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一直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历经了利改税、承包租赁、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等诸多改革实践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已触及到产权制度这一深层次问题。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必须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是构造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基础的好形式,但在实践中却面临难以操作的困难。在对辽宁2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股份制改造难就难在这些企业的资产过分集中,与股份制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本要求发生冲突,许多地方领导、企业家对这种改制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以股份制形式构筑现代企业制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搞大包干。搞资产承包,在定好上缴利税的前提下,留利于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质上是一个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国际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70年代末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和利润留成开始,国有企业先后采取过利改税、租赁、拍卖、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等改革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最后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但却可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经营形式,是当前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就其中若干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利改税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意味着否定利改税,坚持利改税就不可能实行承包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利改税在处理国家与企业利益分配关系上的方向和政策总的说是正确的。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有其局限性,主要问题是只明确了国家与企业利润分配比率,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资产在股份制改造中如何界定产权胡元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一般是在推行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企业净资产中有下列成份:原国家投资、拨款形成的资产,企业按规定减免税所形成的资产,企业利润留成或税后利润投资...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国有企业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对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有了一个具体的诊断;产权不明晰。因此,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谁的资产谁关心”的经济体制。于是,随着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企业产权改革也开始公开亮相。作为一种新的产权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1982年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并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然而,时至今日,一批股份制公司纷纷“落马”,我们发现,股份制仍然不能“搞活国有企业”。而且象郑州亚细亚市场集团之类的企业,成在股份制,败也在股份制。实际上,中国的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从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误区主要有: 1)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而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国家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渐进式改革路径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后来的公司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民营化从外围的制度边际调整逐渐发展到纵深的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力求说明民营化是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以及深化民营化改革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不同的改革阶段分别采取了扩权试点与利润留成制度、推行厂长责任制、实行两步利改税、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多种改革措施。旨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激发企业得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这些措施在不同的阶段都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因而改革一直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所以国有企业和真正产权明晰、所以国有企业和真正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之间依然有着不短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资产定价与“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改革、产权重组、出卖企业(资产),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等,现在已经被大家从观念上开始接受了。也有了一些政策。但是,反对意见还在,有老的反对意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如有的人说,现在买卖资产,不再有观念上的障碍,但实际障碍仍无法逾越。许多国有企业那么多职工、那么多债务,想卖都卖不出去。所以结论是,靠产权重组来改革国有企业,理论上大概是对的,但在现实中还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一、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式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质是国家、企业、劳动者的责权利关系的重新调整。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在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上,不能采取单一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份制。股份制应当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形式。实行股份制的突出意义是,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解决国有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管理与生产社会化不相适应的问题,建立规范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应积极试点,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11.
围绕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第14个年头了。1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政策调整上做文章:先后实行扩权放权、减税、让利;对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如第二步利改税,承包经营,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何调整政策,国有企业的活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出现一些老大难问题。主要有:一是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企业面大;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三是企业资金严重困难;四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困难重重;五是产业结构调不过来;六是新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步履艰难;七是政企分开阻力大,企业经营权被截留;等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未能走出困境 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是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展开的。从1978年开始,最初是政策性扩权,实行利润留成,搞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接着是两步利改税,实行租赁制,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合;1990年提出把企业推向市场,转换机制;1992年起强调企业制度创新等等。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搞活企业的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股份制不仅被城市的国营、集体企业广泛地采用,而且逐渐引入到农村的乡镇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制可否引入农村的土地经营?人们对此是个陌生的问题。土地股份经营与一般的股份制,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联系的是两者都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集聚生产要素,实行联合经营;区别的是一般的股份制股东入股的是资金,而土地股份经营股东入股的是土地。在农村普及联产承包制的条件下,投资入股经营的土地,是社区经济集体所有分包给农户使用的承包地。  相似文献   

14.
1.资本定价、“资 本流失”与企业改制 国企改革、产权重组、出卖企业(资产),搞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等,现在已经被大家从观念上开始接受了,也有了一些政策。但是,反对意见还在,有老的反对意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如有的人说,现在买卖资产,不再有观念上的障碍,但实际障碍仍无法逾越。许多国有企业那么多职工、那么多债务,想卖都卖不出去。所以结论是,靠产权重组来改革国有企业,理论上大概是对的,但在现实中还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企改革一直处于一种进进退退的徘徊当中,从承包制、股份制再到股权期权甚至MBO等等。方法不断翻新。但是成效并不显。在以往的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和国企经营激励约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改革,大致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先后采取了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利税分流、仿“三资”等形式,其间始终贯串了扩大和落实企业自主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股份合作制、破产兼并、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出售等,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绝大部分资产靠银行贷款积累形成,企业改革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几乎都会引起企业债权的变化和转换,必然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认清形势,服务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还要规范行为,依法操作,稳健经营,做好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资产保全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闭幕,为国有企业新一轮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国有企业在下一步改制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兼并、合作,还是走股份制道路,作为改革的前提,都需要对现有企业资产进行重新评价,对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要进行正确认识,以便为下一步改革的正确决策提供参考。而要做到正确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会计角度看,如何正确认识企业的盈  相似文献   

19.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记者:自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使企业行为市场化、企业效益提高和长远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确立为股份制。但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仍然走不出困境,您如何看? 戴:我们过去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产权处在行政条块分割的框架中,难以对之调节,以实现结构的不断优化,致使产业、产品、企业组织等方面结构僵硬落后。产权的这种行政占有和运行方式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不适应需求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这样,企业改制的要求就非常迫切。企业明确产权,完全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作法,譬如小企业通过承包、租赁、出让以及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改变政企关系从而活跃起来。发达国家里,国有企业有多种不同形式,如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采取独资公司形式;有的是国有财产委托各种社会公共机构占有和经营;有的是国家占有较大部分股权,并且按照股份公司的规划来运作。股份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