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增奎 《经济纵横》2012,(10):21-25
符合我国国情的幼稚产业选择的量化标准为外部经济效应、潜在比较优势、科技进步、潜在市场需求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利用这套指标筛选符合贸易保护条件的幼稚产业,有利于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贸易政策调整的依据。研究表明,有必要对客车、直升机、大型飞机、非光学显微镜及衍射设备、导航仪等幼稚产业采取贸易政策予以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于1955年加入GATT的,就“入关”前日本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以“外汇预算制度”为主直接限制进口的封闭的贸易政策和以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说明“入关”前的日本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并无什么优势可言。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下,“入关”后的日本产业发展虽然面临了大量廉价的外来产品的冲击。但由于日本政府推行谨慎地分阶段实行自由化的方针,实施通过限制贸易对国内产业实行保护的政策,以新产业体制论对付贸易自由化,以产业改组论对付资本自由化,大大加强了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顺利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大体包括早期重商主义、近代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现代凯恩斯“新重商主义”、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和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心-外围”理论。其中的不少观点、政策、建议等,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我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渐进式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1.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此处所指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有别于李斯特等人当年的贸易保护论述,其主旨“不是保护国内幼稚产业,而是保护国内正走向衰落的垄断工业;不是为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为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不是防御性地限制出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进攻;它要求别国向其开放市场,而不愿向别国开放市场”。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兴未艾,世界服务贸易将呈现一步强劲发展趋势。但应当看到,在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世界许多国家也实施了保护本国幼稚服务贸易产业而限制国外优势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壁垒,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探讨我国应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入世后,相对于关税减让、物价变化、企业发展、金融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冲击,WTO带给教育产业的冲击更为激烈,研究应对这一新局面是理论界的当务之急。一、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教育服务贸易规则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该协定的附件是我国应遵守的关于服务贸易的基本规则。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权享受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特殊和更优惠的待遇,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特定情况,“在少数领域采取了务实方式”。这些承诺是我国服务市场开放的主要法律依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有关“教育服务”的条款规…  相似文献   

7.
柳青艳 《经济师》2006,(9):218-218,220
文章分析了国有外贸企业“入世”后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改变的挑战,并提出面对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一是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其中包括修订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企业自身应当采取的措施,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核心竞争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电子商务和网络化贸易方向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规避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对政治的影响包括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完善法制等。对文化的影响包括“入世”将促进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在创新中走向世界等。对经济的影响包括某些贸易保护措施的取消将削弱制定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国的比较劣势产业 ,影响支柱产业的发展 ;“入世”与经济改革同期进行 ,将考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承受力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即将入世,入世后福建外贸出口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既要针对全省对外经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现状和薄弱环节,又要针对新世纪国际经济贸易的形势及走向,把握世贸的基本规则,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建中 《经济师》2005,(8):84-85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单方面采取报复行动的救济条款,其行动的“单边性”与世界贸易组织强调的“多边”框架下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原则相违背。入世后的中国应尽量争取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解决与美国的贸易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