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芳 《齐鲁珠坛》2017,(1):62-64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如国外的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恶性会计造假案件,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上市公司造假案件,这不仅仅使人们开始怀疑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也使得各国广泛关注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1-2009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样本,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和CPA个人两个层面检验了行政处罚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后,受罚事务所或CPA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显著降低,会计盈余稳健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并且行政处罚力度的差异对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会计盈余稳健性也无显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我国证监会对违规事务所和CPA的行政处罚并未显著改进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对此现象,监管部门应当反思,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许多财务造假案件,不论是安然等国外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还是国内的蓝田股份,银广夏等财务造假案件,都与审计独立性相关。我国现行的审计模式是独立审计。独立审计的本质在于注册会计师以其独立的立场,凭借其自身的职业能力来严谨地审查和验证财务报告以及其他财务信息,并且发表客观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4.
由于当前CPA进行审计过分依赖内部提供的财务资料,且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如何避免CPA对财务的依赖、发现财务舞弊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CPA审计财务依赖症的相关理论及其造成的负面后果,从现行的CPA审计的局限性入手,提出了治理CPA审计财务依赖症的方法及措施。从而整顿注册会计师行业,使市场得到规范,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因会计舞弊引起,CPA能否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已经直接影响到CPA行业的生存价值。中注协因此发布了大量的新准则,试图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审计实践中来,以提高CPA揭示会计舞弊的能力。但CPA不能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CPA不能有效揭示会计舞弊的原因,提出应将CPA审计和政府审计相结合,共同揭示企业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给众多的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事件发生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独立审计委托模式不合理,这使得我国"独立审计不独立",要想根本地改变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就必须对现有的审计委托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会计造假和审计失败案件,已反映出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失灵的严重状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随着上市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越来越高,我国会计市场接连发生重大诉讼案件,许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被牵扯到经济案件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因此,控制和规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迫在眉睫。要想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在社会提供有效环境的情况下,既要加强外部审计,也要重视公司的内部审计的完善。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的完成,注册会计师更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现代会计》2010,(2):53-54
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审计控制,单纯依赖外部审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如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0.
钱静 《福建金融》2005,(5):35-36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是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一系列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中,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一样被欺骗,依据错误的财务信息出具错误的审计报告。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过度剥离、选用不当会计政策、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巨额冲销等五种操纵利润手段的逐条分析,为注册会计师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误提供了依据,从而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把好诚信关口。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接连不断地发生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造假的财务欺诈事件,我国和其他世界各国会计、审计理论界从各个方面对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欺诈造假案件给投资者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人们不仅痛恨造假者,也对牵涉进去的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事务所大加抨击,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审计行业面临着信誉的危机。对此审计行业也在积极地进行自我反省,大都认为是审计人员在利益的诱惑下给被审单位出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以来,中注协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要求,在年报审计期间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和审计机构变更情况,编发分析报告。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企业等的财务、会计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财务数据造假、出具“阴阳报告”、内部监督失效等突出问题。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依法严厉打击伪造会计账簿、虚构经济业务、滥用会计准则等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我们以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审计快报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变更报备信息为基础,对上市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审计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年报关键审计事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形成本报告。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数据截至时间,按照以往报告惯例为当年6月30日以前,为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本报告以5月31日为基准。  相似文献   

14.
赵卫飞 《财政监督》2002,(10):46-46
随着一些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的暴露,影响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丑闻也不断浮出水面。上市公司如此,非上市公司的审计也同样不容乐观。据财政部公布的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被抽查的320家企事业单位,有一半以上单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的问题,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都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无独有偶,连号称制度建设最完美及市场规则最健全的美国,近来也接二连三的爆发会计造假丑闻,使有近百年历史的世界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在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丑闻声中面临解体。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突然间在全世界变得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15.
陆建桥 《会计研究》2002,(10):33-42
针对安然等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所暴露的会计、审计、公司治理、证券监管等问题 ,美国国会作出了迅速反应 ,制定了《2 0 0 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审计独立性、财务信息披露、公司责任、证券分析师行为、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权利和职责、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和重新规范。本文重点阐述了该法案所规定的会计、审计框架及其对后安然时代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财政监督》2003,(6):32-33
近年来,披露的一系列财务造假案表明,一些原本应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竟沦为虚假财务报告的"保护伞"和虚假审计报告的始作俑者。"银广夏"、"琼民源"等事件向人们昭示着:加强CPA政府监管,筑起规范CPA执业的"防火墙",已刻不容缓。"安然事件"后的美国很快出台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成立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我国政府对CPA的监管力度亦开始加大。2002年底,财政部将原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管理职能予以收回。作为关注财政改革,服务财政管理的媒体,本刊从6月起推出"CPA监管"专栏,旨在以独家、独到的编辑视角,聚焦CPA监管的嬗变,记录CPA监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Lennox(2000)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以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签字CPA变更为观察点,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意见购买行为,以及审计市场集中度对内控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审计市场存在签字CPA层面的内控意见购买现象,在高审计市场集中度情形下,公司能够通过换"师"不换"所"的方式实现内控意见购买;审计市场集中度强化内控意见购买行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事务所或CPA的客户重要性水平高、媒体监督弱的情形中。经济后果的分析发现,成功购买内控意见能够解释"缺失"的不清洁内控意见,成功购买内控意见公司的内控审计报告具有更高的激进性、内控质量更低。本研究从换"师"不换"所"的视角丰富了审计意见购买的经验证据,并从审计市场集中度层面为监管机构客观评估与完善审计市场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案件不断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润,也扰乱了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各阶层人士也逐渐看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这一问题.如何在能力范围内合理的控制审计风险,减少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损失,成为会计工作人员关注的热点.本课题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上市和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目的在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高雪 《会计师》2021,(9):65-66
近年来,我国因财务舞弊导致的审计失败案件引起社会关注,"银广夏"、"蓝田"、"华锐风电"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对资本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财务舞弊相关的审计失败的发生致使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管理受到质疑,审计行业遭受重大打击."大智慧"审计失败案的处罚决定,让财务造假单位和审计行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审计失败的案例并不仅仅作为审计行业轨迹的污点存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审计失败的成因,对每一个特定的公司、特殊的行业和独特的背景发生的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善审计制度和审计流程,为之后审计业务的开展提供借鉴和作以警示.本文以"大智慧案"为例,分析研究审计失败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以期对审计失败的防范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证监会共对4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出6份罚单,其原因无一例外是IPO舞弊审计失败,分别是:大华所审计新大地、大信所审计天能科技、中磊所审计万福生科(2份)以及深圳鹏城审计绿大地(2份)。被审计单位均为舞弊高危行业的民企,舞弊手法惊人雷同:利用隐匿的关联方同时虚构收入和制造资金流。一、舞弊手法与特征雷同(一)信息流+资金流造假与本世纪初的银广厦造假相比,如今的上市公司在造假方法上更胜一筹,在"一条龙"按证监会考核标准"量身打造"公司业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