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改造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诚固 《经济地理》1996,16(2):51-55
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改造途径研究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1世界主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英国的密德兰、兰开厦、约克厦、南威尔士等工业基地是英国的煤炭、铁矿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这些老工业区的煤炭储量约占全英煤炭总储量的85...  相似文献   

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仅是工业的振兴,而是整个东北经济的振兴。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文章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哈尔滨、沈阳三市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黑龙江省进行了重点开发建设,使黑龙江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黑龙江省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逐步建成了以煤炭、石油、木材、机械、食品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495个,其中大中型企业481个。  相似文献   

4.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3,(6):16-22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时期,从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省来说,机遇重大,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诚固 《经济地理》1996,16(4):68-73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1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区域优势分析1.l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度日趋提高随着东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东北区作为东北亚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围国家的经贸交往不断...  相似文献   

7.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现沈阳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一直十分关注,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到老工业基地考察和指导。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问题来辽宁进行专题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要作为我国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速推进。这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任务的具体体现,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沈阳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突…  相似文献   

8.
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界定标准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照四个标准,提出35个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作为获得国家支持的候选城市;再提出七个标准,以期界定出比照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中部城市。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3,(6):10-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举措,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振兴老工业基地既是东北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市,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当好龙头,实现哈尔滨市的振兴,带动黑龙江省的全面振兴,为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爱荣 《技术经济》2004,23(11):30-31
1、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机电工业的主要基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形成了机床、成套设备、汽车、电机的产业积聚优势。东北地区还有国内高水平的军事工业。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至今仍具有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重庆工业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花 《经济师》2004,(11):152-152
文章在分析工业旅游主要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为重要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发展工业旅游的基本思路 ,进而指出重庆工业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多数是立足于中部地区作为农业基地、资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以及综合运输中心区域特色起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业、冶金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业等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清  郑岩 《经济师》2005,(2):78-79
工业旅游能够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建议把完善产品结构 ,丰富产品内涵 ;巩固学生市场 ,开拓其他市场 ;加强企业合作 ,做好导游服务 ;合理安排线路 ,创造美好体验 ;坚持科学发展 ,延长生命周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科学确定标准,明确支持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一)科学确定老工业基地的标准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对全国经济起到较大作用、做出较大贡献的工业基地。这些老工业基地目前数量不少,主要集中在东北、沿海以及中西部一些地区。为有计划…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即“两个支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新一届中央政府组成后,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今年上半年,短短半年时间内,温家宝总理先后三次前往东北。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由此,东部大振兴已成为国策,与西部大开发一起成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车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老工业基地重庆市企业亏损剖析重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谢德禄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列入全国重点改造计划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1993年,该市工业企业亏损创下了全国大城市之最,其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高达47.4%和6.8亿元,且亏损势头猛、亏损额大、成...  相似文献   

18.
工业旅游的兴起是在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对于老工业基地企业来说,工业旅游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条件,也有制约因素,建议把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巩固学生市场,开拓其他市场;加强企业合作,做好导游服务;合理安排线路,创造美好体验;坚持科学发展,延长生命周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是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和杜会稳定的大局。本文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格局出发,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一些国家大多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成功经验,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是典型之一。本文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德国鲁尔区改造的成功经验,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