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林华 《商业文化》2006,(1):11-15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民间金融、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进入了活跃期,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不断披露。浙江、福建的民间金融风险显性化,广东、云南等沿海和边贸城市跨境“地下金融”活动升温;辽宁、山西等地巨额非法集资案件宣判,不断膨胀的“地下金融”对宏观调控政策和决策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敏  小禾 《商业文化》2007,(9):60-63
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吴英是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塘下村人。父亲曾是一包工头,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丈夫周红波亦为东阳人。在2006年本色集团成立前,吴英在东阳市内的产业只有喜来登俱乐部、西街贵族美容、千足堂足浴等,虽有千万资产,但离巨富相差甚远。如此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子,何以凭空获得那些债权人的信任,将过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7,(5):32-32
阅读:《南风窗》杂志不久前报道说,发生在浙江东阳的“吴英事件”为民间借贷敲响了警钟。如果说义乌、东阳一带的民间借贷还不为更多公众所知,那么温州的民间借贷早已天下闻名。去年底,美国花旗银行一名经济学家在温州实地考察后测算,温州的民间借贷规模至少在千亿元。事实上,和浙东南的温州一样。浙中地区的东阳、永康尤其是义乌民间借贷活动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4.
薛兆丰 《光彩》2011,(6):10-10
民间集资得不到法律保障,会诱发更多、更严重的欺诈行为最近,"吴英案"进入二审,合理集资与庞氏骗局的话题又在网络和纸媒引发讨论,民间集资合法化的呼声也不见衰减。民间集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该尽早解禁,而且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我认为"民间集资"不应有罪。换言之,假如吴英的所做所为,仅仅是"民间集资",那么我会呼吁当局网开一面,无罪释放吴英,尽管目前的法律可能还没有得到及时的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7,(6):12-12
如果把吴英视作一名浙商的话,如此大起大落的浙商,是极少见的,是另类。 说她“另类”,首先她的钱来路不正(非法集资);其次又如此高调。人们都纳闷:既然你的钱来路不正,还到处宣扬,不等于自寻烦恼吗?再看她投资的产业,网吧、洗衣店,颇有零敲碎打之嫌。  相似文献   

6.
视点     
神话终归是神话,骗局注定是骗局。吴英的财富神话一方面暴露出非法集资的本色,另一方面又再次说明,中国民间游资和民间借贷的土壤十分肥沃。你可以说吴英和她的本色集团设置的就是一个老套的骗局,手段也和其他非法集资者如出一辙,很容易识破,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7.
金少策 《浙商》2010,(11):71-71
浙江正对民间借贷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非法集资”、“合同保障”等作出重新界定,并对因为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的企业采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吴英案背后,是一个女人与财富的故事,一个从民间资本市场的灰色地带坠落的故事,其警示如在身侧。去年12月18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今年4月7日,吴英案二审开庭。吴英当庭翻供,否认自己犯有集资诈骗罪,而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罪。法院二审如何判决尚不得知,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10,94(1):27-27
2009年12月18日,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吴英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温州老板纷纷跑路,"吴英案"一审再审等事件纷纷进入公众视线,民间借贷成为公众和国家的重要关注对象,同时也引人深思,为何中国的民间借贷总是难以与非法集资划清界限?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民间借贷混乱的原因,探寻一条让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地道路。  相似文献   

11.
《华商》2012,(4):8-8
最近,备受关注的“吴英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至此,一场历时5年、零动世人神绎的非法集资案再度面临峰回路转。  相似文献   

12.
宗桦  徐嘉欣  朱奕明  岳靓  张嘉璐 《商》2014,(9):193-194
随着温州民间借贷老板跑路跳楼等事件,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的“吴英案”,“曾成杰案”的发生,关于民间借贷是否应该合法化以及如何合法化的讨论愈发激烈。本文从“吴英案”,“曾成杰案”的案情简介切入,对民间借贷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及没有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等三个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杜燕 《商》2014,(7):181-181,14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司法实践中的高发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类犯罪作出了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较难认定。目前,对于民间借贷引发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普遍突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也难以认定。笔者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定义、形成该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对如何防范、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10,(2):21-21
2009年12月1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浙江东阳吴英案终于有了结果,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吴英实际集资诈骗人民币384265万元,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吴英已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5.
徐雨光 《中国市场》2011,(44):8-8,10
各地有关民间借贷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既有很多实业家被高利贷的沉重债务所压垮,也有担保公司等中介组织聚集的民间借贷资金离奇蒸发。与此同时,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传销案件频发。那么,这些隐蔽的民间借贷者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始冲动?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流向何处,又为何案件多发?作者结合当前的民间借款现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导刊》2008,(19):44-45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收益如何;商品质量“内外有别”由来已久;电价一上涨,电企就盈利?;对“中国富人增长快”勿需惊惧不安;用规范市场解开恶性招商的死结;非法集资案频发,民间资金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13,(7):54-54
在浙江,民间借贷非常普遍,正常借贷和非法炒钱、非法集资的情况都有,不可控的因素较多。仅在2011年,浙江法院就受理了93067起相关案件,差不多占了全国的15%。2012年,浙江法院受理的这类案件又同比上升50.3%。  相似文献   

18.
王思成 《现代商业》2012,(29):22-23
近年来,民间金融十分活跃,却也因此滋生了诸如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不稳定因素。信托作为跨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金融百贷公司”,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众多普通民众提供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因此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管道作用。本文从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现状出发,对信托制度引导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的可行性、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其仁 《浙商》2006,(3):51-52
“最佳金融生态环境”这样的美称,要拿来作为浙江率先完成民间金融合法化和实现更大程度金融开放的筹码,千万不要变成束缚自己,坐失良机的符咒。[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全国发生多起令人谈虎色变的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案,使国有独资银行和民间银行深受其害,形成扰乱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黑洞”。从案发始末来看,涉及金融部门的案件主要有直接诈骗和间接诈骗两种形式。直接诈骗,如愿“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和间接诈骗如“新兴工贸公司”总头目邓斌最为典型与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