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目前事件对举办地的旅游形象影响还缺少长期纵向的跟踪研究,旅游角度的事件研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不足以形成统一的结论,然而作为城市触媒的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了举办地旅游形象是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供给市场分类细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城市急剧发展,中国城市旅游流日益壮大.中国众多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纷纷开始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形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于形象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现代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是形象消费方式与形象导向思维,消费者越来越依靠主观感觉认知来购买产品.形象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更加不可忽视.在城市竞争中做好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已经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国内外旅游学界对旅游感知形象的研究领域日益关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成果,为开拓国内旅游形象研究新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6,21(1):87-91
观看方式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密切相关.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观看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旅游形象也就不同.观看方式受世界观、价值、态度、倾向性、信念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旅游观看方式具有非政治性、非历史性、局部性、肤浅性、浪漫性、男性眼光等特点.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目标市场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不同的旅游观看特点,才能塑造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心理想象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5.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回顾了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内容,总结出我国现阶段旅游形象研究的特点和走向,并指出了我国旅游形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8.
彭代秋 《当代旅游》2020,(9):75-76,84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村落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因素.黔东南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存在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黔东南部分古村落进行研究,探讨影响黔东南古村落旅游景点宣传与旅游形象设计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甘恬 《当代旅游》2022,(14):101-104
基于Web 2.0数据的游客反馈对以博彩旅游为特征的澳门在历史文化和遗产资源方面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根据游客感知下的澳门旅游形象的分析结果,发现旅游营销上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建议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6个部分。本文是第1至第3部分。第1部分(引言)通过对互联网检索资料的统计,分析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发展简况;第2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早期文献、目前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第3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基础,包括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基本概念、事件的分类、事件策划和事件旅游规划的框架。针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这一对我国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乡村节事旅游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也面临着旅游目的地形象同质化的影响,亟需从产品竞争意识向品牌形象竞争意识转变.本文以罗平油菜花节为例,分析了该节事旅游活动在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过程中的品牌形象问题,并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消费者关注的尊重度、熟悉度、关注度、归属度、信任度、忠诚度和发展度7个品牌形象因子,提出了改善罗平油菜花节品牌形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to investigate visitors' perceptions of an event's quality according to value and the destination image, and visitors' resul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the context of a mega-sports event.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whether or not perceived value and destination image determine visitors' future behavioral intention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at an event's quality and its perceived valu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Moreover, perceived value exerted a direct influence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destination image determined visitors' perceptions of value. However, the impact of destination image had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implications have merit for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sports event organizers.  相似文献   

13.
张晓燕 《旅游学刊》2006,21(8):30-33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对事件旅游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策划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的具体实例为出发点,采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旅游景区事件营销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对此次景区事件营销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景区事件营销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4.
A tourism destination that seeks to develop culinary tourism products must combine the featured culinary cultures with tourism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culinary tourism strategies. A concrete strategic framework will aid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identifying local culinary products and experiences and creating promotional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inary touris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strategy framework and indicators for culinary tourism in Taiwan based on resource-based theory (RBT). This study included a qualitative document analysis, a literature review, in-depth interview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a culinary tourism strategy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four dimensions and 75 indicators.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resources, capabilities, strategy, and education.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comprised of 10 factors (strategies) with a total of 75 indicators. In addition to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its application of RBT to develop national culinary tourism resource and strategy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游客体验、利益相关者关系和项目管理为理论支撑,归纳提出了旅游节庆活动节目编排质量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经修改后,该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确认,其中,各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也都成立。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对旅游节庆活动节目编排质量理论探讨的空白,并就在节庆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践中更好地做好节目编排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谷明 《旅游学刊》2000,15(5):63-67
城市形象的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人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进行形象定位。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大连在突出现代化都市旅游形象、濒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戴光全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03,18(6):111-119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 & Event 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6个部分。本文是第4至第6部分。第4部分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五大内容和三大框架。第5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两个重点领域的研究情况:第1节对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奥运会及其旅游效应的研究,对体育旅游(Sport Tourism)和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的研究进行了评价;第2节介绍了节事的旅游效应,归纳了节事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第6部分在分析我国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研究趋势,对我国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4个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Serious leisure and social world theory provide a framework to qualitatively examine a small number of yoga participants with regard to their social world connections and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event touris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 purposeful sample of 15 yoga practitioners in Brisbane, Australia. For most devotees, yoga was regarded as serious leisure with a social world in which highly involved ‘actors’ participated in a range of ‘insider’ capacities. Social engagement was a strong motivator and having friends involved with, and building strong friendships through yoga was a common denominator.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world of yoga and event tourism, and a new model titled the ‘yoga devotee career trajectory’ was developed. Yoga was considered to be a unique and personal journey which became a complete lifestyle involving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self-exploration. Theoretical and future research implic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