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个资源贫瘠的小省,依靠自己的力量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创造了浙江奇迹。这个奇迹创造的主体被誉为中国的第一大商帮——浙商。浙江群体大规模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道风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浙江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浙江省制造大省的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浙商正在经历一场内忧和外患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2.
郭广昌 《浙商》2005,(7):39-39
当习近平书记说到“浙商是浙江人民的骄傲”的时候,我是第一个鼓掌的。13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做一个商人,当时只想做一个好的浙江人。后来创业的时候,我就立志这一辈子我要做一个好的浙商,要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这十几年来,也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苏旭 《浙商》2009,(13):34-40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在浙江召开的2009浙商大会引起广泛关注。数千浙商汇聚到浙江人民大会堂与多位全球知名经济学家共同讨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逆势超越这一经济命题。  相似文献   

4.
吾维 《浙商》2007,(17):36-37
“胡锦涛穿着蓝西装系着红领带,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呼吁确保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惠及更多人。”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十七大的这段报道,代表了很多西方媒体对中共十七大的“精确观察”。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中国政府在深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这也为我们浙江企业的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浙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商应该如何做好“民生”问题,如何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早在今年2月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就提出了浙江第一份有关社会责任的议案。“我认为社会责任不是负担,相反,我觉得这是企业的财富,它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钟天华如是说。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对钟天华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7,(2):52-52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经贸委、广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协作和指导下,广东省浙江商会于2005年6月18日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浙江商会的成立,使在广东省的40多万浙江商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娘家。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创举,它标志着广东省浙江籍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行业规范的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它进一步加强了珠三角地区的浙江企业家的凝聚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珠三角地区的浙江企业家们从此告别孤军奋战的岁月,连接成一支强大的航空战群,互通资讯,携手共进,有效的应付、搏击未来市场经济的风浪。  相似文献   

6.
郑宇民 《浙商》2007,(17):32-32
浙商的价值实现是“走出去”,这句话也许会有很多人反对。有很多人认为,浙商走出去会使浙江的经济“空心化”,我却认为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为什么这种“反对”是违背经济发展的趋势呢?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个梯度的转移——东部向西部、密集的向松散的、先发的向后发的。这个梯度的转移就是一个历史的趋势,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忠告浙商     
我在广东生活了20多年,在浙江也有很多客户,经常两地来回跑,对两地的经济有着较常人更多的体会。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但今天有点英雄迟暮;作为后起之秀的浙江却是群情激昂、热气腾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粤商为镜可以知心地,广东的所作所为,对浙江的今天和明天有一个很好的启发。第一个例子是巨人集团。巨人当时在珠海雄心勃勃,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给予了很大关注,希望他能够活出一个样子来。这个时候最能显示一个企业的雄心和魄力的就是盖高楼,所以当地的政府就给了巨人最好的一块地,希望他盖一个中国最高的楼。结果就是这个楼毁…  相似文献   

8.
许扬帆 《中国工商》2005,(7):98-101
3年来,浙江富豪陈金义放弃众多机遇,独独选择了从重油中提炼高能燃料这样一个生死难卜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品牌是建立在人品之上的商业文明所放射出来的企业光辉。因此,企业品牌的核心是企业家的人品。品牌不是从产品做起,而是从人品做起。“浙江精神”不是从卧薪尝胆说起,而是从打造“浙商文明”做起。“浙商文明”是点燃一个时代的火炬,闪耀着繁荣、振兴、和谐、持续的光芒。它告诉世人,浙江商人不是过去的生意人,而是现代化、工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局部内向的地区人,而是全面外向的地球人;不是单纯追求财富的经济人,而是富有文化内涵传承浙商文明的责任人。要做有政治眼光的经济人好的浙商必须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要有洞察形势和理解方针政策的…  相似文献   

10.
你或许知道浙江人都很富有,但你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很富有。虽然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但自从踏进浙江这片土地,就知道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这里人身上的东西深深地影响了我。于是,开始学习它并研究它,现在还要传播它,让更多的中国人更加富有。首先让我们听听几位名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著名浙商谈浙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商》2005,(5):24-25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凭着的是一种摆脱贫困、要想富裕的精神。但是当你摆脱贫困以后要靠什么精神呢?我想,原来的艰苦奋斗精神还是需要的。还有就是我们先前提出的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这四句话很好。但是发展到现在,整个环境变了,我们企业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房跃 《电子外贸》2004,(5):15-17,22
浙江的经济是民本经济,是普通老百姓创造了这一奇迹,它源于浙江人独有的经济慧眼。在浙江,这双慧眼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3.
浙商在行动     
朱健 《浙商》2010,(10):36-37
4月14日,朱晓航多日来的平静生活被电脑上新闻提示框打破了。当日清晨,这位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下称联合会)的秘书长如往常一样,一早来到办公室。刚启动好电脑,他就看见了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新闻短讯。尽管即时的短讯并未提及死伤人员报告,但朱晓航立刻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玉树我之前去过,那里大多是土木建筑,哪经得起这样一震。”顷刻,回过神来的朱晓航就和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一道,开始通过各样渠道了解震区灾情。  相似文献   

14.
周彦 《浙商》2008,(2):22-23
2007,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年份,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就在国企于A股市场轰轰烈烈上演回归大戏的同时,民企也在拓展自己的财富疆域。  相似文献   

15.
夏宝龙 《浙商》2011,(23):50-51
短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第一,浙商的崛起,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一方充满奇迹的热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变戍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开放程度最好的省份之一,2010年,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万元。浙江发展能取得如此成就,广大浙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陈济宏 《浙商》2011,(20):22-23
最近我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华商牛耳经济沙龙,来自长三角的324位浙商、徽商和上海本地企业家等,听了我“浙江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演讲,兴奋者有之,懊恼青有之,场面气氛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7.
徐新桥 《浙商》2006,(7):52-52
浙江是一块蕴藏无限商机的宝地,也是一方孕育和造就辉煌浙商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浙江商人应运而生,秉承勤劳、智慧、诚信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从埋头创业到发展壮大,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在海内外打响了”浙商”这个响亮的品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在财富创造还是在精神引领上,浙商对浙江.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影响都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我们深信无疑。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11,(7):34-35
在不足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以全国倒数第三的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创造了全国第四的经济总量,民间资本更是雄踞全国前列。回首过去三十年,浙江之所以能诞生这样的经济奇迹,诞生出全国知名的浙商群体,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在于鼓励草根创业,保护草根发展,从而藏富于民,这是浙江从一个资源匮乏省变成经济强省的秘密。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赵洪祝有关富民强省的精彩阐述:  相似文献   

19.
南方仔 《商界》2005,(5):86-87
几个月前本人刚从国外回到广州,不要说创业了,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所以那些日子我天天都到一些创业网站浏览,希望老天给我创造一个奇迹,让我用几千大元就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今年正月初五刚过100岁生日。一个人能活到百岁,应该算是个奇迹。母亲能创造这个奇迹,并不是她儿时的梦想。那时侯的她,能添饱自己的肚子就是最大的奢望,长寿的事,连做梦都未曾想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