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浪微博     
请到《中国企业家》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cne来找我们,跟我们的几万名粉丝一起互动吧! SEND 《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网文章《史玉柱:我是赌徒的反面》,“我以前胆子很大,但这12年里我胆子是最小的,而且是大家公认的。我一个时期只做一件事,是赌徒的反面。”  相似文献   

2.
说说心里话     
王瑛 《中国企业家》2014,(6):122-123
去年底今年初,我有幸受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几家媒体的邀请,以开设专栏的方式,持续探究中国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现代性转型中的处境、地位、角色和作用。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挺困难的选择。首先,以我的学识和能力做这件事情,确实需要硬着头皮强顶硬撑,大有逞强,  相似文献   

3.
《楼市》2009,(12)
在这件作品里居住的是一家三代,男主人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女主人是一名贤内助,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上学,和长辈一起住。长辈为知识分子或教育家,长辈与男主人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男主人的事业相对稳定,喜欢高尔夫运动。女主人是一位贤内助,比较善于交际。这是我参观境墅样板房时的一个设想。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有一个“重要发现”:改革中我们做了一件没有要社会、国家和个人花钱、却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的事。这件事便是给公司经理、工厂厂长等送了一个“企业家”的称号。这件事使企业领导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仅仅奉命行事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了积极性、责任心和事业精神。观念转变了,工作的成效也就大不相同。同时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5,(2):34-38
“我的主业就是搞组合,不断地把产业整合起来,这是我的职业。”“多元化风险不存在”《英才》:你涉及到很多的产业,作为一个企业家,进入一个产业有什么样的标准? 夏朝嘉:你们喜欢把做企业的人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企业家,一类是经理人,我觉得这样的划分让人感觉企业家就是老板。《英才》:你怎么理解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洞察之眼     
陈大年(盛大联合创始人,连尚网络创始人兼CEO):授权是一件美好的事 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指数排行榜,连尚网络的成长指数排名第一,所以我对我的投资人说,当你看到一个企业的老板不上班,但公司却保持高速增长,你不应该焦虑而应该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明星企业家的企业,它的成就来自员工的努力,而这种结果是有机制保障的.我跟他分享了我这些年做CEO的工作重心,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失败”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缨 《中外管理》2007,(8):92-94
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我一直在寻找中国企业失败的基因。我称之为“中国式失败”。——吴晓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唐凯林 《英才》2004,(1):92-92
杠杆收购:这是一个没钱人扮演有钱人的游戏,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企业升级版。游戏的规则不在乎参与者有没有钱,而是能否借到饯。其中最为玄妙的莫过于“四两拨千斤”所营造的震撼,甚至有些摩掌擦拳的发力者自己连“四两”都不到。混合并购: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永远只做一件事,热衷于混合并购的企业家们就很不安分于只做一件事。“有钱就一定能砸出一个坑”是混合并购者所信奉的真理,如果“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差不多90%的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企业家。这当然是件好事,因为中国现在企业家资源十分短缺,而这又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资源。但什么是企业家呢?现实中对它的边界界定是模糊的,概念的使用更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10.
<正>同一位企业家交谈,他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按照自己确定的经营目标,不遗余力地带领员工奋进,结果往往因员工的懈怠而最终使自己也灰心丧气,这是为什么? 这一问题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这位企业家确定的经营目标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之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螺旋式成长     
我的朋友《当代经理人》杂志的言实兄几天前请我就本期的封面人物齐游中做一个点评。我当时几乎推掉,因为自己很忙,不一定有时间做一个够质量的点评。但我看了他传真来的稿子之后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契合我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成功战略》中宣扬理念的案例。 齐游中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他具备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精神,不轻易就承认失败,而是一次次从危机中发现机会,并且几乎是固执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他使出的“休克疗法”及“借船出海”的招数,而是在一个恶劣的经营状况下(负债4300万,没有…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3,(8):22-26
"中国企业家都这么悲惨"《英才》:作为一个曾经在学理层面研究过经济的人,过渡到企业的具体管理,你的特色是什么?杜厦:听来会觉得比较奇怪,我和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样,经济学背景对我做企业的帮助不大。今年我55周岁,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包括我个人的家庭经历、成长经历,包括我走向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企业界的过程,是很有意味的。支持我走向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特殊的经历。以我的身世背景为蓝本的小说已经有好几部了,《血色黄昏》、《血与铁》等等。"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那些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构造了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同时我们年轻时代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色彩的熏陶,使我本人能坚定不移地走下  相似文献   

13.
一江春水向东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今天大家参加这个活动都非常激动,实际上政府和企业需要沟通,这次我来就是想要琢磨企业家到底脑子里面想什么,知道企业家想什么,然后才能把你们弄到辽宁去,一起做振兴东北的大业。我今天非常高兴,我是第一次到北京来为一个大会讲话。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事够我们折腾的,这几年我非常忙,忙得“四脚朝天”。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英才》2012,(12):16
这是一款伟大而不可思议的产品,我用起来之后日以继夜,爱不释手。——比尔·盖茨夸赞Surface。面对政府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柳传志坦承,当今的中国企业家阶层是一个很软弱的阶层。  相似文献   

15.
更正     
《中国企业家》2008,(1):14-14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25期《2007年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做了一个活动,让企业家写企业家,记者金错刀给我的任务是写马云,他们总编牛文文又安排我写王石。  相似文献   

16.
做企业难免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应对危机最能考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的智慧,也最能见证一个伟大企业家的精神、胆识与洞见能力。本篇选取风口浪尖上的新东方等具体案例,以期带来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11):140-140
做一个企业家已经很好了,做一个有诗意的企业家就更好。不过,这可能就跟和青年谈谈人生一样,比较扯淡  相似文献   

18.
东方企业家:做天使投资人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再创业?雷军:其实做投资首先得有一条,对赚钱这件事极有兴趣。  相似文献   

19.
李东生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张瑞敏成功的秘密在哪里?中国企业成功的秘密又在哪里呢?听说日本企业看了《首席执行官》之后,纷纷学习海尔,这是为什么呢?企业与企业家的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胜利;本民族文化的胜利,我们不妨称之为根文化的胜利。我的问题就在这里中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20年来,跟世界企业的差距在哪里?我有一些不同的总结:无论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规模、决策的速度、质量、技术研发、生产等等都与跨国巨头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是怎样造成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决策、用人和制度。这也是企业家要做的三件事情,但是把这三件事做好了是很难…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万科公司的这几年里,简单地说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把一份刊物《万科周刊》办起来了,第二件是把一个房地产项目(上海万科城市花园)的销售做起来了。令人欣慰的是,在我自己的专业储备和当时的业务机会都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这两件事情我基本上都做好了,这有些像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