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风起云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打破了原来的垄断格局,我国电信业务内容迅速丰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业务资费不断降低,各运营商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不断改善。特别是2000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拆分后,中国移动失去了固网的瓶颈优势,中国联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移动通信市场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到2004年5月,  相似文献   

2.
放松电信管制对日本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予青 《经济学》2002,2(1):149-160
本分析了日本移动通信领域的管制改革及其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表明,移动电话服务商的个数和移动电话服务的边际成本,是影响日本移动通信的需求和价格的关键因素。以移动通信市场自由化为目标的一系列管制改革,刺激了移动通信服务商的增加,降低了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从而促进日本移动电话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基于1991—1999年期间季度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证实放松电信管制对移动通信服务的价格和需求量都有显影响。此外,本还推测了移动电话通信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  相似文献   

3.
到2001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了10亿大关,并有100多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用户数。移动通信已成为普遍接入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不再是传统所认为的固定电话的补充。第三代移动通信已昂首阔涉地向我们走来。在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高速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中国移动电语用户2003年底已达2.69亿户,截至2005年底,移动通信电话用户总数迭到3.93亿户。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基本上是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竞争主体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本文分析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同阶段的市场竞争结构,对其竞争行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慧丽 《经济师》2015,(2):44-45
移动通信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通信行业的公共性和服务性特征,移动通信行业的入行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文章首先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行业规则的现状,阐述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市场与人力资本的角度,建立了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力量测量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移动的市场力量在这三者中最强。同时为了打破行业的垄断行为,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结构与规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寡头垄断是我国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在移动通信行业打破独家垄断、促进竞争的规制改革初期,为争夺市场份额,中国联通有进行价格竞争的动机,价格竞争可以带动其他方面业务竞争,这样的市场格局能够增进社会福利。但随着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市场份额上逐渐接近,价格竞争的动机不再明显,进行"默契串谋"的动机增强。同时,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使得双寡头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再是最有效的,构建一个三寡头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应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规制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日本移动通信领域的管制改革及其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表明,移动电话服务商的个数和移动电话服务的边际成本,是影响日本移动通信的需求和价格的关键因素。以移动通信市场自由化为目标的一系列管制改革,刺激了移动通信服务商的增加,降低了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从而促进日本移动电话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基于1991—1999年期间季度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证实放松电信管制对移动通信服务的价格和需求量都有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推测了移动电话通信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联通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形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为争夺用户。双方都采取了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本文阐述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差异化战略的内容及两者竞争战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施卓敏 《经济前沿》2005,89(6):58-60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寡头竞争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用博弈论从寡头竞争模型来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双寡头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竞争实质。  相似文献   

9.
一、意大利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过程的简单回顾1985年意大处开始提供地面公共车辆无线移动通信服务,频率为450兆赫。此前已经在运营一种160兆赫的移动通信服务系统。1990年开始启用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任一TACS),频率为900兆赫,这就是模拟式手机的开端。1992年开始试验第H代移动通信系统(GSM),频率仍为900兆赫,到1995年GSM进入商业运营阶段。这种移动通信系统为数字型手机带来了没有预料到的成功。短短几年后,到了1998年底,意大利的手机用户多达2200万,市场占有率接近50%,在欧洲国家中已经名列前茅。利用GSM系统可以将传真。…  相似文献   

10.
电信业一直是反垄断的重点对象,中国电信业经过多次的分拆与重组,2008年5月再次形成的6组3局面,三家运营商都成了全业务经营的厂商,通讯行业垄断程度因重组发生了变化。依据产业组织的SCP结构,本文选取了在运营商收入中占60%以上的移动通信业务,借助剩余需求弹性的方法从结构方面考察厂商在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势力,并在行为和绩效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证明现在的厂商确实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在某些领域也运用了市场势力,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势力的运用越来越难,厂商的利润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刘君 《经济师》2008,(7):53-54
文章从波特竞争力模型入手,分析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竞争结构,可以看出我国移动行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移动运营商数量少、产品差异化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应通过健全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等来优化市场结构,捉而促进整个市场能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虽然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还处于移动、联通双寡头垄断经营阶段,但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在电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信产品逐渐同质化,依靠简单价格战的收效日渐甚微。随着电信市场的成熟和品牌意识的增强,运营商们先后启动了品牌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3.
孙瑞灼 《新经济》2009,(12):82-82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诉中国移动垄断案近日达成和解。据悉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国内垄断企业被诉垄断的案件中,原告获取补偿的首例反垄断案件。周泽获得中国移动的“奖励补偿”1000元,周泽的手机号也被转为不收取月租费的移动通信服务。目前周泽已经把诉状贴到博客上,不少网友表示,也会依着周泽的瓢去画葫芦,“上中国移动领奖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市场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基本的变迁路径为:垄断(1994年以前)一双寡头前提下的主垄断结构(1994-1998年)-寡头垄断(1999年至今).我国的移动电话业务主要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方便我们建立双寡头模型来寻求市场的竞争均衡,但是移动通信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网络效应",也就是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在本质上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难以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必须从网络外部性视角采寻求我国移动电话行业的竞争均衡.本文扩展leffrey Rohlfs(1974年)考虑了网络外部性情况下来建立双寡头市场模型以期得到市场竞争均衡的解.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而在通信移动市场中,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对于更好更迅速的发展通信移动业务,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以及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不断繁荣,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及演进问题便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发展演进和4G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并对4G移动通信系统地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通信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自然垄断性特征赋予这个行业垄断的市场结构,伴随着自然垄断性的弱化,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被重新关注,开始了电信业的改革浪潮。移动通信业自然垄断性弱化的过程,就是最优市场绩效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移动通信产业具有强烈的网络外部性,因而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对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围绕着移动通信3代产业标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结果显示,由于各国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机制不同,其标准化市场绩效也迥然不同。技术标准联盟成为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和扩散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经营杠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一个两阶段厂商竞争模型,从阻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角度出发,给出垄断厂商应保持的最佳经营杠杆。  相似文献   

20.
臧传琴 《经济师》2008,(5):233-234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也纷纷开展起来。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其主要方式是将原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或者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到自然垄断产业中来。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