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描写了淮安南片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并分析其特点。淮安南片方言均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且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变调类型为邻接交替式。舒声调变舒声调,促声调变促声调,即变调前后舒促一致。  相似文献   

2.
英语强调性语调有加强重音与逻辑重音的句子,其基本调型是降调、升调和降升调。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汉语音韵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把大冶话和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了对比。找到了它们的异同之处,得出了矫正土音土腔的方法。尤其是文章较深入研究了大冶方言中保留的古唐音特征——入声调,这有利于大冶人矫正音调,学好普通话,同时,对于大冶人赏析和填写古诗词也是大有裨益的。文章把常用入声字,按大冶话的声韵调分成十组,便于记忆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英语学习实践对口语的要求,提出了重音拍子语问题。由于在口语中轻重气起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和美感,尤其是掌握它有利于口语学习,因此应强调重音拍子语的教学实践。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诗歌从单打拍子入手,然后做到边读边打拍子,最后争取实现拍子重音背景下读拍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期以来是一个被少数民族包围的多民族杂居地,其汉语方言在民族语言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较为特殊的语言模式。本文主要从声调、声母、韵母、声韵配合规律等方面分析了苗语对黔南片区方言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宁方言以硖石话为代表,属吴语语系。至今保留着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风貌。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声母方面,一是辅音声母大多清浊相对,而且零声母也清浊相对;二是没有翘舌音。韵母方面,有大量的入声韵;圆唇音只有o一个,无ü打头的韵母;无前鼻韵an,无后鼻韵ing和eng,后鼻韵母ang分“前”“后”。声调方面为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外,上、去、入都有清浊相对,如果细分的话,则有七种不同的声调:平,上、浊上,去、浊去,入、浊入。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老子》中存在着大量假借字,是研究上古音有价值的材料。通过对这些假借字分别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可明确地发现,当时楚国语音在声母方面存在清浊通用,轻唇音不分,舌头舌上不分,泥娘日三母不分,章组归端等特点,在韵母方面存在阴声韵、阳声韵与入声韵截然分立等特点,在声调方面,当时楚国语音中只有平、入两个调类。  相似文献   

8.
常州金坛处于南部吴语和江淮官话交界处,通行金坛话与江淮官话两种方言。文章描写常州金坛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最常用字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世界语言中少有的几种带有声调的语言之一,汉语的声调变化必然给留学生汉语学习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洋腔洋调"的产生就会成为学生语音学习中的必然现象。为帮助学生说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避免"洋腔洋调"的形成,就要从零起点的学生抓起,尤其要重视零起点混合班的汉语声调教学,运用汉外语言对比,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乐理,以声调统领声韵;采用语流教学,建立声调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居民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统计方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小城镇居民的语言生活现状及其语言态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在城镇化、外来人口流动和普通话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普通话与方言共生共处的一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平南县大成话属于粤方言的次方言,在词汇上,大成话和广州话的特点大同小异。文章主要从词汇的构词形式、词汇的意义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大成话与广州话的词汇差异,并从语音变化的影响、语言继承的影响、语言接触的影响、语言认知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分工不同的影响等6个方面来探讨大成话词汇和广州话词汇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建设是否能够重塑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网络结构和空间格局?在缺乏足够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为我国整体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6年我国八大城市群内143个地级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演化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群建设能够强化通信邻近和方言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正向影响,以此来提高跨区域创新合作水平及其空间相关性。而这主要是借由高铁网络的建设以及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而实现的。最后,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通信邻近会逐渐弱化地理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方言距离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正向作用,但即便如此,地理邻近对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依旧存在,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天门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天门方言的词缀和普通话相比,总量更多,形式和用法也更为丰富。文章从天门方言的特殊性出发,重点分析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缀:"的"、"子"、"声"、"气""们数"、"伙里"、"头"和"场"。  相似文献   

14.
单音性质形容词的AA式重叠作为一种语法手段,主要功能是加深程度、描绘状态及主观估价。我们对AA式形容词作定语的考察主要在两种句式下进行:一是“AA的+一量词+普通事物名词”中,AA式定语与数量定语的语序由强调重心及人类的认知规律决定,“AA的”居前常与后文形成对比转折关系,并且能达到音节韵律的和谐;二是“AA的+身体部件名词”之中,中心语参照物对象限制了事物的性质程度量,使AA式定语体现出人物体貌情态的一种中和之美,并蕴含有说话人亲昵夸赞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天门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天门方言的动态助词有"哒"、"倒"、"起"和"的",它们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本文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分别从它们的功能和语义关系上来揭示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6.
隐喻学研究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在语言学领域也取得了极大成效,但是在语音层面的研究篇幅不多。在大量网络用语中存在着语言隐喻现象,即含有一定形象意义的词变成了音的一个符号标志,夹杂在自然语段中代替近似音节使用,映射着一个较为主动的意象。网络用语的语音隐喻现象有其时代动因以及语言自身的音韵学、声音模仿学渊源。  相似文献   

17.
铜陵方言"得"字作为虚词的语义和用法,并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得",共有几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动态助词"着",二是"消极性"体标记,三是相当于某种构词语素。这些用法都可以在早期的文言文或白话文中找到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状态标记“叫”是吴方言中后附于拟声词,使拟声词具有状态词语法功能的一个虚词。作为标记的一种,状态标记和其他标记一样在句中不作句法成分。该文描述的这种吴语拟声词的状态标记,是吴语拟声词使用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标记,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来南京方言研究中,语音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入声、轻声、儿化和变调上,语音的基本面貌已经描写出来;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出版了高质量的南京方言词典;语法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在动词重叠、特殊句法格式和个别助词的研究上有了可喜的进展。总体上看,南京方言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今后应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