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个人所得税 调节贫富差距的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玮 《数据》2007,(5):52-53
2007年是我国实行年所得超过12万元者自行纳税申报的第一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今年首次实施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带动了个税收入的大幅增长,共补缴税款19.05亿元。全国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达到1628706人。这些人的人均年所得达到31万多元。  相似文献   

2.
《财会通讯》2007,(12):111-112
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现就做好2007年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以下简称自行纳税申报工作)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时,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方法是: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此外,国家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部分中小企业还采取了核定征收方式,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核定征收方式又大致分为定额征收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两种办法,本文拟就后一种征收办…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对员工个人所得负有代扣代缴的义务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有自行申报纳税和代扣代缴两种.前者是由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和数额,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按税法规定计缴应纳税额;后者是由纳税人所在单位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时,计算应纳税额,从其所得中扣出并缴人国库,同时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后一种方法有利于控制税源、防止漏税和逃税.从会计层面来看,个人自行申报纳税,企业无需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账务处理;若由企业代扣代缴,企业必须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6.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纵观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仅次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是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直接税,它关系到国家与自然人(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因此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痛感最为敏感,收入分配效果也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和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综合所得适用税率的合理性进行调研,切实落实好党的惠民生政策。  相似文献   

8.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  相似文献   

9.
喻言 《财会通讯》2008,(2):24-25
2007年是我国实行年所得超12万元者自行纳税申报的第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全部应纳税所得达到12万元,不论其平常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是否已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或是纳税人自己已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过,年度终了后都应当再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宜把现行企业所得税分离成为成本费用税以及企业所得收益税两种税分别征收。在保持现行企业所得税负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专设成本费用税而大幅度降低企业所得收益税负:实行会计核算的收入费用数与所得税计算中的收入费用额基本并轨.以简化税收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杜建华  程笑  蔡乐 《企业经济》2012,(4):171-174
要合理避税,就必须对个人纳税进行筹划。本文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从最大限度给员工交纳住房公积金或社会保险费、发放通评补贴分种收入、通过集体福利分流收入、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转化、单独列支项目、某些单位采用年薪制等6个方面提出了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措施;从最大限度将一些收入转化为费用列支、适时少计费用、将资本性支出转为收益性支出、采用拆借方法、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等5个方面提出了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年沪市A股中报数据,从相对和增量价值相关性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结构以及具体盈余项目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水平不如净利润,投资者对利润表的关注程度远高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对总括盈余进行分解能显著增加盈余对股票回报的解释力,除全面收益中部分项目外,各分解项目对股票回报均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这表明披露结构性盈余项目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师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将高等院校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高等院校应根据高校教师收入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福利制度,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尽可能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教师收入及其薪酬体系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途径,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的制定背景,与原规定相比新职工薪酬准则的特点,分析了该准则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和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后建议依据新职工薪酬准则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附表。  相似文献   

15.
臧秀清  刘筠童 《价值工程》2007,26(2):157-159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历来被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我国众多上市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行为,使得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情况。由此,基于现金流的盈余质量分析孕育而生。文中从现金流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正确认识企业盈余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曹彦 《价值工程》2011,30(30):128-129
税收的主要职能与作用是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其中,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实行以来,在这方面一直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体制也需要改革。文章根据最新个税草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充分发挥个税调节功能,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旭川  余国良 《价值工程》2010,29(26):231-232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强劲,但税款流失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所得税制本身不完善,以及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不足。本文认为,改革现行的税制需要经历较长的法律程序,当务之急应在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水平上下工夫,并提出通过加强税源管理,严格纳税申报,加大税务稽查和处罚力度,以及优化纳税服务等途径,堵塞税收漏洞,提高征管效率,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与2008年版的异同,总结出新报表的要点有增加企业基础信息表、期间费用明细表、所得税政策等内容,据此为企业填报所得税报表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策手段,而企业所得税在企业纳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债务融资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即负债资金具有避税的效应,因此,在企业所得税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选择债务融资的效应更佳,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论文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来对二者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柴美群  张思伟  师慧慧 《价值工程》2011,30(26):109-110
论文运用综评论三段式研究法,对非公经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征交中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了倒逼思路、倒算方法和税转股等创新见解,以期影响立法机构修订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