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的评价,有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经济思想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认识到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本文依次从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其人、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恩格斯在经济学领域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和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贡献等几个方面介绍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进而窥视恩格斯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们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城乡分离、城乡差别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城乡尖锐对立的客观经济条件及其历史根源,深刻揭示了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及其变革的内在关联、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趋势的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城乡关系的终级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政府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现实,从否定到有限度的承认再到肯定,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修正与发展的漫长探索过程。回望和检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城乡、市场和政府问题及其关系的认识、研究的演变,为我们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其关系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1,(14):253-254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成了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就提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虽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所论述,但他们并没有使用"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而只是使用了"世界性"这个术语。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世界性"现象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有何异同?我们该如何看待他们在158年前的论述呢?  相似文献   

4.
刘家用 《经济师》2011,(12):25-27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逻辑"和人的不当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关注自然生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关注人的活动,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监管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译者前言这个著作选录是前译《生态经济科学思想的产生》一书的第二部分(第一部份的摘译稿见《生态经济》杂志1989年第6期),它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学的全部重要论述,资料取自他们众多的论著、文章、讲话、书信和手稿等.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这种关系所表现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性和前景.阅读这些著作,可以使人们确信,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态经济科学思想的实际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可以发现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而这被理论界称之为"斯密-杨格定理".从思想史贡献和理论体系来看,这一命名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贡献.本文忠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开展了以下工作:(1)追溯思想渊源,梳理发展脉络,从思想史上阐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地论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2)阐明"两类分工"在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中的地位,并对"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提出新解释;(3)基于分工是"社会劳动的总体形态",解析分工的内在结构,提出以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以此为基础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农民转型的著作,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民转型思想却十分丰富。通过对经典著作中的农民转型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从多维度阐释农民转型思想,使我们认识到了其理论的历史语境、农民转型的物质基础、农民转型的市民化之路和最终的人学旨归。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转型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思想对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晚年提到了合作社的两种形式:国有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合作社和土地集体所有的农民合作社。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指出,引导农民走合作社道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坚持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业反哺农业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马恩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工业对农业促进和支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及自然属性、城乡和谐发展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决定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反哺农业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支持农业生产要素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反哺农业思想根植于现代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深刻实践,着眼于人类农业的可持续和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对我国反哺农业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下的生态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 《经济与管理》2009,23(1):27-30
从马克思恩格斯视角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原理、"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之问物质变换思想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观.在目前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还存在某种不和谐的背景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视闻下的生态和谐思想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与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然而,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环境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西,不仅凸显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而且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的阐释力和解决力,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13.
李保民 《经济学家》2008,1(2):31-3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华 《经济论坛》2002,(22):61-62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问题。他们在吸取早期重农学派农业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对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科学概括,形成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原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1961年出版的著作中认为,欠发达国家的农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具有提供四种形式的贡献能力。1.库兹涅茨认为,在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农业部门的扩大强烈地依赖于本国的农业,由于农业的发展,非农业部门不仅可以从农业获得制…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中叶才提出,而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早就有了循环经济思想的论述,而且十分清晰.关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着详细的论述.他们还分别从社会制度,科技进步、权责关系和法治观念等方面,对循环经济三大原则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崔木花 《经济论坛》2014,(2):155-161
生态城镇化是融进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更关注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少地消耗资源、更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考量我国当前的生态城镇化建设发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大多没能实现生态化、人本化、个性化和循环利用目标。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做指导,构建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的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1、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背景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离开了在自然界中的进化和借助于工真改造自然的共同劳动,人就是不可思议的。人和自然是辩证的关系,人们改造了自然,因而也改造了自己,这正是人自身的自然本质。对于人,自然可以被定义为环境的物质和力,环境创造人、随之也为人所改造;同时,人也可以被定义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改造者。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德国动物学家厄恩斯特·海克尔1869年杜撰术语“生态学”(Oekologie)以前,更远在流行的“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之前,对生态学有了一个接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20世纪中叶才提出,而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早就有了循环经济思想的论述,而且十分清晰。关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着详细的论述。他们还分别从社会制度,科技进步、权责关系和法治观念等方面,对循环经济三大原则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所谓城乡工业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工业和乡村工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发展速度,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布局和恰当的比例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市工业提供了70%以上的国家财政收入,乡村工业关系到9亿乡村人口的富裕,只有城乡工业协调发展,才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腾飞。城乡工业协调发展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仅从城市和集镇在城乡工业协调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琦  黄利春 《经济前沿》2009,(10):10-14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蕴涵着关于产业集聚的一些思想火花,也指出了城乡分离的现象,而产业集聚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本文在理解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域分工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在马克思地域分工理论视角下揭示产业集聚对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影响,探讨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