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采用细分到HS-6位数产品层面的CEPII数据库中机电产品的贸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与19个国家FTA的建立对双边贸易流量和贸易模式的影响。为了使计量结果更精确及更好地衡量全球生产网络,本文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拓展,并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消除个体层面的异质性偏差。实证研究发现,FTAs的建立不仅能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流量的增长,而且对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应继续实施自贸区战略并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范围,在全球化生产中重新定位发展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合作所带来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2.
曲越  秦晓钰  黄海刚  夏友富 《财经研究》2021,47(6):33-46,60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FTA数量的增长和层次的提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选择FTA对象?文章基于ADBMRIO和OECDICIO的国别(地区)贸易增加值数据,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FTA数量和FTA层次对中国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TA的建立使中国与成员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FTA对贸易增加值的作用仍然以广延边际为主,FTA深度对贸易增加值的集约拉动需要继续加深;与传统贸易活动相比,FTA在全球价值链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最大;FTA参与度较高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与中国建立FTA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竞争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建立FTA有利于中国贸易增加值的提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距离在对外贸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中国应加快FTA的全球战略布局,在增加FTA数量的同时,加强FTA的深度建设,注重FTA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在亚洲邻国的基础上,加快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FTA谈判步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扩展,研究了中国和韩国之间签订FTA合作协议对两国贸易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中韩之间签订FTA对两国之间贸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贸易总额将会增长近60%。本文建议中韩两国在保护各自敏感部门的同时,应当重视自由贸易协定给两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基于引力模型的闽台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祖国大陆内地各省市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决定,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考量了福建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联系程度.结果显示:福建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已由"充分"转向"不足",贸易联系程度呈弱化的趋势.应积极强化有利因素,弱化不利因素来挖掘闽台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5.
这次欧盟东扩产生了重大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中国的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的确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由于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欧盟国家与非欧盟国家的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下降了;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之间的贸易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促进作用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贸易的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中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不是很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欧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贸易:一个扩展引力模型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群锋  杨汝岱 《经济研究》2019,54(2):84-101
网络是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关于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部网络的讨论。本文试图将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引入到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研究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当期的出口网络会影响下期的出口行为,并以此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搜寻强度指标,在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使得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贸易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会依对应"虚拟距离"衰减,且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还从信息传播、制度质量、产品差异等角度对影响机制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举 《财经科学》2005,(3):100-106
引力模型为有效促进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还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的结论,与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王维然 《经济论坛》2009,(14):113-116
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对哈萨克斯坦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经济规模、距离、铁路运输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目前对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潜力已较小,需开发新的增长点来带动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举 《财经研究》2005,31(6):86-95
引力模型为参与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的出口潜力的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文章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出口潜力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认为在指导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结论与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赵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22):163+168
贸易引力模型是研究一国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进行双边贸易时,发现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两国未来双边贸易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模型。该模型对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也可以起到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从贸易引力模型的介绍出发,阐述贸易引力模型的主要作用,并将其引入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之中,说明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跨国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如何更好地从FTA视角对贸易政策选择进行研究成为当前全球FTA蓬勃发展形势下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国内FTA贸易政策相关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肖德  杨弘  唐威 《经济经纬》2014,(1):57-61
笔者以产品质量阶梯理论为基础,假设北方国家从事创新型RD活动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南方国家从事模仿型RD活动以不断复制北方国家现存的高质量产品、不同国家之间建立FTA将导致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对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Dinopoulos和Segerstrom的南北贸易模型中引入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两种生产要素,分析在北北贸易、南北贸易、南南贸易模式下贸易成本降低对不同类型国家工人福利的影响,为中国与何种类型国家建立FTA以缩小地区差距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引力模型,选取47组数据,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水平、GDP、人口和两国之间的距离这四个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以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和贸易潜力分析得出: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及制度安排(APEC)是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变量;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和贸易发展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当前应该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禀赋。深化国内贸易,同时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5.
乔清  韩峰 《经济与管理》2012,(9):14-17,25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速度与规模令世人瞩目。以2000-2010年期间中国和14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为样本,采用加入自由贸易协定等变量的扩展的引力模型对各因素对我国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国(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文化以及贸易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促进我国同贸易国(地区)的贸易流量,而距离对我国贸易流量的阻碍作用仍然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产品贸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农产品贸易越小.中国与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不足",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中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17.
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献综述 (一)引力模型的提出和基本构架 Tinbergen(1962)和Poyhotnen(1963)最早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表现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特征,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一特性与物理学引力经典模型的共通之处使它得名。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形式为Tij=AYiYj/Dij。其中Tii为j国和i国两国的贸易量,A为常数,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国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研究中美两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与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效率较高,达到0.7左右,高于平均水平,但近年呈下降态势,贸易潜力则呈扩大态势,可拓展的贸易空间较大;高技术细分行业的贸易效率水平差异较大。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距离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显著。降低关税税率、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有利于中美贸易效率的提高,但创新能力提高和产学研水平提升并不促进中美贸易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就1995—2010年期间中国在东亚已签订的RTAs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克服由于异方差和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问题,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从而较为精确地测度了中国融入东亚一体化对其中间品进口的贸易效应。计量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国家层面的异质性偏差之后,忽略零贸易流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影响相对减弱了。如果将零贸易流考虑在内,此时中国参与东亚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间品的进口。更具体地,中国在东亚签订的RTAs产生的贸易效应为12.30%。同时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程度的加深,对中间品的进口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中国应该更好地融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