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安全,规范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从事道路运输活动的人员、车辆、经营行为以及场站管理、车辆维修和驾驶员培训规定了一些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日,《四川省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在泸州顺利召开。会议主要聚焦修订草案对旅游包车经批准可在车籍所在地之外开展团队旅游运输服务的规定、道路客货驾驶员实行累计记分制度的规定、公共汽车客运、出租车汽车客运的有关规定、租赁车管理的有关规定等议题试听证,并提出修订草案规定的其他内容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运输》2006,(9):36-36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运输条例》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范围界定为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其中,道路运输经营包括客运经营、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是对外提供车辆出租并收取费用的有偿服务行为.从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范围来看.属于营业性道路运输经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运输》2009,(9):33-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道路运输车辆,是指拟进人道路运输市场从事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的国产和进口车辆。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运输》2004,(9):61-63
《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理解这条规定的精神,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运输条例》对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车辆营运证”,如第三十四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第六十三条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将运输车辆的经营资格证件规定为“道路运输证”。对这两个明显不同的名词,我不能认定是同一概念,所以我们在制作有关查处违法行为的笔录时,因怕引起行政诉讼,不知在笔录上应记录“车辆营运证”还是“道路运输证”。请求及时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运输》2009,(3):43-43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在一次路检路查中,我们查获一名驾驶经营性运输车辆的驾驶员没有随身携带从业资格证,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对当事人处罚200元。请问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路运输》2014,(7):20-21
《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4年第5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4年1月28日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贯彻《办法》,确保《办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大力推进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各地道路运输企业积极运用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仅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运输》2006,(6):27-2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依法打击非法改装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改装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道路运输条例》(简称《道条》)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简称《客规》)强调安全优质服务,这是一大变化。安全是道路运输行业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它是行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道路运输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客规》首先从规范客运市场准入开始,抓住安全运输源头管理,对申请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客车的技术要求、驾驶员的资格等方面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是永恒的追求。《客规》强调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优胜劣汰机制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遵章守纪,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条例》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1996年颁布实施的原《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新《条例》分为总则、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共七十七条。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运输》2009,(3):38-38
中国道路运输杂志社编辑部: 《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请问,这里的处罚对象是经营者(公司)还是驾驶员,处罚标准是针对每一辆车还是对经营者(公司)?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路运输条例》)填补了我国无道路运输行政法规的空白,在道路运输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笔者就《道路运输条例》在辽宁省的实践,围绕目前道路运输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运输》2005,(3):32-32
在《道路运输条例》实行后,一些地方仍在实行营运车辆定点二级维护制度。根据《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车辆维修属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范围,凡符合车辆维修开业条件,并取得一类、二类维修经营许可的,都可以从事车辆二级维护经营业务。对营运车辆实行定点强制维护的做法是否合法?请编辑部解答。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运输》2011,(12):39-39
一个持A2或者B1驾驶证和“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后,可以从事经营性中型客车驾驶。我们想咨询的是:在该驾驶员增加A1准驾车型满一年后,是否可以认为该驾驶员自动获得经营性大型客车驾驶资格?或者是,该驾驶员要取得经营性大型客车驾驶资格,还需要参加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运输》2009,(11):33-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道路运输车辆,是指拟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从事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的国产和进口车辆。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运输》2005,(2):33-33
在学习《道路运输条例》过程中,我对该条例第六十五条的处罚对象难以明确,特向编辑部请教。第六十五条规定:不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人员驾驶道路运输经营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请问,这一条规定处罚的是驾驶人员还是道路运输经营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运输》2014,(12):30-30
我们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五座轿车,以陪练指导的名义提供车辆和人员陪练,并按小时收取费用。在处理车辆时,执法人员有两种意见,一是按照未取得出租车经营许可,依据国法函(2005)432号文件,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处罚;二是依据《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六条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处罚。请问此情况采用何种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9.
经营性道路运输是道路运输的主力军,1986年颁布的《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和2004年7月1日实施的《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条》)都将经营性道路运输纳入其调整范围。正确界定经营陛与非经营陛道路运输,防止非经营性车辆违法参加经营性的运输活动,对于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路运输》2005,(3):31-31
《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经营,并按规定予以处罚。第三十五条规定,道路运输车辆运输旅客的,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运输货物的,不得运输旅客,违反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