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培仁  陈兵 《商业研究》2002,(24):48-50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网络的时代 ,也是一个变革和创新的时代。组建媒介集团是媒介产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 ,已成为世界媒介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我国媒介组织组建集团不断加速的情况可以看出 ,媒介产业已经隐隐感到了加入WTO所带来的新挑战 ,在竞争激励的产业化背景下 ,集团战略是媒介集团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重视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虽然说国际大型广告集团与中国媒体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千丝万缕全面渗透,但在现阶段来说媒体接触最密切的仍然是媒介购买公司,那么这些媒介购买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版图究竟如何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丽 《商》2014,(19):117-117
网络时代的传播全球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土范围扩展到了全世界,在这进程中,信息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自由流通和传播,同时也产生了信息的倾斜。以媒介全球化为前提,文化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同时也使各种的文化间问题与冲突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本土媒介该如何应对媒介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文化影响,将是一个紧迫而艰难的问题,本文将从媒介全球化分析与中国媒介现状分析两方面入手,由此探讨中国媒介在当下挑战中的应对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小辉 《现代商业》2008,(15):286-287
在媒介生产中,主持人形象建构与呈现是媒介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换脸"事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探讨主持人形象的本质以及与媒介形象之间的关系,发现媒体在报道上的"形象偏向"和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易  马志红 《中国市场》2007,(52):41-42
我国媒介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政府行为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作用又是首要的。而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媒介企业,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从(1)培养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媒介企业人才;(2)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3)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三个方面谈了谈实行媒介企业化运作是我国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媒介全球化及中国媒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介全球化时代,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媒介,应当也必须做到主动利用先进的现代传媒方式传播自身文化,促使其早日融入全球化中。我国媒体传播须借鉴外国的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权益,确立地位。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本文对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典型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方政府存在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性不够积极,对网络舆情监督不到位,利用新媒体塑造政府形象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需采取提高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建立畅达的民意途径,做好形象宣传策划等措施,着力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实现它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缺少任何一个传播就无法完成。当我们介入传播过程中时,我们就成了传播内容的接收者,但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受传者,正确的理解和应用传播给我们的内容就需要我们具备相当的媒介认知能力。本文以具体的例子论述媒介认知能力的必要性,从微观的方面来阐明媒介认知性的消费媒介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变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媒介产业呈现出体制单一,多方式运作,多特色竞争,政治立场坚定不变与传播内容、模式、机制多变,产业集团化进行独特等突出的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变革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对我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变革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市场调查研究的一部分的媒介调研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学术界,比较少见到从行业历史的角度对于中国媒介研究的历史进行学术性的回顾,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调查研究行业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广告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尝试对中国市场调查研究行业的发展过程、重要课题、问题和展望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丹 《商》2014,(11):216-216
同样是引起全国关注的两起大学生犯罪案,时隔九年,从媒介呈现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包括媒介呈现的议程设置力度更强、媒介呈现出的媒介形象更客观、媒介呈现中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传媒和受众,但作为传媒,始终有义务、有责任真实、客观地再现这个世界,合理地呈现每一种媒介形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王伊依 《中国报业》2022,(16):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数字媒介企业也积极出海,其中以短视频平台TikTok最为成功。目前,TikTok已覆盖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全球性数字媒介。本文将以TikTok为例,讨论了我国数字媒介全球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期为中国数字媒介企业的全球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4,(9):103-103
7月31日,在甘肃天水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中国西部城市广电媒介经营发展战略论坛”,汇集了包括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兰州电视台台长何涛、淄博广电局局长任鹏罹等在内的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的广电从业者,就中国西部城市广电媒介的发展现状、生存困境、经营战略突围,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学源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全球扩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完备和实践历练,其渐臻完善,成为一套科学的、致用型的理论体系,也成为企业成功营销必须参考和遵守的准则,并大量地运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媒介经济的激活和买方市场的确立,我国的大众传媒组织也开始接受和引进市场营销的理论。本文从媒介营销理念的由来与发展、媒介营销的特点、及媒介营销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中国媒介市场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喜红 《中国广告》2007,(6):160-162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媒介的融合不仅指媒介产业内部各种不同形态的媒介之间的融合,它还包括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整合。随着中国媒介改革的推进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媒介融合必将给活跃的媒介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和冲击,同时给媒介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伶伶 《消费导刊》2013,(12):120-121
在不断融合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过程中,女性的形象已经符号化与定型化,而导致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使得女性的思想逐渐的极端化,要么听天由命软弱服从要么破釜沉舟自甘堕落。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盘点2004"课题组何新华在媒介加快产业化和集团化的大背景下,2004年的媒介经营也出现了几个亮点,媒介经营运作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其中,广电局44号令允许外资入股国内广电公司、媒介跨区域联合办报继续升温、媒介品牌推广成功的江苏、安徽电视台,央视成功策划的奥运广告经营等,都使2004年的传媒市场高潮迭起。不同的媒介都在试图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更为广泛的跑马圈地,以赢得更多媒介经营的机会。从整体上看,2004年媒介经营有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9.
袁方 《中国广告》2006,(10):135-136
今天被广告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关于媒介计划和广告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如目标受众、千人成本等,都是国外广告公司在10多年前从西方带来的。这些理论在西方的媒介体制下孕育和发展,进入中国之后对推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而随着企业在中国本土应用这些方法的经验和案例的累积,我们发现目前的媒介计划方法的本质上是“节约”,即如何用最少的广告费买到尽可能多的收视人口。  相似文献   

20.
李琳娜 《中国广告》2004,(8):148-148
是谁说,愈夜愈美丽? 当加班成为天经地义, 当压力压得自己喘不过气, 当激情一天一天远去,夜晚,是否依然快乐如昔? ——摘自《广告人作坊》 21岁时大学毕业,没有太多的想法,就进入了合力昌荣广告公司,成了一个广告人,1998年,应公司的需要,开始了媒介工作,做广告,做媒介工作总是能让人比较快地成长起来,在中国广告业迅速成长的时候,我也随着这个行业一起成长,理论和系统的认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中国的广告业发展时间也不是很长,是属于新兴的行业。量初,也并不是立刻就喜欢上这个广告行业的,尤其是媒介工作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的。但当做出一定成就之后,你就自然而然地对这一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当工作已经游刃有余的时候,我就发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