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浙商谈浙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商》2005,(5):24-25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凭着的是一种摆脱贫困、要想富裕的精神。但是当你摆脱贫困以后要靠什么精神呢?我想,原来的艰苦奋斗精神还是需要的。还有就是我们先前提出的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这四句话很好。但是发展到现在,整个环境变了,我们企业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5,(7):34-35
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之上受到隆重表彰的还有9名“回乡投资模范浙商”,他们是由全国20多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浙江各级工商联联合推荐,并经浙商论坛组委会最后评定的。本此评选,希望引导更多在外创业有成的浙商回乡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商》2007,(10):51-51
早在去年6月浙商大会期间,23个省级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向活跃在省外各地的400余万名浙商联合发出倡议:鼓励做强做大、优势明显的浙商回归家乡投资创业,热忱服务家乡经济。  相似文献   

4.
慎海雄 《中国工商》2005,(7):116-117
“浙江经济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巨变,创业时期留下的后遗症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吾维 《浙商》2007,(17):36-37
“胡锦涛穿着蓝西装系着红领带,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呼吁确保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惠及更多人。”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十七大的这段报道,代表了很多西方媒体对中共十七大的“精确观察”。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在深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这也为我们浙江企业的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浙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商应该如何做好“民生”问题,如何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早在今年2月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就提出了浙江第一份有关社会责任的议案。“我认为社会责任不是负担,相反,我觉得这是企业的财富,它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钟天华如是说。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对钟天华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浙商》2010,(6):67-69
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已有十万浙商在海南投资创业。投资海南的浙江企业已近万家,注册资本超百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可能将高达300多亿元。在制药、商贸、农业开发、房地产开发、水产养殖和餐饮旅游等各个行业中,都闪现浙商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导刊》2006,(10):46-46
“五一”前夕,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座无虚席,2000余名浙江在京企业家欢聚一堂。浙江省政府驻京办、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共同主办以“乡音·乡情·乡恋”为主题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京浙商联欢会,慰问全体在京创业人员。  相似文献   

9.
苏商看浙商     
《浙商》2011,(5):73-73
浙商有三个特点。一是浙商吃苦精神大,敢于离土又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  相似文献   

10.
胡忻 《浙商》2013,(14):36-36
百亿规模企业中仍以制造企业居多的信号透露出浙商实业为本的坚守,尽管浙江的低端制造正在经历着激烈的洗牌,但浙江经济的肌体仍算健康。  相似文献   

11.
徐志宏 《浙商》2012,(6):58-59
去年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虽然目前该意见的详细政策尚未正式公布,但这已给了省内外浙商很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潘欣怡 《浙商》2007,(14):32-34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用五年为一个时段来做事业规划,人生能有几个五年?”刚刚连任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的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记者面前如此感叹到。“正如我们工厂前面那块玉米田,印象中好像种子才撤下没多久;一眨眼的功夫,成熟的玉米棒已经在我手上了。做企业也是这样,时不我待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6,(4):125-125
多年前来到广西创业发家的浙商们,很多已经将企业做大做强,并从产业链的下游走向上游,从低端产品走向高端产品。而现在进入广西市场的浙商企业更多的是已经上了规模的,要在广西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20多万浙商在广西创业奋斗的历史,也是浙商的产业从小到大、从低端到高端的一个缩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文正 《浙商》2007,(2):54-57
一位是草根出身的浙江商人胡小宝,一个是献“八宝”于皇上而得名的宝应县;一方是精明的浙商,一方是开明的政府一封面照片中,宝应浙江商会会长胡小宝与宝应县县委书记林正玉的一次“宝玉握手”,正是浙商寻宝宝应的一个象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兰洪海 《浙商》2012,(5):107-107
浙东学派为浙江人的创业砸开了思想的桎梏。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砺之后,浴火重生,从很大程度上说,与浙江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浩淼的东海,远接太平洋。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5,(7):283-283
前不久,10家在霍山县投资的浙江企业,涉及电子、房地产开发.纺织、水电、医药、机械制造等不同行业,对霍山县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结论:霍山的投资环境有四优。  相似文献   

17.
倪轶容 《浙商》2012,(21):27-27
在北京创业27年的浙江商人任德明,最近企业耍遭强拆,通过浙商杂志官方微博与世界浙商网留言平台,请求媒体支持。任德明告诉世界浙商嘲记者.工厂已被—商、税务、消防等不同部门“骚扰”。当地政府要征地,他不足不同崽,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符合政策的合理补偿。目前他得到的拆迁政策是,内建房拆迁一分钱不给,能给予的补偿只有两年租金。  相似文献   

18.
凌莲莲  潘欣怡 《浙商》2007,(10):136-137
我是个地道的安徽人,在听着老一辈述说徽商没落的伤感时,却也不禁为邻居浙商的崛起而赞叹。对于我来说,浙商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走近他们更像梦想一般。然而,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这一梦想很快成为了现实,当进入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工作后,一切变得可能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06,(2):43-43
  相似文献   

20.
胡忻 《浙商》2012,(7):104-104
最近大家都在谈浙商回乡创业的话题,这关乎浙商群体未来的发展。但是,在谈到要往哪里走的问题之时,浙江大学徐延安教授认为浙商应该先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有个准确的定位:“先搞清楚我是谁,再来解决往哪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