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是农民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主题是研讨"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之所以提出"三化同步",根源是目前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的实质,是要求滞后的农业现代化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尽快实现与工业化、城镇化齐头并进的目标。靠谁去奋起直追?主体是广大农民,是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J章的农民,即知识化的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2.
夯实农业基础 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次座谈会以"三化同步"为主题,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重要的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三化同步"的新理念,这是对"三农"工作的重新定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次牵动全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三化同步"的核心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同样发展、同时发展。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过程.在“三化”同步发展中,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协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树立“三化”同步发展的理念,建立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充分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同步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三化"同步推进,加快农民培训转型、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中部农业大省的湖南,推进"三化"同步是必然路径,也是实施"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进程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化同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论证认为,工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手段,城镇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外在体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根据机制设计理论分析"三化同步"的内在机理认为,利益趋于一致是"三化同步"的内在基础,信息充分和对称是"三化同步"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三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测度"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进一步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同步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当前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发展、国民收入分配、财政税收体制、干部政绩考核六大方面存在的偏差,是造成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层次原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三化"的同步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共进、城乡共荣的内在机制是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三化"的科学内涵及影响推进"三化"同步发展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六个方面建立促进三者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并进行相应的联动改革。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在快速推进。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各地“三化”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协调程度不高,或多或少存在不够同步的问题。实现“三化”同步协调推进,已然成为当今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近年来,广东农垦紧紧围绕“打造产业集团、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垦区”发展目标,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和创新理念,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垦区工业化,并高度重视民生,推进垦区城镇化,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这一条“三化”同步协调推进之路广东农垦是怎样一步一步“闯”出来的?请看本刊记者从广东发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持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三化同步面临良好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三化同步推进,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三化同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举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之后,我国农民拥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不仅一举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直接牵动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趋势下,作为与"三农"有着直接关系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重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目前看,无论山东还是全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现代化进程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8.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河北省工业化程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层次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是河北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进一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农业为突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甘肃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问题更加明显。立足省情实情,紧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们坚持以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全面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