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援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这是开拓旅游发展新领域,为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对旅游部门来说,为发展新型旅游业指出了新方向;对广大农村来说,是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本科题阐述了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努力,共同推进;需要创新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需要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去拓展我国旅游市场最广阔的空间。国家旅游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农业是个传统的大产业,旅游是个新兴的综合产业.省观光农业协会应运而生,是大农业、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集中体现。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创造新的商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生活宽裕;发展乡村旅游,能给农村带来新的观念和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观光农业协会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77,自引:9,他引:177  
参与式乡村旅游是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但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最佳选择。只有通过对社区和居民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增强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市场营销理念,才能保证参与式乡村旅游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文章以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作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全域旅游背景下洪江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效及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以供参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域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加快城乡融合步伐,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培育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又可以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基于此,本文以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为例,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这是开拓旅游发展新领域,为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对旅游部门来说,为发展新型旅游业指出了新方向:对广大农村来说,是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旅游的需求越来强烈。"乡村振兴"这有利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人为本,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以及农村发展问题。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乡村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随着乡村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同时,极大程度地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乡村旅游产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杨佳敏 《西部旅游》2023,(21):29-31
<正>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建设等综合手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发展战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亟待探索的现实问题。重庆农业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该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重庆市C镇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文章选取重庆市C镇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主题之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乡村旅游的"百千万工程"。即在中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据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胜遍布乡里名镇,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具有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因此山西应把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王云才 《旅游学刊》2001,16(2):39-43
在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和总结,并将珠江三角洲园公园的发展归纳为六大发展模式,同时,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今后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契机,主题与设计,规模与经营,规范性和政策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探讨内生式发展模式在乡村旅游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二:一为简要地梳理内生式发展理论的形成背景、现实意义及其内涵,及内生式发展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的主要内容和二者关系,并介绍ANT在乡村发展上的应用;二为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调研浙江浦江仙华山村,观察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形.最后讨论观察结果,得出启示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3.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At the end of 2011, rural residents accounted for 48.7%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would be incomplete. The outset of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will be crucial to 50% of China's tourism market. This article, through two years’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ed 600 rural residents from 38 villa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market and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This survey provided theoretical researches for developing the tourism market of rural residents, and had some significance on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ing the standard of rural residents' life.  相似文献   

14.
朱璇 《旅游学刊》2012,27(6):73-78
文章从乡村精英的性质、特点等方面对这一特殊阶层做出初步分析,以虎跳峡徒步路线地区为例,分析受益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脱胎草根而非传统权力社会的新乡村经济精英的形成及其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探索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带动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为整个社区带来更大的福利.结论指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需要培育和支持新乡村经济精英,虎跳峡徒步路线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值得其他欠发达地区借鉴.该案例研究对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分层理论和人类学领域的旅游涵化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旅游学刊》2006,21(5):22-27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Consider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ural areas to play a role in easing stress mainly experienced by urban dwellers, we investigated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approach, i.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rural business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the relaxation effects of forest-therapy tourism, an emerging type of rural tourism, on a group of urban office workers. Also investigated wer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a sustainable rural business in Chizu, western Japan. First, the results verified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laxation effects, which lasted from three to five days after forest therapy. The lasting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among those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20 mmHg, however, were weaker than in the entire sample. Second, due to the ageing and depopul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that provided home stay services was difficult. In summary,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integrate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a viable new rural tourism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乡村重构已成为国内外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路径,进而成为乡村重构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发现:(1)旅游语境下的乡村空间重构表现为三方面:乡村土地利用变化、村镇体系重构与乡村内部“三生”空间格局重构。(2)经济重构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化与居民生计方式转变两方面。(3)乡村治理的改善、乡村文化重构是乡村社会重构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此外,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旅游影响下乡村重构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从城乡融合发展、保育乡村性以及不同类型乡村的案例比较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征,在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知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现有乡村旅游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的总体目标,及构建包括基础标准、综合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的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其动态保护关系到遗产地社区的生计选择、农民的生活改善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人为干扰,遗产地社区如何应对关系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本文以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为例,运用基于地方居民感知的指标测量法,针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发展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韧性感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发展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存在着较为积极的影响;(2)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韧性各个子系统受旅游发展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高到低分别为社会、生态、文化、经济、制度;(3)各旅游因子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旅游设施因子、旅游形象因子、旅游产品因子和旅游规模因子。本文探究了农业文化遗产社区韧性在旅游发展中受到何种影响,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