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路水路交通要进一步发挥技术经济和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和骨干作用,促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为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客运联合运输中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联合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是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客运联合运输较为成功的范例,分析客运联合运输中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方式,并简要说明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客运联合运输中适合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综合运输,是指道路、水路、民航、铁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总和;综合运输体系,是指五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配合。综合运输是运输需求和供给的不断平衡与提升。随着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中逐步显现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在满足运输需求方面必然竞争并寻求互补,由安全、便捷到综合效率的追求,是各种运输方式寻求互补的根本动因。因此,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发展,辽宁省的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部分设施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当前急需加强的应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组织和提高综合运输管理和协调,应该在提高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上下工夫,优化、衔接和协调将是下阶段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综合客运枢纽是将多种运输方式与城市交通的转换场所在特定空间集中布设,实现运输无缝衔接、旅客“零距离”集散换乘的重要基础设施。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对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6.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为加强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信息的协同共享,提高综合客运枢纽整体运营效率,通过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用户需求和功能,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多方式协同信息系统框架,从信息交换平台、运营监控子系统、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调度子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及协同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无缝衔接、协同运营目标提供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刘云军 《中国道路运输》2014,(7):F0002-F0002
6月9日至11日,由交通运输部运输司主办的2014年改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在江苏镇江举办。此次研讨班开班前,杨传堂部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对标国际一流,提升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整体效能.让运输更高效、出行更便捷、运行更安全、人民群众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装备技术水平大力提升,使得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范围已经超出传统划定的范围;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也达到传统运输方式下不可能达到的程度,特别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运输组织模式,比既往更为丰富。在这种背景下,认识和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也需要新突破。我们需要从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这个基点来考虑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这是第一个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强调,要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通道内的资源配置。加快建设适应客流特点、便于交通组织、利于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加强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不断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  相似文献   

10.
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的总体思路是:凝聚共识、科学设计、力见实效。凝聚共识,就是要强化凝心聚力的意识,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利用各种资源和整体力量,从思想认识、思维方式、意识观念等方面入手,达成推进综合运输发展的思想共识.形成改进提升综合运输服务的强大合力。科学设计,就是要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利用智慧的方法和敏锐的思路,从规划布局、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化、更巧妙、可操作的顶层设计,做到统筹兼顾、衔接顺畅、便于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近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在接受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问时表示,湖北将推进建立厅市共建推进机制,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采用“厅市其建”方式,促进地方政府从规划衔接、资金投入、建设用地、项目审批、资源保护、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大对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对客运站场、物流园区、集疏运通道等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投入,建立政府对公交站场建设专项投入机制和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是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后,制定的第一个综合运输服务领域的专项规划。如何适应综合运输服务新形势新需求,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同融合发展?如何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进社会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十三五"期综合运输服务重点工作任务有哪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对《规划》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正存进入交通结构调整和联合运输迅速推进的新阶段。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不是铁、水、公、空、管等几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效衔接,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贯通。“十二无”以来,湖北省大力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柩纽(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甩挂运输,建设联网售票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并在“交邮共建”、“运游一体”、“双业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合湖北省的实际,重点是加强“点”的衔接、“线”的衔接和“体”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客运枢纽是指在综合运输体系的网络节点上,将多种运输方式与城市交通的转换场所在特定空间集中布设,使相关设施设备、运输组织、信息作业等在物理与逻辑上无缝衔接。实现旅客“零距离”集散、换乘的站场系统。综合客运枢纽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大流量旅客的集散、中转以及相关辅助服务的交通功能,展示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城市景观功能,体现引导城市发展、土地综合开发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5.
跨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城乡的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交通运输服务的基础保障和引导促进作用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呼唤建立统一规范、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环保节能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此消彼长,而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相互依赖,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道路运输发展隐忧越来越明显,“量的繁荣”中隐藏着“质的危机”。“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与我们没有突出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有关”。 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何在?机动灵活,通达度高,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就是道路运输的特有优势,特别是在其他运输方式无法通达的区域,道路运输是唯一的选择。随着公路建设、车辆制造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运输走到了幸福的“黄金年”。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优势不断增强和扩展,特别是运输组织多样化、运输服务多样化为道路运输发展新添双翼。在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的今天,服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优势将成为道路运输开拓市场的新动力和新契机,这也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比拟的。 优势是动态的,意味着它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意味着它是各种运输方式前进中的比较。因此,发挥优势既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又需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后者。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科学,会成为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阻力和障碍,这一点目前已经表现得很明显。站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是必然选择,才能使优势变为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发展和利用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形成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和运输结构合理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及发展 发展内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所需要的由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输服务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具有各种运输方式既独立又综合发展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和。较综合运输体系概念而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双重考虑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各自和综合发展,既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在经济社会所提出的需求下自成体系发展,更强调综合运输体系概念提出的“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和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发展,还强调了将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三大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是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道路运输业如何依托日趋完善的公路网络,通过政策、体制、机制和科技的全面创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服务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将成为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协调工作的基础支撑,是各运输通道间高效畅通运输的有力保障。目前,对综合交通枢纽多限于单独个体的研究,而对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枢纽体系协作发展,实现枢纽体系的系统效应方面研究较少。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完善的需求目益强烈的形势下,有必要对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构建及优化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