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语言,从宏观语言学理论来说,都是由形式和意义组成的符号系统,而从微观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音、语义、句法等的体系结构,在两种语言之间语言规则及言语规则绝对对等的现象是少见的,尤其是汉语和英语。而对于把英语作为目的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学习外语时会潜意识地借助母语的语言结构规律及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那么这种交际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呢,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笔者通过阐述英语汉语在各方面对比中的差异,揭示英汉对比中的不对应现象。 一语义层之差异 在日常交际中谁说一句话都必然…  相似文献   

2.
简论英汉习语的三个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习语,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练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由于英语国家与中国的化背景不同,习语使用的对应关系也不尽相同。英汉习语有三个对应关系即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基本不对应,通过对这三种情况分析对比,有利于把握英汉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就语言而言,公约和法律文本通常采用的是很高地位的语体,因为公约和法律文本要表述的是一种社会约定的语义关系,因此具有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和语外释义空间小的特点,这使语义具有同一性和严密性。英语的这种严密性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上的严密的层次性,而汉语则表现在话语结构层次严密性上,翻译中为了避免的“欧式汉语”或“汉式英语”,就必须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不能只从一个单一的层面,比如句法结构或话语结构单一层面追求语言间的转换。此外还可应用信息结构来考察和调整译文,以求达到两种语言的语篇或句子在语义和语体结构上的“综合对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世界上的其它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历史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频繁接触,语言借用成为一种自然现象。汉语借用英语词汇有几种情况,汉语还会将借用过来的英语词汇稍加修饰改动以使其符合汉语规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复杂性,英语借词进入汉语词汇时会有一些改变,即为汉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英汉连接,人称和语序三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的,旨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同类现象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汉语的特性,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排除汉语的干扰,顺应这些思维模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一莎 《企业家天地》2011,(11):120-121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介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不同,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些词使译文通顺.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决定了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模式,汉语是主观意向性的,英语是客观对象性的。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中只有遵循他们各自的思维模式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8.
量词是语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词类。汉语的量词比英语的要发达得多,几乎每一个名词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量词;英语的量词并非都比汉语的简单,有的用法甚至还比较复杂。本文试将汉英两种量词加以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双语转换的等效翻译方法,以期对英汉比较研究及翻译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题结构在表现方式、出现频率、生成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语言特征是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把握两种语言主题结构的作用和特征,坚持不同的语法本体观,尊重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现实,排除相互之间语法概念和语法规范的干扰,可以进一步识别、确立和完备汉语自身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着从语音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并运用语言迁移理论来探讨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如何在英语学习中避免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干扰而充分利用其正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英语语音学习。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言的浓缩和精华,习语往往折射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反映出各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文对英汉习语进行文化对比,从形和义的角度将英汉习语分为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汉语和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收了众多借词。这些英汉语借词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词汇,影响了英汉语言文化。同时,我们也看到英汉借词在数量、范围和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常见借词的比较,分析英汉借词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谚语,谚语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谚语一般具有言简意赅、形式简炼、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准确熟练地运用谚语可以增强表达能力,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掌握使用某种语言的水平.不同语言中的谚语极鲜明地显示出该语言的特点,也是该语言与别种语言差异最大、最难理解和翻译的部分之一.本文就英汉谚语比较进行了相关探索,旨在通过对英汉谚语的语义、句法特征及语用翻译的分析,加深对英汉两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特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存在词义空缺和词义冲突的异质点,东西方各自的视点、宗教信仰的差异、历史典故的不同、尤其是文化与语言进化的特殊性是其原因。而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存在的基本对应和词义平行的共同点则有:事物的共同特性、文化与语言本身及其进化的共性、文化与语言的超地域性等原因。  相似文献   

15.
局部对应英汉网络语料是指因特网上以汉语为主,夹杂着数量不等英语的双语文本资源。该文探讨了局部对应英汉网络语料的概念、特征、以及利用局部对应英汉网络语料辅助翻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法。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在翻译歇后语时,应根据翻译的标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准确而忠实地转达原文的信息。本文主要探讨了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之一是汉语有量词这一独立词类,而英语中没有。文章根据汉语中对量词采取的名量、动量、形量三分法,从数量词组的结构及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数量范畴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间和语内两个方面分析了语言对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写作词汇层面,汉语的词法语法起着很大的负迁移作用,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情感内涵不等值是造成负迁移的重要原因;而学习者将英语构词法和语法进行泛化是语内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总结了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本文从主谓语的关系、词序、语句衔接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英汉的句法结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引起英汉句法差异的原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英汉的差异现象,防止学生对汉语母语进行负迁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入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用对比的方法对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语义进行研究,探讨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