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情况存在巨大反差。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潮。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的挫折,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出现的问题,对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挫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邬适融 《上海企业》2003,(10):52-53
上海加盟连锁是以1991年上海联华超市建立为标志的。 在90年代初,上海出现了大规模导入的连锁模式,这首先得益于80年代中国所进行的商业企业改革。原来我国的零售业都是由国家统一控制的,商品国家统一调拨,价格全国统一制定,销售过程的结算模式都是由统一的计划来控制,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成是全国商品业的“统一连锁”。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相似文献   

3.
魏晓勇 《河北企业》2007,(12):32-3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放弃原有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于是,出现了旨在研究转轨国家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 economics)。  相似文献   

4.
住房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它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这些年,通过建立和发展房屋买卖市场,居民的住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房改政策,包括目前实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等,几乎都是围绕房屋的买卖制定的。而在住房消费观念上,居民普遍认为买房是解决自身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甚至是惟一途径。人们对买房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在很多地区出现了“买房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全民买房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苏共的前车之鉴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同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大执政党,两党的联系源远流长。苏共党建传统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和苏共改革年代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们这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因此,!苏共的前车之鉴,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层面上给我们党的建设事业提供诸多有益的教训和启发。 在党的建设中,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上,苏共以亡党的惨痛代价给找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名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把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高凤清  关晓光 《活力》2005,(5):93-9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而启动这一系统的力量源泉,是历史主体的利益追求和驱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名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因,为我们破解人类历史发展之谜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幽灵”发展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并焕发出无限生机的社会实践运动和伟大的社会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历史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7.
王井伦 《活力》2004,(7):80-80
一、改革的定期目标:对预算定额实行“量”“价”分离,控制量指导价。实行“有限竞争” 现行的预算定额是50年代从苏联那里照搬过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它对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国家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过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对传统预算定额进行改革,坚持其积极的一面。摒弃其不合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苏联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苏联模式存在种种弊端,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覆灭。苏联模式的失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刻的历史教训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主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金正日为主要代表的朝鲜共产党人处变不经,冷静应对社会主义运动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自冷战后各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澄清信仰问题上的四个模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苏东剧变是不是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随着苏东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垮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一下子呈现出来。造成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点确信无疑,即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致。德国的哈贝马斯在苏东剧变后指出: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我国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以农村合作社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出现了滑坡的局面,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上世纪70年代的90%降至80年代的不足5%。尽管国家从90年代以来提出了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任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达到当年水平。国外一些国家在农村医疗保障领域取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稳步推进,但其改革的道路因国家而异。结果东欧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与体制改革以前发生了改变。20世纪90年代末,东欧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改革内容,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转轨与功能型市场经济的建立。但是  相似文献   

13.
倪国爱  鲁冰 《财会通讯》2008,(3):108-109
(一)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其功能在于监督和评价政府与其他公共机构的财政收支和管理行为。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从1949年国家审计长法颁布起,设立了以色列国家审计机关——以色列国家审计长公署,其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得以完成。1952年修订《国家审计长法》,  相似文献   

14.
胡国胜 《经济界》2001,(2):55-57,47
一、入世是中国主动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发展体系的一个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日益知识化,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产业化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格局。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个对立的阵营瓦解,这又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政治前提。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为扩大其利益,将其创新的成果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但是作为吸引其他国家参加的诱饵,…  相似文献   

15.
杨珠生 《青海财会》2001,(6):10-10,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科学分析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针对国家改革、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及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技术进步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进入80年代,世界各国都对技术创新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繁荣的国家,把技术创新看作经济繁荣的动力;经济停滞、衰退的国家,则把缺少技术创新看作是经济停滞、衰退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振兴经济的关键所在。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  相似文献   

17.
泡沫经济起源于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风潮”。当时,荷兰是世界经济中心,荷兰商人在与亚洲人做宝石、香料、丝绸等买卖的过程中发了财,然后将一种郁金香根茎作为投机对象,将其价格炒得很高。1637年,郁金香价格暴跌,一场由郁金香引起的泡沫经济破裂。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泡沫经济,如上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宁夏平罗县读者马晓明来信问:前段时间曾看到有关“经互会”解散的报道,请问“经互会”是什么组织? 马晓明同志,“经互会”的全称是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在莫斯科成立,是一个在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进行经济合作的国际性经济组织。经互会最初由苏联、保加利  相似文献   

19.
英国失业保障制度的改革,代表着当今世界失业保险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严格救济条件、缩短救济期限、提供再就业服务,被公认为当今世界失业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一、失业保险1911年英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开创了世界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后被日本、美国、德国等70%以上实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所效仿,构成了世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流。英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由失业保险、失业资助和求职者津贴三部分组成。(一)失业保险,是通过建立“国民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实践,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高度统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部内容内涵,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的“海南特色”,实现我国制度优势向海南自贸港建设治理见行见效的效能转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途中,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关于制度与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