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地方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起步、发展及未来 走势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 变革,不仅事关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活力,而且是高校办学 模式、办学思想的一项重大变革,地方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 改革的总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 育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了实现这一总 目标,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高校后勤由行 政管理型向小机关、多实体或大实体的转变,组建后勤集 团;第二阶段组建校际间联办、社会…  相似文献   

2.
物业管理在高校公寓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公寓作为高等学校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缓慢,近几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相适应,于是在市场化的浪潮下,各个高校都出现了很多学生公寓小区。这也使物业管理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0年,绝大部分高校后勤体制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80%以上的高校后勤部门也已经从学校的行政事业体系中分离,组建了多种类型的后勤实体,相当一部分后勤实体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相比较而言,公司制后勤企业具有较强的活力,效益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这些公司在运行时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影响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跃兰 《冶金财会》2008,27(1):43-44
<正>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把高校后勤这一块交给社会去办,学校只管教学、科研、育人。高校后勤社会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原有的后勤机构人员逐渐与学校分离走向社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另一种是社会投资后勤。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题  相似文献   

5.
王毅 《中国核工业》2003,(5):43-43,45
后勤工作是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后勤广大职工为科研、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核化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以研究铀矿冶和天然铀化学化工为主的多专业、综合开发型研究院,后勤系统员工约占在职职工的五分之二,人员结构组成极不合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后勤小而全的管理体系,已不适应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科研院所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从战略发展高度积极探索和实践科研院所后勤改革的模式,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从内部看是建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BOT投资方式建设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到:高校后勤服务设施,要坚持主要依靠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金的方针,采取校地结合、校银结合等办法兴建,并按照新机制运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校的后勤保障设施建设投资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股份制合作、引进社会力量等.本文将主要探讨借鉴BOT投资方式建设后勤服务设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体制改革是高校建设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变化是否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建设的前途.如何使服务育人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又不影响其育人功能,是高校深化后勤改革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服务价格的取向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成本、高校廉政建设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成败,是高校后勤实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强竞争力、建立公平竞争观念的关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高校后勤服务价格的制定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须。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形成了所谓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已被赋予了"教育服务"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型办学思路,为学校革去旧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新的开放型的管理模式,为管理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了新的方向,从而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增强学校凝聚力、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它是建立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之上 ,运用管理政策、管理技能、管理手段将各项具体工作紧密连接组织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充满科学性的系统工程之中 ,培养和构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后勤管理队伍 ,不断提高后勤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愈发显现出了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因此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要求后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 ,以尽快适应知识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一、高校后勤管理者必须提高综合管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后勤企业实际,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后勤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评价模型,针对某高校后勤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V学院为例,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优化策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校企合作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创新职教集团合作发展模式、“1+X”证书制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等途径,提高了学院的教学发展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动因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学校自身发展因素。改革的目标是增强高校效率和促进内外部的公平。影响教师岗位津贴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师的行为绩效,包括职称、学历、年龄;另一类是结果绩效,包含教学工作、科研成果发表、科研工作以及教学科研获奖。其中,行为绩效对教师津贴的影响应当大于结果绩效。津贴水平的定位取决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岗位级别。制定津贴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重视与教师的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独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从明确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出了适应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独立学院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课题组认为,人工智能会计相比现行的会计技术有很多优势,预计在10年以内完善、成熟并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广泛推广。人工智能必将大大改变会计行业和职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产生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人工智能会计技术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国有企业"现象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了“新型国有企业”产生的过程,从语义角度界定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特征,并给出了一个“新型国有企业”的分类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生存状态,指出了“新型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新型国有企业”的大量出现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现象,而“新型国有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我国道路的阶段性表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新型国有企业”还没有达到形态稳定和体制规范的程度,尚处于蜕变过程中。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我国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推进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实现自身改革的目标,成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有活力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企业家才能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张驰 《电力技术经济》2007,19(1):8-11,20
迄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电力改革实践对我国电力改革有几点基本的启示。(1)电力、经济、资源、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的起始条件不同,决定了各国改革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和垂直垄断结构的分拆顺序。没有一个模式是中国可以照搬的。(2)电力改革不仅有特性,而且有共性。我国电力改革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同时,必须遵守电力市场改革的共同原则。(3)按照主要的原则,我国下一步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多重目的及主次关系,对症施治;加强电网发展,为电力市场提供基本物质保证;着眼于电力市场运作,无论如何分拆必须坚持电网运营与市场参与者相独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进式改革的道路,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国有企业已基本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可经说是行百里,半九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不仅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涌流,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工业发展的成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突出、最鲜活的体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真理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部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的伟大历史.而工业则是30年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率先付诸行动的最生动领域。工业改革的行动最活跃,最大胆;工业的对外开放最彻底,最广泛;在中国各类产业中,工业竞争最激烈,最强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工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决不仅仅是解决使中国摆脱贫困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在客观上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使命。工业改革开放的大胆、果敢、技巧和稳妥,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经历了最小转轨阵痛的发展模式和改革开放模式。工业的本质是创新的和革命的,它不仅提出了严峻的问题,而且实践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全面的现代文明进程.是工业化实践所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