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冰 《开发研究》1992,(3):8-11
<正> 对我国不发达地区,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状况、经济的组织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结构的协调程度,探讨和研究我国不发达地区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方式、度、结合的发展阶段上与发达地区的差异,阐明不发达地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特殊性,是不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 “三西”(指甘肃省定西地区、河西走廓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地处我国不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本地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就“三西”地区如何发展乡镇企业,谈几点看法。一、坚持集体、个人一起上,几个“轮子”一齐转根据“三西”地区的特点,应以乡村集体企业为骨干和龙头,以家庭  相似文献   

3.
<正> 进一步加强经济立法,对不发达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谓“特别”,就是说不发达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开发的艰巨使命,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建议的要求,在“七五”期间以至整个九十年代,做好进一步开发的准备。开发的准备工作是多元的,法制准备尤其经济立法准备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经济立法的主旨,必须在于凭借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功能,协调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与技术的统筹发展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改革中央资金在发达地区和民族自治地区之间的分配体制;优化民族自治地区的投资环境;帮助民族自治地区贫困人口充分就业等.  相似文献   

5.
<正> 一、比较之下的基本特征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由于西部不发达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西部不发达地区中等城市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城市形成的历史较短,多数城市为建国后围绕资源开发而兴建。解放前,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形成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只有一些小城镇,建国后随着国家大规模资源开发,西部不发达地区才形成和发展了一大批城市,尤其是中等城市,因此西部中等城市一般存在着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成长发育迟缓,城市系统低阶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将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转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中心。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使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脱离国家传统计划体制的襁褓,在市场关系中考虑区域发展和实现区域利益。然而,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资源配置并实现的区域利益可能形成何种状态呢?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西部不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我国14年来的经济改革在引入市场调节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经济生活中大一统的指令  相似文献   

7.
彭纯 《开发研究》1987,(4):20-23
<正> 1.1 在一个经济过程中,“发展”应严格地区别于“增长”。“增长”是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不仅包括更多的产出,还包括生产、分配所依赖的技术与体制的变革,它注重内部机能和素质上的改变。前者是就发达国家而言,后者则是指不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我国不发达地区所注重的目标也应该是内部机能和素质上的改变。 1.2 市场含义本身就寓意着发达与不发达的区别。市场作为商品经济交易的场所,其形成首先应是空间上的扩展,意指市场规模;作为一种机制,则是指商品经济内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自动调控的一种规律。市场规模和市场机制是市场含义中的不发达与发达的分野,也是其发育过程中的前后阶段的区别。有的经济学家将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对外要开放,国内各地区之间更要互相开放。”不发达地区遵循这个方针,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惠互和,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封锁、打破城门、“寨门”,实行沿海与内陆、  相似文献   

9.
开发经济学     
辛耘 《开发研究》1988,(2):23-23
<正> 开发经济学也称“不发达经济学”.它诞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它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讨适应不同国情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技术和经济开发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其客观规律,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美国学者阿加尔瓦拉和辛格1973年出版的《不发达经济学》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也扩展到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作与开发等各个  相似文献   

10.
<正> 资金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但资金短缺,则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发挥国家财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节作用,是解决不发达地区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存在着大片不发达地区。即使在发达区域中也都镶嵌着少数不发达地区。对于后一种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内论及甚少,而把关注点放在前一类不发达问题上。对这两类不同的不发达问题,其开发与发展战略是不同的。对前一类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界曾提出过“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一个半重点”等区际比较式赶超发展战略;而后一类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则属于发达地区内部的经济均衡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点是:借助于  相似文献   

12.
<正> 1“六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与全国人均水平的差额从1980年的327元扩大到1985年的605.7元——五年时间差距几乎翻了一番!如何认识并解决民族地区(文中民族地区泛指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彭纯 《开发研究》1989,(3):11-13
<正> 在我国各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对发展水平不一的区域,其要素配置功能是否公正?市场机制能否取代非经济性的行政力量成力维持乃至推动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体制改革理论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一、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要素配置的特殊性区域要素配置,不同于全国的宏观要素配置。区域经济既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有着与全国宏观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发达地区城市化、现代化推进速度快,人口基数大,能源消耗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已成为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就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障碍因素及优势进行了深化分析,从政策引导等方面,对发达地区走低碳经济之路作了初浅探索.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增长问题,而区域投资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从重庆市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和区域经济中重要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状况出发。全面考察重庆市区域投资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和效率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重庆应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总量.进一步明确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今日重庆》2021,(3):30-33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审议、听取意见和建议中的“高频词”。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翠玲 《发展》2010,(4):53-54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贵阳的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不光是在发达地区能够完成,而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一样能够获得成功。从贵阳成功实践循环经济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有以下13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吴鸿  刘红祥 《浙江经济》2002,(17):45-4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纠正“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扩大,从而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笔者以为,重要的是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围绕与发达地区的“势差”做文章,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加快现代化进程。政策势差。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  相似文献   

19.
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发达地区难 (一)从客观上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人才的魅力 1.资本流动规律决定了人才由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梦琳  孔刘柳 《特区经济》2008,(12):118-1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各区域的贫富差距加大,不利于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减小这种差异性,达到共同发展。本文从区域角度研究金融生态问题,分析了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金融生态存在的显著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