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2009年我国钢筋生产、进出口和消费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钢筋品种生产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钢筋消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一、全国造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造船行业现状 (1)造船行业生产现状。近几年,随着国内外造船市场的持续兴旺和国际造船业转移速度的加快,我同造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前铁矿石、煤炭、粮食等散货海运量的增加及运输距离的拉长,导致运力紧张,使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兴旺的高峰期,国际与国内船舶工业均连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各类船舶新船成交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我国苯胺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300多种,在染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橡胶硫化促进剂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生产情况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我国苯胺生产企业少,装置规模小,产量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90年代以后,由于全国各地纷纷扩建或新建苯胺生产装置,使得我国苯胺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量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苯胺的生产厂家有2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29万吨/年,总产量约18万吨/年,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硝基苯催化加氢…  相似文献   

5.
我国苯乙烯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SM)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列橡胶(SBR、SBS)等。此外。还可用于制药、染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6.
环氧氯丙烷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台成甘油、氯醇橡胶以及缩水甘油醚类,在医药、食品、汽车工业和航天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由于近年来我国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等产品需求强劲增长,促进了环氧氯丙烷需求的快速增长.但我国环氧氯丙烷产量严重供不应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开发中间产品利用率和发展国外市场应成为我国环氧氯丙烷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钢材消费调查、需求预测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钢材消费强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超高速发展的时期,5年期间钢材产量上了3个台阶,即2003年突破2亿t,2004年突破3亿t,2005年突破3.5亿t(含重复材),年均增材产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十五”期间钢铁产业大规模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将在今、明两年继续释放,钢材供给能力将继续增强,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也将得到缓解。面向未来,钢铁工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与转折点上。“十一五”时期是钢铁工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加快实现世界钢铁强国的目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此期间既有拉…  相似文献   

9.
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与钢材消费量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横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钢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得出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模型进行分析、预测2010年全国各区域市场钢材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化纤工业是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化纤行业得到高速发展。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97年化纤产量达422.5万吨(含丙纶),比1996年增长26.4%。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纤生产国。化纤产量的提高,扩大了我国出口渠道。在出口纺织品和服装中,1997年化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机电工业的发展,对其基础原料“硅钢”,提出了新的要求.机电工业等部门对硅钢片的需求逐年增大.据冶金部预测,到1990年,国内硅钢片年消耗量约为80万吨.每年增长率约为4~5%.而我国硅钢的生产,已经落后于社会对它的需求.1985年我国硅钢片产量为51.19万吨,其中冷轧硅钢片7.09万吨.而1985年  相似文献   

12.
业内有关专家对我国混二甲苯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前景分析预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住房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钢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住宅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巨大需求,预计2014—2020年内1亿人进城落户将带动钢材消费累计达5.6亿吨左右,年均约8 000万吨。此外,新型城镇化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特点,绿色、低碳、节能省地型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对建筑安全性要求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建筑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随之,我国Ⅲ级及以上强度钢筋消费量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高强抗震钢筋、耐腐蚀钢筋也将迎来较快发展。钢结构建筑比例将不断提高,钢结构用中厚板需求随之增长,且建筑用钢板朝高性能(高效)方向发展,高强度建筑用钢板、抗震钢板、耐火耐候钢板将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乙二醇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聚酯产品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的生产发展迅速。亚洲是世界乙二醇的主要消费地区和贸易区,其消费量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50%以上,但该地区的产量却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供需状况,对需求结构和改扩建形势作了详细介绍,预测了我国乙二醇工业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为我国乙二醇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的精神。帮助广大民营企业了解掌握国家和石化行业“十一五”规划主要内容和相关信急,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于2006年5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2006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发展会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盂全生做了主题报告,阐述了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非国有企业的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004年我国的GDP将保持在7%以上的增速,特别是在2003年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如汽车、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元器件、家电、计算机、食品加工设备等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看好的行业还包括交通运输业(铁路、港口和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石油工业、水利建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世界ABS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只有420.0万吨,2002年增加到630万吨,2004年达到约717.1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6.7万吨/年。约占世界ABS树脂总生产能力的14.88%;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3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6.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8.
一、2005年是我国钢材生产与消费不寻常的一年1.产量快速增长,需求依然旺盛2005年是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的一年,2005年1~11月份我国钢产量31765万t,较2004年同比增长25.5%;钢材产量33524万t,同比增长24.6%。按照1~11月份的生产平均水平测算,预计全年钢产量3.46亿t,钢材产量3.66亿t(含重复材)。2005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71亿t(含重复材,没有考虑库存变化因素),比2004年增加5908万t,市场占有率92.1%,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根据2005年钢产量、钢坯进出口量以及不同品种的综合成材率,不考虑库存变化因素时,测算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3…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标号汽油消费现状及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标号汽油(指研究法辛烷值为93及以上汽油)的消费量不断增长,高标号汽油产量所占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6.5%。但受生产装置以催化裂化为主、调和组分构成比较单一的影响,我国高标号汽油产量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预计2010—2020年我国对高标号汽油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由2010年的5200万吨上升到2020年的9400万吨,高标号汽油需求比例由2010年的75%上升到2020年的94%。从中长期看,93号汽油将成为我国汽油消费的主要品种,消费比例将由2010年的61%上升到2020年的67%;2020年左右,97号汽油有望达到需求总量的27%。针对我国高标号汽油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来满足需求:增加轻质原油加工量,增加和改扩建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设施,改进工艺操作条件,采用新型催化剂技术,积极寻找MTBE替代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