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我国的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其影响几乎波及到各经济领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将是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人民币如何成为可兑换货币》一文从理论和运作上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钟伟 《国际经贸探索》1996,(6):46-49,60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之一。文章认为,目前国内普遍乐观预期在200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作者从我国利率结构、外汇储备、外汇市场等5个方面作了分析,指出货币自由兑换的问题是经济实力和经济机制所决定的,在人均GDP仅数百美元、经济体制尚在转轨时匆忙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其条件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种类的货币相互兑换或折算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通常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由于承包商对自由外汇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最终的资金来源只能是工程结算款,大量外汇兑换业务的存在使企业外汇风险在所难免,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外汇风险上表现出许多特点。一、外汇风险大小受合同条件决定。一般情况下,合同中规定的可自由兑换的外汇比例越大,外汇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视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竞争与发展,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已成为其发展经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开放改革中,如何对待日益高涨的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需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中国家外汇管理的重要抉择问题。本文拟对货币自由兑换的概念、经济开放发展中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动力制约因素等进行概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人民币的兑换发展提出简要认识。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2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外汇调节和外汇监督法的相应修正案,该法案的通过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所有限制.2006年7月1日俄宣布,从即日起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标志着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外汇市场的最后一重管制,外汇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相信,卢布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进出口交易。两国之间进行交易,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货币制度和使用不同的货币。买方支付货款必须用卖方国家的货币或卖方愿意接受的第三国货币,(一般是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这就产生了用本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来支付货款和结算的问题,从而也就产生了兑换比率、兑换机构、兑换方式和兑换场所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总之,带来了以外汇为中心的国际货币运动。然而。  相似文献   

7.
浅议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企业外汇风险的成因 企业外汇风险的成因主要有: (1)时间风险.国际贸易实务中,多以可自由兑换的外币作为计价、结算、支付的基础.所谓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定义,是指可按单一汇率自由兑换成其它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可自由流出或流入本国国境的货币.进口方付汇时,须以本币兑换外币对外支付(除非它拥有外币账户),出口方收汇时,须将收入的外汇兑回本币在国内市场流通.由于买卖双方存在空间间隔,从合同签订日到装运结汇日须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就使本外币间的汇兑成本发生变化,使交易双方均暴露在外汇风险中.  相似文献   

8.
阎坤 《财贸经济》1998,(10):33-37,25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实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在此之后,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今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国际规范的...  相似文献   

9.
浮动汇率制下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琛 《价格月刊》2006,(6):38-39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外汇风险的概念和外汇风险类型基础上,分析我国企业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的一些选择方案。一、外汇风险的概念及影响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金融主体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上看,其中承担外汇风险的…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汇率并轨,取消企业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银行问统一的外汇市场,并在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与此同时,外贸体制改革也在逐步走向深入,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收支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双顺差,并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明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要有充足嵉墓是宄ツ芰褪实钡幕懵省  相似文献   

12.
货币国际化,主要是指一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其实现的基础是货币所在国的经济实力与宏观政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外汇市场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外汇市场及其调控巴曙松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不断推进,我国外汇市场也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外汇市场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有必要把外汇市场放在宏...  相似文献   

14.
罗敏 《消费导刊》2009,(7):121-121
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成果(一)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所有经常项目外汇交易只需以真实性为基础。此后,不断简化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程序和凭证,逐步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体制已作了若干改革,尤其1994年的改革以及1996年11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是与外汇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研究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其相关的汇率问题,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和发展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前胜  胡曦虹 《商业研究》2004,(12):145-14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已具有了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过程,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健全的金融体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完全的货币自由兑换。从目前已实现了的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现实基础来看,应加快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在对外经济往来中鼓励多使用人民币,放开人民币出入境限制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及均衡开放的理解1.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又叫货币自由兑换或货币可兑换,也叫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或资本项目可兑换。在IMF中,可兑换的定义为:一种货币的任何持有者都能用此货币自由的进行国际交易,则该货币被认为是"可兑换的"(convertibility)。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逐步实现的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玲 《中国物价》2007,(12):37-39
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是指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表明我国政府认可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但资本项目可兑换只能稳步推进,完全兑换还只是目标。这是有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主要贸易大国要中国承诺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条件之一。中国在加入谈判期间,一直致力于金融货币体制改革,但这是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相关的复杂问题,不属世贸组织主管的权限。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尚未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中国承诺加大金融货币体制改革力度,并于加入世贸之前实现了经常账户的可兑换,并声明继续改革,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深刻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也给中国经济造成震荡。  相似文献   

20.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本文就我国外汇汇率改革对港航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