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锋 《中国广告》2010,(8):148-149
他只有中学学历,却在广告界叱咤风云三十余年;他桀骜不驯,面对“世俗”毅然隐退;他幽默、智慧,俨已成为广告界的“周杰伦”;他转从“授业解惑”,为未来中国广告事业“搭桥架梁”;他天性好玩,无数收藏如数家珍。他笑称自己是广告界的“魔教”,事实,他是“圣者”。  相似文献   

2.
王福生 《商界》2004,(10):22-23
拥戴他的人称他为“郎监管”、“郎教授”,反对他的人把他叫做“郎瘟神”、“经济学界的拉登”。那么,究竟谁是真理的代表?谁又在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相似文献   

3.
陈萌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5,39(5):35-36
有人说他是手机界的传奇人物,背负着“数字袍哥”、“手机狂人”的绰号。他曾经被媒体的溢美之词包围,从“国产手机领路人”到“电信业的传奇人物”,他身上被贴满了金子。  相似文献   

4.
在充斥泡沫的中国咨询业,张宪平坦言自己是个不入流的角色,他“自我炒作”、“反自我包装”和“另类”让从业十余年的创始终寂寞如许——他坚信成功的策划就是为“企业解决问题”,他坚信他的实战案例完全能够为张氏式的策划“说话”……  相似文献   

5.
“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士”、“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刚刚走上联合国副秘书长职位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他成名于“银河号事件”交涉的圆满解决,他的声音代表中国无数次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响起,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中有理、有节的折冲樽俎,更让他名声大噪。他是联合国里有许多轶闻的主角,对他的名言“美国人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闭嘴”、“人权问题美国最好先照照镜子”等,已尽人皆知。  相似文献   

6.
他首先是著名作家。正是因为“著名”,尽管文人经商他非唯一亦非第一,但他的“下海”还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当年热捧他的作品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由于“呛水”归来。  相似文献   

7.
周仲庚 《商界》2008,(3):82-83
如果你遇上一个从不知秦皇汉武,从不知“功高震主”的新时代老板,而且他根本不能欣赏你为了效忠他而“相忍为国”的付出,你又如何与他“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给“仲永之父”提个醒相传,宋朝金溪地方出了个神童名叫仲永,五岁就能做诗,“文理可观,邑人奇之”,有人甚至出钱求他写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是生财之道,成天让他作诗卖钱,拉他到处卖弄才能,因而失之深造,昔时的“佼佼者”,竟渐渐“泯然众人矣”。王安石曾因此作《...  相似文献   

9.
神仙吕洞宾     
“黄粮尤未熟,一梦到华胥”的典故,是讲晚唐道士吕洞宾的故事,这是中国社会尽人皆知“八仙”中的神仙人物。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洞宾”是他的字,他常自称“回道人”,道教尊称“吕祖”。他的故乡即今山西芮城县永乐镇,此地初有故居“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扩大部分建筑后称“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  相似文献   

10.
梁秋 《商界领袖》2004,(7):136-137
提起李书福相信喜爱汽车的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曾被媒体称为“汽车狂人”,被业内人士称为“汽车疯子”,可更多的汽车消费者喜欢称他为“平民汽车之父”。因为他一直致力于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这种经营理念成就了他当前如日中天的事业。可是透过他事业的背后,李书福竟然过着一种“抠门”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宜宾,提起罗正大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红双喜”窗帘,他的景盛大茶坊,他的“一德胜”酒厂,他的景盛住宅小区……罗正大做生意,关注的是宜宾人的衣、食、住、行、用、乐。他的产业已经做得很大,每年交税200多万。罗正大能将企业做到今天这个地步,靠的是他过人的“品牌”意识。“第一”品牌说起罗正大,宜宾的老百姓有一个评价:他的胆子大。所谓胆子大,就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1984年,罗正大离开当时效益很好的汽车运输公司,“下海”经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曾经被视为…  相似文献   

12.
雨桐 《商界名家》2003,(6):61-63
他无疑是千千万万中国商人中的一个“另类”——自去年底以来的一片地产“泡沫”声中,无数房地产商为高居的房产空置率伤透了脑筋,身为地产商的他却在天津偷着乐——当年他投资开发工业房地产的时候,许多人骂他“神经病”,而今,他不但赚了个盆满钵满,还根本不用当心“泡沫”卷到自己头上。  相似文献   

13.
宁伟 《连锁与特许》2008,(10):96-98
他是中国第一商业主持人,他在国内首创了“商业财经主持”概念,由于身材高大魁梧,经常自嘲为“重量级主持人”。因为非典,他滞留北京,从一个行李箱开始,短短5年时间,成就了他今灭在北京“有房有车有事业”的辉煌。他就是北京高盛灵锐公关公司董事副总裁张会亭。  相似文献   

14.
怡闻 《浙商》2008,(9):58-59
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郭台铭给人的印象也是霸气十足,但他说:“其实我这个人很好相处,我只不过是一个很理性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学者,因为他学有所攻。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外交家,因为他有高超的谈判艺术。还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卖国贼”,因为他曾在入关谈判的承诺上作了“不应该的”让步。也有人说,龙永图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以自信、果敢、从容与才华见证了中国入世谈判所经历的艰苦与成功,通过他国人熟悉了来自中国的强硬声音与来自世界的一片掌声。而龙永图承认自己是个“洋务派”,并自言自己是“技术官僚”。不论世人如何评说,这位当年“叩关”的龙永图今天仍在“闯关”,不论他作为当年的中国人世首席谈判官,还是今天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他的形象与睿智已深深嵌镶在了更多的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13,(5):156-157
说陈鸿道是“凉茶大王”,不如说他是“营销奇才”贴切。他将有176年历史的“王老吉”推上商业化运作的巅峰,在与广药的商标争夺战中败诉后,又迅速带领“加多宝”逆袭成功。但“在逃犯”身份之下,他能否尽享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他不是武汉最有钱的地产商人,依资产规模,他治下的“水木清华”在武汉的房地产企业中连前100名都排不上,他也不是武汉最有名的地产商人,当“欧美风”、“概念热”席卷江城南北众多地产大佬纷纷”出口成章时,他只是埋头走路,低头做产品,甚至有人怀疑他还是不是一个商人——当无数商人热衷于出入名流用心于编织政经圈子时,  相似文献   

18.
潘欣怡 《浙商》2007,(3):106-108
他所“导演”的“大片”——中,韩两国“现代版”的商标合作曾被写进韩国MBA的教课书,他在山东,浙江建立了多个的专业市场;最近他又开始进军医药界,收购了天目药业……他就是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鹏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他的人生“秘诀”,一是处事之道,多行善举;二是为官之道,多干实事;三是桑榆之道,多看今天。他晚年的信条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身心健康为中心,勤奋一点,宽厚一点。他坚信“要愁愁常在,要乐乐常来”之哲理,坚持“少讲昨天,少想明天,多看今天”。  相似文献   

20.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2,(5):92-92
《柔韧有“俞”》 他是“留学教父”,他是“中国最有钱的教师”。他提倡“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同时自己也践行着这样的品格。而当水样的柔韧品格加到一个山样的男人身上,呈现在众人眼前的,除了成功,再无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