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人类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正面临不可持续的约束,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改造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探讨城市改造的绿化效益,探讨城市绿化在城市改造中的重要意义,阐明森林重庆对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以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城市营销这一课题,正逐渐被带进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目前,重庆正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立、两江新区崛起等重要机遇,而推行重庆城市营销,是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重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对西部城市经济建设起到支撑、带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防灾规划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现行防灾规划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城市灾害的形成分析入手,提出防灾规划的基本体系及架构,以期对建立新的城市防灾规划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渐转向街道社区.社区在服务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设社区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重庆作为直辖市和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在社区构建时必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辐射区域内的中小城市的合理社区模式,并为西部城市的社区建设树立榜样.本文就重庆的现状和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向俊波  陈雯 《城市问题》2003,(1):20-24,12
近年来,我国大都市区中的二级城市在制造业的支撑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制造业和首位城市水平分工,现代服务业高度依赖首位城市的产业分工格局.本文从维持二级城市经济持续成长的角度出发,以上海都市区的三座特大二级城市苏州、无锡和杭州为例,研究了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市场、优先发展的部门、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探讨了加速二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2—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规模指数,并采用统计分布检验、首位度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样本城市、官方城市以及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城市的规模并不服从帕累托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仅地级及以上城市规模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全国、区域和大多数省份城市首位度偏低,首位城市发展不充分;四川、湖北、吉林等省份首位城市"一城独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城市规模空间基尼系数不断降低,城市规模分布呈现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培 《城市问题》2007,(6):86-9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城市化的进程却相对滞后.由于历史、政策以及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泰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畸形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泰国城市化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对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而言,政府更应该重视优化城市层级,赋予城市一定的自治权,尊重农民的地方性知识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首位城市因其聚集效应的凸显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首位度过大时也会造成要素的低效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于首位城市及首位度的研究十分必要,如何适度发展首位城市,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理城市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中部城市2009-2013年经济首位度研究,分析促进中部城市崛起的另一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凭借其辐射作用以及集聚效应,加快了区域经济增长步伐。本文以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城市结构布局为出发点,运用东部地区198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东部地区各区域城市首位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首位度的确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最后,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提出如下建议:改善首位城市规模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转型传统城市首位度、完善城市体系;改革首位城市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促进区域首位城市协作、打造跨区域互补型产业基地;建立各层次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市圈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国内有关就业统计数据获取的现实出发,在考虑西方"就业中心"与我国国情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首位就业区"的概念。同时,选取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六个中心城市的"区"级行政辖区作为遴选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其首位就业区的空间区位、集聚规模、就业类型、从业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最后以此为基础,结合长三角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前景,提出未来城市首位就业区及就业多中心格局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青 《价值工程》2010,29(15):145-145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有特点的小城镇,作者借鉴当前不少城市的做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小城镇中的应用作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各种城市化模式也不断涌现,已有研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但是,既有文献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城市整体进行的,对于一个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其郊区是如何进行城市化的,尚缺乏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从分析和修正传统的城市化测量方法入手,对北京市郊房山区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在北京郊区序列里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显滞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中心城区偏向政策、北京城市发展中增量资源分配的南北差距、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与郊区产业的对接状况不理想、人力资本状况无法对城市化进程予以有力支撑等因素相关。这表明,在经济转轨时期,一个特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政府担当重要职责一一改变不合理的既有政策,提供有利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保障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初,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化国际上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国际化大都市的框架.为了评价北京国际化程度,论文选取了人口、经济、公共交通、航空运力和国际组织等几个主要指标,选择了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新加坡和香港等与北京进行比较,量化北京与国际城市的距离,提出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东部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已经率先步入到了城市化稳定发展的崭新阶段,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也相应地由城市化数量水平的提高转变为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新趋势与新动力,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分析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所遇到的诸多城市化质量问题与矛盾,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总体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3,73(2-3):252-266
China’s Hukou system poses severe restrictions on labor mobility.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relaxing these restrictions for China’s internal economic geography. We base our analysis on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NEG) model. First, we estimate the important model parameters using data on 264 of China’s prefecture cities. Second, we use these estimates as inputs in a simulation of the full NEG model under different labor mobility regimes. We find that increased labor mobility leads to more pronounced core–periphery outcomes.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Chongqing in particular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ir dominant place in China’s urban hierarchy. In addition, two other groups of cities can be distinguished: those in China’s populous heartland offering preferential access to China’s enormous internal market, and more peripheral cities that are better shielded from competition with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 by virtue of their relative remoteness.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湘南地区作为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道,是湖南对接粤港澳地区的前沿阵地,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合作,有效实现粤港澳沿海产业转移承接,是湖南在明确提出“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后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湘南地区发展现状,提出湘南地...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广东省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在2014年底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从现状看,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顺利,成绩斐然。但由于国家政策、社会制度、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存在较多的难点。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制度设计,加快重点合作区建设,是推进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