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现代工业化基础的奠基时期 ,也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时期。我国建国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决定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并受到了苏联经验的影响。“一五”时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保证“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体现了计划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的优越性。但完全排斥市场作用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建立初期即体现出来 ,并决定了我国 5 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中“大跃进”的产生。实践证明 ,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论,起因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的可行性。反对计划经济论者,借此反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者主张计划经济,在争论和讨论中对计划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邓小平突破了对计划经济的传统认识,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这是对近百年计划与市场关系争论与讨论的一个重要结论,同时又为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深化认识指出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两个根本标准来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经济体制。但在历史视野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作为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直接对立面登上历史舞台的。如果我们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作为正题,那计划经济就是它的反题,当今时代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便是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旨在与投资者共商我国投资策略。 一、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和结合原则 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单纯用计划调节投资活动不行,单纯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亦不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策略,应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对立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投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调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指出:“九五”期间奋斗目标之一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勘计划必要性和地勘计划的特征。认为地勘计划是建立在预算内和预算外基础上的计划,是国家对地质工作和地勘经济发展实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地勘门部尚未全面进入市场之前,用计划经济手段对地勘经济进行较大范围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分权并不简单地与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但就自身性质而言.分权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悖的,这就决定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分权化改革必将破坏计划经济集权的体制基础。分权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相容性,使得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地进行分权化改革至少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在新旧体制并存的转轨时期.为了分权化改革的成功,我国应注意处理好分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计划与市场的理论,在国际国内争论了近一个世纪。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倾听实践的呼唤,突破传统理论局限,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精辟论断,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从1985~1992年至少有5篇文章论述了市场(市场经济)和计划(计划经济)都是手段(方法),不能以计划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作为衡量(划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准,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对于本世纪以来,国际上对计划和市场大讨论的总结性意见。邓小平同志这个关于市场经济中性论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是我国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石。在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的论述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直认为计划和市场是划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单一的全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作为整个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的组成部分与经济体制有着内在的联系。某一种具体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都是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生存并发挥作用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各种经济体制的基本格局和特征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特征和不同的要求,为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为迎接这一转变,保证新经济体制的顺畅运转,相应要求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吻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个调控体系严格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采取间接调控的方式,利用计划、财政、货币,国家管制等手段来调控国民经济,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转变政府职能,使之将工作重点放到抓大事,搞宏观上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管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格局变动基本上是沿着"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迹运行的,这其实就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国的税收理论也正是围绕着这一进程不断展开、深入、创新和发展,自始自终贯穿并服务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经济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无论是企业的经营产品和经营范围,还是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内部管理等都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尤其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意识的强化更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只有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就湘潭市粮机厂而言,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从原材料的平价计划供应到产品的平价计划销售,以及职工干部的工资福利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机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灵药方,不可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实行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中,计划手段具有总揽全局和牵头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第二,计划可以协调各种调控手段,使各种调控手段形成合力;第三,计划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 ,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 ,因而是运行机制的范畴 ;必须区分市场经济一般与市场经济特殊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应有恰当的估计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可以兼容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能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应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和深化,对于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市场和计划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我们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前对于工厂的生产计划工作,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时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时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方法以及解放初期的市场大波动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和形成的路径,认为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照搬苏联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为我们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设计了一幅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已经和正在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改革洪流,为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扬鞭催马,多做贡献。在大好形势下,切不可低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市场经济发展与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同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 经济市场化,粮食实行市场调节,这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彻底解决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却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一)引导土地资源从粮食生产向其它生产流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种粮食的信条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即种粮越多,自己余粮越多,这种规律促使农民多种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