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商品和商品生产,因此必然有货币和货币流通。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与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根本区刖之一,就在于它的计划化。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计划适应。而要保证这种适应,就必须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计划、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据此发行或回笼货币,满足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必要量规  相似文献   

2.
货币需要量预测方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货币数量是货币流通的中心问题。只有开展对货币需要量的测算,才能知道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再同实际上已经向流通界投放了多少货币作比较分析,才能知道货币流通量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一货币需要量预测方法的回顾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鉴于1956年下半年我国第一次出现了货币流通量过多的实际情况,就提出了如何运用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结合我国的具体经济条件,预测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把货币量保持在客观需要的水平上,并提出了货币需要量预测的方法和公式。当然,这只是初步的。三年“大跃进”,我国第二次出现了货币流通量过  相似文献   

3.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货币(在我国,以人民币一元计算)平均周转的次数。例如:一元货币一年内平均执行十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当作十元货币起作用。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人们保持货币的平均时间,可以用社会销售总额除以货币的总流通量计算出来。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活动扩大,闲置资金就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增加,信贷就会扩大。如果经济活动衰退,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 (一) 货币量子数学公式目前对市场货币流通量正常值的测算,一般都是沿用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但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却遇到了困难。我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大量计算和研究,认为还应当把“物价指数”的随机因素考虑进去,建立一种货币“量子”的数学模型,才能测算出货币的正常需要量和极限需要量,来控制货币发行,以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需要。这里说的货币“量子”,不是物理学普朗克所假设的“量子”。而是在货币流通的经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能就是控制货币供给,使货币供给量符合流通客观需要量,以实现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在纸币化的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由信贷渠道投入的,是贷款创造的。贷款最后要转化成存款和现金,存款量和现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通过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探讨,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包括现金的流通和转帐结算领域里的货币流通;马克思阐述的货币流通规律不仅在现金的流通中起作用,而且也在转帐结算领域里的货币流通中起作用;研究市场货币流通量和需要量不仅要研究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和周转状况,而且要研究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分层次的货币数量及其周转状况。我是赞同这些观点的。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货币流通也不例外。我们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观察货币流通时,就会发现货币流通量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之间,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由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这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流通,而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生产和商品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作为商品流通伴随者的货币流通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理解了。货币流通时间规律货币流通时间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它反映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季节变化上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这个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在讲到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的时候,大都沿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职能的分析,即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我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除了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外,就其自身的职能来说与马克思的分析并无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9.
何平 《金融评论》2021,13(1):41-53
本文渐次考察了中国主要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制度特征及其规律,发现货币形态演进中消解掉的价值要素、职能偏重和担保品的外在化,必须由相应的社会制度来维系.单纯货币形态在技术上的改进,不可能改变其作为货币商品代表的性质.铜钱、纸币和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更替演进,在于弥补先行货币形态在特定货币职能上的缺陷,它们之间相互补充.货币形态演进的中国经验表明,数字货币的登场,重在特定场景下扩展支付手段、完善货币生态,而非完全替代传统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10.
段银霞 《经济论坛》1999,(14):20-21
关于储蓄存款中货币的职能,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储蓄手段论。它认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把货币当作财富的社会形式保存,货币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人们贮藏货币除了手持现金外,还以各种存款的形式集中于银行,储蓄存款是贮藏货币的形式之一。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实质是保存价值,储蓄只不过把这种价值的保存集中于银行。所以,撇开储蓄也是一种信用关系不论,应当认识到储蓄是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表现。二是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论。这种观点认为,看货币是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只能从它对…  相似文献   

11.
徐玉生 《江南论坛》2000,(11):27-28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众所周知的是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对马克思充分阐述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成为市场中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了。本文认为,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可以看作是货币的第六种职能,也正因为货币的这一职能,使货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拥有货币,就拥有生产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首先是因为货币的职能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Moneysupply)是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货币量的宏观控制角度来看,它与我们常用的货币需要量(必要量)概念有下面两个重要区别:第一,分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概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中间目标,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而货币需要量概念更多地是进行商品货币关系理论分析的工具。在我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控制的货币指标是现金与信贷总规模,它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与货币供应量概念比较相近。第二,不论在哪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概念都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负债业务中的诸项目,(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也是中央银行负债中的项目)而我们在研究适合经济需要的货币量问题时,则有时指银行资金来源而言(现金与存款规模),有时又指银行资金运用而言(贷款总规模),它的内涵不如货币供应量概念那样明确,就是指具有购买能力的流通支付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论及我国当前物价上涨、通货滞胀时,理论界一些同志直接、间接谈到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似乎当前的通货膨胀与这一公式有关。我认为,这里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马克思的公式本身是否正确,一个是我们应当怎样运用马克思的公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有关章节里,一再论及货币流通的规律,指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是每种商品的数量同价格的乘积。马克思说:“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这个规律不是马克思的个人发明,是他概括前人思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总量货币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货币供给总量与商品流通需求总量相符合为主线,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货币流通的数量界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信息化时代网络购物,电子货币快速发展,商品和货币流通日趋国际化。流通环境变化对货币流通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总量货币理论对我国发展货币信用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界定电子货币这一新型货币的性质并分析其职能,是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界定电子货币的货币属性,分析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及分析其“内在价值”时,应依据马克思主义货币观。电子货币虽然是一种“竞争性”货币,但它并没有内在价值。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没有推翻“符号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并不具备内在价值”这一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国内关于划分货币流通层次观点的比较分析对我国货币流通层次划分研究,基本上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是借鉴了美国、日本、西德和法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方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按照各种不同存款对商品流通所起的不同作用,采取了“滚雪球”式或滚动式的划分方法,即更深一个层次的货币流通,包含有前一个层次的货币,随着所划分货币层次的增加,货币流通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第二种划分方法是非滚动式或迭叠式,即根据货币的活跃程度,划分了货币运动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计算现金必要量和现金流通量,是保持货币流通正常的关键。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直接制约现金必要量和现金流通量的相关因素,较为切合实际地计算出现金必要量,以便有计划地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符合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货币必要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货币流通的核心问题是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否适应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恰当地吞吐和摆布流通中的货币量,对于完成“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商品和货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货币流通是商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逐步改变了对传统的商品、市场和货币等概念的认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制度和搞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流通管理,有必要在承认广义货币流通概念的基础上,对广义货币流通规律及其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广义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与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广义货币流通是由现金流通和存款流通组成的。因此广义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也应当由能反映现金和存款流通的现金流通规律和信贷资金运  相似文献   

19.
目前,理论界对于货币流通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货币流通量,指流通中的现金量;一种是广义的货币流通量,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量,又包括转结帐等其它方面的货币流通量。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主要是狭义的货币流通量。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因此,合理的货币流通量只有在货币与商品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正> 货币供给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只有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才需要货币供给以相应的规模增加。但是,经济发展与货币供给在数量上怎么对应,则是人们一直在探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它又是我们调节货币流通,执行稳定币值、发展经济的货币政策所必须解决的前提。本文试图从探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律性出发,找出我国合理的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从而为调节货币流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