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满足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解决资料不足问题,在西部地层平缓厚度大部位部署沈352井,确定致密储层岩心分析测试类型并开展全规模联测工作。研究发现,岩性是控制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优势岩性为泥质云岩,Ⅲ组为优势层段。Ⅲ组作为目的层,泥质云岩作为主要岩性,结合裂缝预测结果实现了对有效层段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致密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文章以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地区沈352井沙四下亚段的细粒沉积岩和雷家地区雷93井沙四段的细粒沉积岩为例,采用铸体薄片观测法及扫描电镜法分析致密储层岩石裂缝及孔隙微观形态特征,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相结合分析全孔隙直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岩石孔隙类型可分为晶间微孔、溶孔、有机孔、构造缝、成岩缝、溶蚀缝;孔隙直径多以中孔为主,见一定量的的大孔和微孔。研究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周清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致密砂岩储层,结合储层段岩心、薄片特征进行岩相分析,通过单井相和测井相分析,依据粒度分析和重矿物物源分析,识别出周青庄油田沙三段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沙三储层细分6个小层,综合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及以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和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绘制出每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探讨储层受控因素,总结出储层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周清庄油田综合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致密砂岩气是最早进行勘探开发的非常规资源之一,且储量巨大。文章通过大量文献调研资料对各个盆地的致密气藏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条件及成藏机理进行综合研究与总结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中国致密大气田具有源储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广覆式生烃等特点。烃源岩以煤系源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产生的异常超压提供气体运移聚集成藏动力来源,运移方式以非达西渗滤、扩散方式为主;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准连续充注、近源成藏,后期历经改造等。  相似文献   

5.
低渗致密储层低孔、低渗、高温、高压、天然裂缝发育、无自然产能,如何采取有效的压裂增产措施提高该类储层产能是国内外专家备受关注的重要技术难题。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及严格执行是保障该类储层增产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技术标准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结合,开展了压裂液优选、支撑剂优选、管柱结构优化及地面流程优化等研究,初步形成了低渗致密油藏压裂改造技术,提升了胜利油区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吉林油田致密油藏压裂开发经历了常规压裂、水平井蓄能体积压裂和水平井甜点+密切割体积压裂三个阶段,通过水平井蓄能式体积压裂,实现了致密油效益开发,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在水平井蓄能体积压裂基础上,形成了以水平井甜点+密切割体积压裂[1-2]技术为核心的压裂配套技术,提高致密储层改造程度和开发效果,提升致密油藏资源价值,对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过剩压力、充注期等进行储层成藏期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的研究,得出储层在不同阶段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水锁伤害广泛存在于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严重影响着油藏的开发效果,水力压裂技术在改善油气渗流通道的同时也给储层带来了伤害。文章利用现有水锁损害室内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华北油田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裂缝和无裂缝岩心水锁伤害的室内对比实验,最终证明含裂缝的水锁伤害程度比不含裂缝的水锁伤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松南扶余油层致密油为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成藏规律可以总结为:三位一体;上生下储、超压排烃、倒灌成藏.其特点为资源规模大,但油藏埋深大,物性差,产量低,含油饱和度低.通过区带划分确定攻关方向,采用以增加供油体积为核心的储层改造技术,基本证实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0.
致密油藏储层低孔,低渗、超低渗的特点使得只有采用大规模的体积压裂改造和对应的助排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生产的目的。而在压裂改造后采用常规的助排剂提高采收率仍然存在致密砂岩油藏纳米级孔喉流动困难,并且生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纳米压驱复合液压裂驱采一体化的技术思路,在压裂施工过程伴随压裂液注入纳米压驱复合液,增大储层改造体积同时一并改善致密储层流体的可流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川西致密气藏岩石致密、抗压强度高,导致钻具极易疲劳损坏,频繁起下钻,钻井周期长。针对以上钻井难点,主要从井身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动态钻井模拟、钻具组合优化和钻头优化设计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该地区的井身结构、钻具组合和PDC钻头结构,达到了降低钻井风险,减少处理复杂情况的时间,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地层水化学分析、气水层的识别的基础上,对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气水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深入研究。区块东部基本不产水,其余区域均有地层水的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片分布的特征。2012年在东部筛选不产水的区域集中,Ⅰ+Ⅱ类井比例达到72.0%,平均无阻流量10.6×104m3/d,2口水平井试气均达百万方,开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深层致密凝析气藏分布广,应用常规压裂技术动用难度大、开发效果差,多层段压裂是动用该类储层的核心技术。为推动致密油凝析气藏开发,研究优化设计、储层保护技术,引进多段压裂完井体系。应用该体系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获得成功,并拓展应用于直井,改变了逐层压裂的开发模式,实现了深层致密凝析气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姬塬油田延长组油井压裂投产的特点,从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可能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喉细微是主要的潜在伤害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形成有机垢加剧了储层伤害,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滞留、水不溶物、破胶残渣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不同的伤害机理分析探讨了解决对策,现场应用了酸化、前置酸压裂、酸蚀多缝体积压裂及高黏强溶蚀酸转向酸化4种工艺,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姬塬油田提高稳产水平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特征。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很强。源岩层系(区)内主要富集有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其中前三者在国外已实现规模化开发,国内的煤层气开发已经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正在起步,页岩油开发还在探索,油页岩规模化开发面临较大的环境问题,应关注开发新技术研究。运移层系(区)内主要聚集致密油气、水溶气和部分低渗油气,致密气和低渗油气在国外已规模化开发,国内在鄂尔多斯、四川等几个盆地已大规模开发。圈闭层系(区)主要聚集常规油气、重油和低渗油气,这些油气资源均已大规模开发。散失区为油砂的主要发育区,国内油砂品质较差,开发有一定难度。继常规油气、致密气和煤层气资源之后,页岩气、页岩油是我国最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远大于常规天然气,国家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探索性研究和技术准备,这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和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 193第24届年会的有关情况,对TC 193组织结构、工作组构成及ISO标准发布做了简要概述,重点对ISO/TC 193直属工作组、SC 1"天然气分析测试"和SC 3"天然气上游领域"分委会在2012至2013年间开展的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国际标准化项目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下一步我国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业和市场的日趋管网化和互联互通,多种气源接入混输的跨区域大型管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上游多气源天然气供气的大前提下,下游不同用户对不同气质规格的天然气是否能够安全、环保的利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大问题。面对中国多气源和多用户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原则建立中国天然气的应用分类和互换性技术规范或准则,是本论文探讨的重点。通过借鉴国际上各国这方面研究经验,以及国际上在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标准问题方面研究的进展和成果,重点结合我国天然气气质的实际状况,基本掌握了我国天然气的气质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分类及互换性标准的建立原则和基本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193第24届年会的有关情况,对TC193组织结构、工作组构成及ISO标准发布作了简要概述,重点对ISO/TC193直属工作组、SC1“天然气分析测试”和SC3“天然气上游领域”分委会在2012至2013年间开展的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国际标准化项目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下一步我国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气藏开发的风险及难点,探讨了井下套管封井器在气藏开发的应用优势,并从气藏保护、作业安全等方面,对欠平衡起下管柱作业期间,井下套管封井器在关闭前后,井筒内各压力变化、天然气运移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技术方法;列举了井下套管封井器在部分井次的应用实例,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GB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油井含水率测定方法,但在现场应用中存在配套器具和操作程序较多、化验时间长、安全性差、需消耗溶剂油,非节能环保等问题。江苏油田试采一厂引进的按照GB/T6533《原油中水和沉淀物测定法(离心法)》制作的新型原油含水分析仪,通过现场应用,不仅数据准确度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工作效率高,与配套的样桶清洗装置应用,具有安全、节能、健康、环保等多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