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2003,(12)
《IT时代周刊》(原《新电子·IT经理人商业周刊》)是一本定位于信息时代主流的商业与管理杂志,密切关注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商业变革。 《IT时代周刊》主要读者群为经理阶层、政府官员、媒体精英、金融和教育系统人士以及关注新经济的有识之士。每期发行1O万册左右,全国各大机场、飞机航班的公务仓和头等仓、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全国主要书店、报亭均有出售和阅读。并以出色的内容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评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商业周刊》自 1996年起 ,每年要评选美国公司中最佳及最劣董事会。最近出版的《商业周刊》评出了 10家最佳和 8家最劣的美国公司董事会。美国公司中董事会好坏本与中国读者没太大关系。但这家杂志用什么标准评判公司董事会的优劣 ,对正探索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经济界来说 ,确有一定参考价值。按照《商业周刊》的评选 ,评判公司董事会优劣的标准是 :一、独立性。董事会中不能有两名以上的董事是公司现任或前任总经理 ;董事中不能有人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或接受公司的咨询、法律事务费用 ;董事会中的审计、补偿和提名委员会成员只能…  相似文献   

3.
名刊辑要     
《中国企业家》2004,(2):16-16
最佳与最差的经理人《商业周刊》2004年1月19日《商业周刊》每年都会令经理人们坐立不安一次,今年初它又推出了每年一度的全球最佳和最差经理人评选。今年的评选是通过对140位资深记者和全球21家新闻机构的调查得出的,评选标准依旧是公司的资产、销售额、利润等指标。今年荣膺全球最佳经理人的有惟一  相似文献   

4.
《远东经济评论》,香港周刊,每周四出刊,是亚洲首要的商业杂志。它隶属于Dow Jones公司,是华尔街的定期刊物。它报道整个亚洲的政治、商业、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它拥有60名编辑和记者,包括驻扎在其他地区的通讯员。目前,《远东经济评论》的发行量超过100,000册,它集中在香港、马来群岛、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发行,仅在北美和欧洲的发行量就超过13,000册。1946年10月16日,《远东经济评论》创刊。从那时起,《远东经济评论》立足抓第一手材料报道亚洲的最新进展。《远东经济评论》的网站为会员提供最新消息,和过去的…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他们只要盈利,仅此而已。”——《商业周刊》业界的两种观点如何认识与看待跨国公司,在国内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强调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全面地开放中国市场必将对中国的本土企业产生重创,认为跨国公司带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带有新殖民主义的思想,主张限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减缓开放的力度,确保社会与经济的长治久安,力图民族工业的复兴。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交《加强支柱产业自主创新,防范经济殖民化》,指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主权80%已被外方控制和主导,涉及信息…  相似文献   

6.
名刊辑要     
《中国企业家》2004,(9):18-18
关于油价的17个问题 美国《商业周刊》8月23日 在油价创下近年新高之际,《商业周刊》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列出17个问题,全面分析了油价上升的原因及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它认为,油价上升是因为全球需求大增;全球对石油需求巨大是因为全球经济同步复苏;产油能力不能与需求同步是因为欧佩克在增产问题上的态度不够坚决;投机者的行为是火  相似文献   

7.
钟超军 《企业文化》2005,(11):25-26
2004年年末的时候,奥美CEO谢里·拉扎鲁斯对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的记者说,“中国无品牌”,“中国企业不懂品牌定位”,“海尔、联想都想成为品牌企业,但目前还不是”……事情已经过去多时,奥美CEO的断言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不断有人对谢里的“断论”提出  相似文献   

8.
夫正 《中外管理》2006,(9):26-26
日前,美国《商业周刊》与国际品牌咨询公司发布了美国品牌评比结果前三名是可口可乐、微软和IBM。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是Google。另外,星巴克、摩托罗拉等热门品牌也有大幅升值。同时,《商业周刊》还就提高品牌价值的方法作出了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名刊     
《东方企业家》2005,(2):27-27
《经济学人》:布什的另一个四年任期;《商业周刊》:最佳管理者与最糟糕管理者;《远见》:大师论大师。  相似文献   

10.
[名刊]     
《东方企业家》2005,(7):27-27
《经济学人》:房价下跌之后;《商业周刊》:老的是美好的、有活力的;《远见》:台湾企业最需要的奖;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2012,(7):34-37
百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不是简单的资金投人,而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链接,让企业社会责任像水—样融入企业及员工的血液 百事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已经长达31年,是首批进入中国的美国商业合作伙伴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间,百事公司在中国建立了成功的食品及饮料业务,同时还积极投资于中国的发展进程。百事产品深受亿万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高考状元、北大骄子、华尔街精英、硅谷栋才、美国海归、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老总、中国首富一路走来,李彦宏的履历总是镶着金边。而伴随着《福布斯》、《商业周刊》和《财富》这些国际顶级财经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全球最佳商业领袖"、"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等稀有桂冠加冕于李彦宏的头上,人们不能不对这位IT业巨子仰慕与崇敬。  相似文献   

13.
名刊     
《东方企业家》2005,(4):25-25
《财富》:我所得到的最好建议,《经济学人》:间谍游戏,《商业周刊》:外包革新  相似文献   

14.
名刊     
《东方企业家》2005,(8):25-25
《经济学人》:在欧洲中心;《商业周刊》:新的汽车之都;《30杂志》:美丽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王文丽 《企业导报》2003,(11):55-56
<正> 《商业周刊》评出的2001年全球100个最佳品牌中,星巴克排名第88位。与排名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689亿美元)相比,星巴克的品牌价值(18亿美元)是个小数,但《商业周刊》却称星巴克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在许多著名品  相似文献   

16.
马瑞民 《上海企业》2006,(12):43-45
奥美广告公司总裁兼CEO夏兰泽接受《商业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联想是品牌吗?海尔是品牌吗?不是,它们还只是商标名称而非品牌;它们还没有把握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还不懂全方面贯彻始终如一的主张,以便在知性和感情两方面与人们建立关系。”中国到底有没有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17.
鲁冠球: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一个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鲁冠球富有开拓精神,"万向"的产品成功进入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并在英美等六国设立子公司,实现了跨国经营。1991年5月,他成为《商业周刊》的封面人物。在中国,他被称为"不倒的企业家"。这篇文章是鲁冠球先生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激情洋溢的讲演中,他回忆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并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渴望。我们企业成立于1969年,当时只是一个7个人、4000元人民币资本的小"铁匠铺"。在计划经济中,乡镇企业不能进入国家计划…  相似文献   

18.
对于医疗科技领域之外的大多数人而言,美敦力(Medtronic)是个陌生的名字。可如果经常浏览《财富》、《商业周刊》等权威杂志的各种排行榜.你就会发现美敦力绝对称得上是”风云企业”——《财富》500强、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全美最佳就职企业、全美慈善企业……这一个个红榜上,美敦力都是常客.而且其股票市值名列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的第54位(根据《商业周刊》2003年数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房地产》2006,(4):58-59
建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宜居城市已成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而究竟各个城市离宜居的目标有多远。需要留给公众来评判。调查显示,中国城市的宜居水平还不足70分,而喊出了宜居口号或以宜居城市作为目标的城市却与“居居”存在不小的距离。该项结果来自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商务周刊》杂志联合编制的国内首个城市宜居指数——《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经济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正当西方工业国家不断发生贸易摩擦时,这些国家互相竞争的制造业公司却有日益联合的趋势。一批跨越国界的、不同于60年代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公司正在兴起。2003年1月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把这种巨型公司称为“无国籍公司”。据经济专家们预测,它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