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投资者申购新股的中签率较低,基金在政策上具有天然优势,中签率更高,因此你可以把钱交给基金,通过持有基金,间接参与“打新”。  相似文献   

2.
白羽 《时代金融》2012,(18):230
新股发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向来受到监管机构与公众的重视,如何在新股申购特别是网上申购环节中科学分配资源,最大程度地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环境,对促进新股合理定价、抑制市场炒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新股发行体制下网上申购保守收益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羽 《云南金融》2012,(6X):230-230
新股发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向来受到监管机构与公众的重视,如何在新股申购特别是网上申购环节中科学分配资源,最大程度地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环境,对促进新股合理定价、抑制市场炒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新股发行体制下网上申购保守收益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新股申购由预先缴款改为中签后缴款。这一我国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投资者的申购策略、新股收益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对新制度的研究,原创性地定义、计算出网上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即打新收益率)。对目前打新高收益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并证实了新股存在的"收益对标效应""市值对标效应"。这两种非理性效应共同导致打新收益率维持在不合理的高位。  相似文献   

5.
李斌  肖彦明 《证券导刊》2009,(23):23-24
IPO重启下的投资机会有三:一是大型综合类券商股,二是参股热点IPO公司的个股,三是参与申购新股;另外参与申购新股需注意新规下申购数量和资金冻结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华猛  肖文东 《银行家》2011,(9):78-80
自2010年年初以来,新股供给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双扩容"给"打新"业务带来了新的空间。新股的申购也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2010年年初至2011年3月8日以来,418只上市新股的"打新"收益,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寻找内在规律,有利于投资者的新股申购工作。新股收益分析新股的收益受同期大盘和滞后3个月大盘走势、行业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4,(28):9-9
“9200亿新资金,9只新股,8个交易日,最低4‰中签率”,这一组数字共同勾勒出史上最难的一轮“打新”图景。近万亿打新资金来去匆匆间的“深V”撞击,造就了华宝添益年化回报高达34.55%的套利良机。6月18日,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联名股份等四只新股开启申购、冻结资金3800亿,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抽水效应”。  相似文献   

8.
《深交所》2010,(3):16-17
自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IPO重新启动,恢复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新的发行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IPO定价的合理性和资产定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参与者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方式进行新股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提高了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相似文献   

9.
郭慧彬 《金卡工程》2010,14(11):246-246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从A股市场成立以来经历了数次变革,在新股发行从行政导向向市场定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下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通过从发行定价到申购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使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更加趋向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打新新规改革后,“预交款”变“后交款”的申购新股方式使得打新从申购模式切换到了“买彩票”模式,超低的中签率促使新股首发之后出现抢筹行情.当前低投资高回报的打新投资方式扭曲了正常的股票交易行为,这其中也突显了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不健全,投资者投资非理性等问题.本文以2010-2016年在创业板发行的新股为研究对象探究“打新热”形成的原因与风险,建议通过供给侧改革的思维解决“打新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肖笛 《金融会计》2009,(10):43-47
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此次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买方、卖方的内在制衡机制得以强化;提升股份配售机制的有效性,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状况,提高发行的质量和效率;在风险明晰的前提下,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得到重视,向有意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新股发行体制的变迁,探讨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发现,本次新政改革只是部分解决了主板新股定价高,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价发行状况没有有效改变,首日涨幅整体有所回落,但是资金申购效率提高,新股申购收益明显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助涨"打新投机"。建议取消对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限制,促进投资人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和发行定价过程的监管,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房市不降温,股市难兴旺”,这是近来股民最偏激的言论。但央行房贷新政正式实施以来,深沪股市并未如期走稳,在房地产股大跌的拖累下继续下行。市场人士认为,房市的降温可能给股市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从而给近期日益增大的“打新一族”(即参与新股一级市场申购的投资者)再添“新兵”。  相似文献   

14.
“去年打不上新股的人都去打新债了,但今年肯定没人敢打新债了。”一位投资人说。有媒体评论说,“新股不败”的神话还在A股延续,但“新债不败”却早已成为过去时。确实如此,近期可转债上市即破发,投资者纷纷放弃申购,只剩承销商因包销投资者弃购额度。被迫成为“接盘侠”。  相似文献   

15.
《财会学习》2014,(10):40-40
正IPO重新开闸,但此次新股IPO采取主承销商自主配售制度,网下配售新股的40%会优先配售给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这造成我们散产"打新"的成本和难度大大增加。那么,通过申购"打新"基金间接参与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我们该如何在众多基金中挑选出"打新"基金,并且其中哪些基金业绩比较好?(山东省王彤)专家:IPO重启以来,投资者参与"打新股"的热情仍然不减。由于网下配售新股的40%优先配售给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散户投资者中签率非常低。而且,目前沪深两个  相似文献   

16.
林瑾 《证券导刊》2014,(35):61-64
前言 2014年6月我国IPO再次启动,已有22家公司顺利完成发行,其中20家新股已发行并上市。如果将年初的发行视作新股发行实施询价机制以来第四次改革的第一季,那么,这次第二季的发行则是在新股发行机制进一步改革之后进行的。相比第一季的IPO市场,第二季获得了市场更积极的响应,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较第一季48只新股的平均28万户上升到84万户,  相似文献   

17.
承销商托市与新股折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言新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s)的高初始收益率(即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财务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也一直续演着“新股不败”的神话,每一次新股发行往往伴随着巨额的申购资金和上市后的惊人涨幅。……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短鸿     
《科学投资》2007,(5):12-12
深发行推出“申购新股”理财产品,浦发行理财产品挂钧资潦“四大天王”,工行理财新品挂钧“婴儿商机”,招行新推保本基金组合理财  相似文献   

19.
毕名 《证券导刊》2014,(30):60-60
新股申购23日再次启动。根据发行安排,包括台城制药在内的12家新股将从7月23日到8月13日接受投资者网上申购。分析人士指出,最新一轮新股发行不仅节奏明显密集,具有发行单价低、发行市盈率低、募集资金少等特点,同时受制干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IPO重启不可控性,不少发行新股的公司在经营业绩方面均出现较明显的下滑。随着新股申购启动,隐藏其间的三大悖论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IPO正式启动后,随着新股发行推出新规则,打新方式必然会出现相应转变,投资者如何在全新的IP0规则下打新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