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本成本会计 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这应是财务会计值得改进之处,资本成本会计正是回应这种改进要求的努力成果件勾想)。它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拓展了会计学的视野,突破了传统会计学只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计量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无形资产的计量也是许多无形资产问题产生和解决的关键。研究无形资产不能离开会计理论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背景。本文从回溯历史进程、描述宏观背景的角度和探索会计理论发展规律、把握当代会计发展方向的高度来认识无形资产。通过以会计计量理论变迁为线索,评述会计理论的百年历史及其与经济理论的渊源关系,本文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1)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允价值会计越重要;(2)确认、计量和披露无形资产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本要求;(3)当今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水平已使我们完全有可能得到既完全相关又合理可靠的无形资产价值信息,以便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和会计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FAS、IAS、英国会计准则及俄罗斯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无形资产的不同定义及其确认标准的基础上,得出某项目能否确认为无形资产进入现行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系统的判断标准。进而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计量及其相关信息披露的现行做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简单分析,认为造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即在于传统核算型会计的种种陋端,并据此提出了要积极推进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价值链会计转变的论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无形资产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被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但也应该能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不能让某项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之外。因此,本文就目前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品牌、研究开发费项目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进步规范企业无形资产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但也应该能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不能让某项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之外。因此,本文就目前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品牌、研究开发费项目的确认、计量及其会计处理提出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无形资产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全新的适应各类实际存在的无形资产会计体系已迫在眉睫。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实物期权,应归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不把实物期权列入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范围是不能真实的衡量企业价值的,将导致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应该加强对实物期权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于红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280-280
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无形资产的确认、价值计量及价值调整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对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柯琳  杨青 《经济师》2009,(3):144-145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换时,如果肯定了某种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及专业性,而因此授予人力资源拥有者股票而确认的人力资本,应记入“股本”账户:对因授予人力资源拥有者股票期权而确认的人力资本,应记入“资本公积”账户;与人力资本对应的人力资源,在收到时就是资产,应计入“人力资源“账户。人力资源的入账价值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换时,授予人力资源拥有者的等价资源的公平价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比例与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传统会计模式下的无形资产却在财务报表中得不到充分披露,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越来越差。由于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誉、人力资源等,主要是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较大的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自创无形资产在价值计量和给企业带来收益方面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入手,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按照不确定性的程度分为三类,然后探讨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创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表现和会计对自创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传统处理的分析,最后提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自创无形资产在会计确认和披露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而我国传统会计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则侧重于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原则、确认范围和计量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而我国传统会计对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则侧重于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原则、确认范围和计量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的出现,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人力资本是企业利用信息资源创造虚拟价值的关键,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享所有权成为人力资本会计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在正确界定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基于无形资产及其创造者人力资本与会计恒等式的关系对会计恒等式进行拓展,给出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参与收益分配的会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再确认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泽明 《现代财经》2000,20(12):20-24,37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如何确认无形资产价值,特别是如何确认自创无形资产价值,怎样计量,采用哪种标准计量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采用什么方法更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等问题,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集中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处理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行会计对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资产计量理论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价值。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无形资产确认和计算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准确计量无形资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关于自行决定的会计设置和革新活动的几项经济属性,进而阐述了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不足的原因。现有文献与公开资料表明,无形资产在知识存量的增长与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加重要。然而,对于无形资产存量进行可靠地量化的系统化原则仍然尚未成熟。本文论证了革新活动的一般特征中如何产生无形资产的经济属性,从而有助于探讨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并确定了会计原则与无形资产的经济属性之间不相匹配从而使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的实质。有人提出会计已变得聚焦于落伍的会计原则体系中的内在一致性。确认一项会计资产之前,财务报告系统通常需要一个能够从过去的交易中予以证实的“成本”,使企业可以和预期的未来收益联系起来。在知识基础的经济中这种偏狭的会计方法与无形资产投资的属性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所涉及到的无形资产比在企业中的无形资产比重在持续不断的扩大,而无形资产自身的资产管理也就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就本质上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起步较晚,其中在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方面还有着较大的争议。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无形资产快会计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在相当程度上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传统会计信息收集、处理方法落后,忽视对知识、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因此,企业应从会计对象、目标、核算原则、确认原则、会计报告方面进行创新,使无形资产的核算逐步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强化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创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马程 《财经科学》2000,(5):114-1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以并购价差处理,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帐,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20.
人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生产的核心要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研究如何确立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核算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价值的成本,衡量人力资源的权益,对企业存亡和兴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