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雪怡 《金卡工程》2009,13(5):207-208
货币经济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来衡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这一比值上却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分析金融体系的这一特殊现象,本文从货币供求的角度展开分析了中国M2/GDP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CPI是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受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物价水平影响CPI.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M0、M1、M2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各个内部组成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一,因而M0、M1、M2对CPI的影响过程与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流动性通常被通俗地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和资金总量。因此,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指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和资金太多了,超过了一国资产的内在价值。观察货币供应量(M1和M2)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状况。截至2006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存量分别达到34.56万亿元12、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9%和17.5%,银行体系的资金十分充裕。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反映一国货币流通快慢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次数来衡量,即一定时期(一般用一年表示)内通过货币媒介的交易量同货币量之比,即V=PT/M.一般参与交易的货币量用货币供应量MS表示,由于货币供应量有不同的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交易量同样也包括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的货供应量对应不同范围的交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M2/GDP指标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2/GDP指标的国际比较发现:第一,M2/GDP并非判断一国是否“货币超发”的准确指标.经济货币化进程的推进、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都是影响M2/GDP指标的因素.第二,中央银行无法很好地控制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无法很好地控制最终的货币供应量;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脱媒,也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第三,有关我国M2增速合理区间的经验公式已逐渐失效,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浩  杨丽 《中国外资》2010,(4):26-28
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英等国对货币统计口径的调整情况,并且概括了这些调整变化中的一些共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各国货币统计变化的特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银行卡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纳入M1层次,将财政存款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货币统计口径,以及增加广义流动性统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英等国对货币统计口径的调整情况,并且概括了这些调整变化中的一些共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各国货币统计变化的特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银行卡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纳入M1层次,将财政存款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纳入货币统计口径,以及增加广义流动性统计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丽 《西南金融》2012,(5):35-39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张锐 《新金融》2013,(6):27-30
中国高达103.61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不仅远超欧美等国的货币存量,且增速大大超过国内GDP增速。而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相似文献   

10.
梁力 《金融纵横》2013,(9):46-50
自我国货币调控机制改革以来,央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贷币政策框架在稳定物价和反经济同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名义锚的有效性遭到诸多质疑,本文通过对1996年至2012年货币供应指标M 0、M 1、M 2及G D P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探讨货币供应同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决定机制以及M 0、M 1、M 2中哪个指标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作为衡量一国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在当今信用货币时代,银行承担了信用创造的职能,因此影响M2的因素日益复杂,本次研究选取了Shibor、CPI、外汇储备(笔者下称FER)作为解释变量对M2影响因素做初步探讨。二、概述Shibor是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Interbank Rate的英文缩写,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由位于上海的全国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根据报价银行的报价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每日定时发布。以下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Shibor和M2的走势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作为衡量一国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在当今信用货币时代,银行承担了信用创造的职能,因此影响M2的因素日益复杂,本次研究选取了Shibor、CPI、外汇储备(笔者下称FER)作为解释变量对M2影响因素做初步探讨。二、概述Shibor是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Interbank Rate的英文缩写,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由位于上海的全国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根据报价银行的报价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每日定时发布。以下为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Shibor和M2的走势图: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货币搜寻模型单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国际货币的形成,忽略了一国政治影响力的作用,实际上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是市场力量与国家政治影响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本文结合货币政治逻辑的内涵,对Pittaluga和Seghezza(2012)的货币搜寻模型进行拓展,探讨政治影响力在国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一国货币要被其他国家接受,需要该国国家权威的支持和提供各种信用机制作为保证;也需要使用国政府的支持;国际货币体现了发行国与使用国之间的一种政治交易。国际货币的这种政治逻辑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经验所证实,对分析国际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蔚 《中国金融家》2011,(1):178-180
汇率通俗地讲就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与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密切相关。汇率的变动不仅牵涉到货币的买卖,  相似文献   

15.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一方面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货币的稳定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另一方面也与该国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有关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由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的过渡。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一方面取决于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1994-2010年的非平稳季度数据,应用门限调整方法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发现货币需求与收入、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和M2短期需求函数存在门限调整。门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1、M2短期需求函数在长期均衡偏离低于门限值时能回复到长期均衡,在长期均衡偏离高于门限值时不稳定;收入、通货膨胀及汇率影响M1和M2的短期需求函数,但利率只影响M1的短期需求函数,不影响M2的短期需求函数。大多数时候货币需求能自我修正,但目前货币需求处于门限以上,限制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施鹏亚 《云南金融》2011,(7X):62-63
本文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式,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M1)与准货币(M2)供给量,对货币的超额供给进行了验证。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量度超额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M2与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具有单项的granger原因。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做出分析,对比了M1、M2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M2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其意义在于预测我国未来一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股市走向,为中国减缓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式,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M1)与准货币(M2)供给量,对货币的超额供给进行了验证。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量度超额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M2与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具有单项的granger原因。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做出分析,对比了M1、M2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M2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其意义在于预测我国未来一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股市走向,为中国减缓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达103.61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不仅远超欧美等国的货币存量,且增速大大超过国内GDP增速.而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因素的视角考察了非国际货币国家泰国金融危机在其本国、次国际货币国家和主要国际货币国家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是:一、非国际货币发行国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次国际货币和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长期冲击效应遵从由低至高的顺序;二、通过金融渠道的冲击影响大于贸易渠道;三、非国际货币国家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次国际货币及非国际货币国家贸易冲击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因此,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