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五一黄金周期间,山东省巨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举报:该县西郊某仓库内有人私自篡改食品生产日期。该局立即行动,直奔加工“窝点”,将正在给食品过“生日”的当事人逮个正着,一举端掉了这个正在改换食品生产日期、无视人体健康的黑窝点,当场查获过期饮品5种,合计100余箱、捆,封口机、打码机各一台。在案发现场,执法人员发现各种饮品被胡乱堆放在地面上,上面已明显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土,从生产日期上看,食品已明显过期,许多食品已经胀袋、凸盖,个别甚至出现了絮状沉淀物。当事人将食品原有的生产日期擦掉,用打码机重新打印。  相似文献   

2.
对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进出口食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出现,对进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进出口食品的安全和提高检验检疫的验放效率已成为当前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两项重要挑战。运用风险管理手段,通过风险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可有效解决当前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提高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的整体效能,实现“管得住,放得快”,达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检验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突出表现在严查进口食品的包装标识。根据法律规定,澳大利亚对进口食品的检验统一由澳检验检疫局(AQIS)负责。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口食品因食品标签问题被国外退货或扣留约占不合格食品的1/4,其中标签标注不真、不全、不规范是最大问题。据调查,我国被美国FDA扣留的出口食品中有25%是由于不符合美国食品营养标签法的规定而引起的。“毒饺子”事件曝光后,日本国产食品的供不应求成为导致食品产地做假事件 频发的一大因素。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因伪造食品原产地等违反《日本农林规格法》而被曝光的企业已达81家,其中用中国产竹笋、鳗鱼等冒充日本产品的事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中国市场的食品品类呈现爆发增长态势,五花八门的品种和形形色色的包装给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其中,进口食品也日益活跃,成为食品企业和经销商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进入2007年,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奥运召开在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口食品的来势和表现都更加“凶猛”。  相似文献   

6.
白桦茸(桦褐孔菌)是一种昂贵真菌,主要产地是俄罗斯。它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注目,主要因为它的防三高、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目前中国市场有三个企业专业做白桦茸产品。本文章提供这三个企业的营销策略基本介绍。目前,利用食(药)用菌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食用菌界的热门话题。21世纪全世界的人民缺少天然健康食品,因此生产高质量的功能食品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注意。功能性食品被称为2l世纪食品,代表着世界食品发展的新潮流。功能食品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它既有食品的营养和感官性能,又有药品防治疾病的作用。在中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前景更加广阔。据有关统计, 2017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712万吨,成为世界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在中国,灵芝、茯苓、香菇、松茸、巴西蘑菇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像对白桦茸的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作为食品中一种重要的添加物质,添加剂在食品安全的大旗下无疑格外引人瞩目。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食用色素、香料、调味品及其他添加剂。它对于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方便食品的加工、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加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目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极为广泛。据统计,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就有3000余种,常用的有680余种。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规模也随之扩大,目前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共有21类1474种,种类相对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赵优 《中国海关》2023,(3):92-93
<正>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模式是全球参考的典范,食品安全风险研究方向亦是行业风向标。欧盟根据食品原料成分将食品分为三大类,即动物源性食品、非动物源性食品和复合食品。近些年欧盟针对复合食品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使复合食品的监管更加精细化。2022年,欧盟委员会又发布了(EU) 2022/887、(EU)2022/1219法规,修订复合食品进口条件及边境管制的部分规定,新规分别于2022年6月27日和2022年7月16日生效。  相似文献   

9.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属于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辅料,对于肉制品品质及口感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依法应用食品添加剂也就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肉制品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应用食品添加剂进行肉制品生产加工,使肉制品生产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快速成长的零售业中,大卖场(hypennarket)已逐渐成为成功的经营业态,大卖场一般是面积至少在2500平方米以上,出售品种繁多的食品及非食用类商品的卖场,与超市,百货公司等其他零售业态相比,其利润更加丰厚,然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零售业者,若有意进军大卖场市场,必须注意中国与其他市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肥胖及其并发症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介绍了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的必需组成及国内外减肥食品现状,为进一步开发组成合理,安全有效的控制体重配方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冰箱和微波炉的日渐普及,食品保鲜膜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在超市里的生鲜食品、半成品菜柜台上,保鲜膜更是必不可少的包装材料。人们觉得用了它食品就安全、可靠了。但是,有的时候这保鲜膜、保鲜袋本身就很难让人放心,更何况是用它包裹的食品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享用的食品越来越丰富齐全,按理说,现代人可以从中享受到更多的“口福”,事实却不尽然。如果要问当下老百姓的闹心事是什么,“不放心食品”没准会成为首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时下食品的安全“锁链”正受到严重的挑衅和破坏,“民以食为大”正逐渐演变成“民以食为忧”;各种有毒、“黑心”食品已侵入食品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覆盖了流行的主副食品的主要品种。南京冠生园的旧馅月饼事件、吉林毒豆奶事件、河南的毒大米事件,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资金相对短缺,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因此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吃得更加放心和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己动手制作食品,但传统制作方法费时费力,对技术要求高。于是,如豆芽机、酸奶机、面包机、面条机、灌肠机、雪糕机、豆腐机和豆浆机等,简便易操作、人性化的智能自制食品小家电大受欢迎。据一些小家电销售者的介绍,这两年,食品料理机的销售额逐月增长。今年,面包机及酸奶机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2012,(9):48-48
卫生部近日公布新修订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专家称,新标准在食品类别中删除了食盐,意味着不再允许食盐添加除碘之外的营养强化剂,对婴幼儿营养强化剂的品种、使用量、化合物来源等作出特别规定,适应了当前食品安全、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的需要,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目前已起草完成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标准草案,目前正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同时,卫生部已着手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膳食消费量评估,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危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食品企业将增加与消费者的终端互动性。产品的娱乐性、体验性将加强。品牌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显现。以前,产品在功能性方面展示的比较多。但是,今后,食品会增加感受性的东西。比如,包装上,将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娱乐,使消费者对食品产生产品本身之外的好感。比如,酸酸乳,现在不光是一个乳酸饮料,通过与超级女生的捆绑,现在更代表一个明星梦,使消费者在喝的同时产生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下称新法案),这是70多年来美国对现行主要食品安全法律《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的一次重大修订。根据新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拥有更多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举措以及更加清晰的监管架构。对我国而言,该法案的实施势必增加我国输美食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和承担的责任,使得我国输美食品风险剧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外贸经济迅猛发展,进口食品也随之以口味新奇、包装精美、口感好的优点,逐渐赢得了国人的“芳心”。有数据显示,2002-2007年,我国进口“洋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5%左右。目前,我国“洋食品”零食族队伍在不断扩大,吃进口食品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