元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各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不同种类的食物虚拟水消费均存在地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微观数据调查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农村居民绿色炊事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以期对农村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提供指导。方法 该文基于2016年CFPS的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Binary Logistic 回归,并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个人幸福感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进行赋权分析,重点分析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的影响。结果 (1)农村居民的主观、客观幸福感在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客观幸福感对男性组和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均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主观幸福感只对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3)幸福感对农村居民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主观幸福感只对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4)年龄小的女性群体更容易实施绿色炊事消费行为。结论 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对于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and individual undernutrition. The multitude of indicators available raises the question which aspects of food security are captured by the respective indicator. In our analysis, we first ass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food security and households’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econd, we examine whether household indicators detect undernutrition in children. 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dividual‐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for child undernutritio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novel data set of 1,200 rural households from Cambodia and Lao PDR, which combines household‐ and individual‐level data. We capture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by three indicators including a dietary diversity score, a consumption behavior measure, and an experiential measure. Individual nutrition status is measured via anthropometric indicato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household‐level indicators captu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aspects of food security. Moreover,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fails to explain stunting for children under five. Dietary diversity indicators, however, explain underweight in children to a small extent. We call for more research on intrahousehold allocation of food and stre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earch for the design and targeting of food and nutrition suppor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江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江苏统计年鉴(2006~2012)农村居民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对比分析法,从收入、支出和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苏北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然后,结合苏北农村居民2008~2012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消费支出比率核算,得出食品的支出比率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文教娱乐、家庭设备支出比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表明近年来苏北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采用ELES模型,对苏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文教娱乐、食品、居住以及交通通讯是苏北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表明,文教娱乐、家庭设备以及医疗保健为奢侈品,其他为生活必需品。[结论]为促进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促进苏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并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食物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战略,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加强土地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减少趋势,而对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和水产品消费将会显著增加。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水平地域差异明显。中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长,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应转变主销区的观念,承担相应的粮食生产任务。中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已由南方向北方、东部向中部推移,应该加强对北方及中部新增长中心的潜力挖掘。研究结论:树立大食物观念,着眼于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转变传统粮食供给观念,提高非主产区食物供给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不同信任水平消费者在有机食品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及其内在逻辑,从而为有效破解有机食品市场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文章以价值感知和食品安全意识为中介调节变量,构建信任影响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全国1 113位城市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信任水平正向影响居民有机食品消费行为和价值感知,价值感知在信任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在信任与价值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从而价值感知对信任与消费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也会受到食品安全意识的调节,即产生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信任是决定消费者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信任缺失会限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利用有效的信号揭示和传递机制能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增进消费者信任,从而促进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发展。与消费者信任相比,价值感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因素,不同消费者信任水平导致的购买行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消费者价值感知实现的。因此,提供差别化的产品与服务、加强消费者的良性社交互动,普及和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都有利于有机食品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的受偿水平并对其补偿标准进行精确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以最大效用地推动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658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以节能灯具为例)的受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其补偿标准。[结果]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受资源禀赋、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等因素共同影响;测算出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的动态调整区间为32.79~36.36元,政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生态产品的最优受偿率应为20%。[结论](1)高度重视农村居民资源禀赋对其受偿水平的影响,加强农村居民资源禀赋积累;(2)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强化生态产品政策宣传;(3)建立管控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