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基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调查数据,依据非本地生源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求职意向、求职渠道、求职期望值,分析大学生求职行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自身意愿、社会环境的不同会影响非本地生源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佘依林 《财会通讯》2014,(6):119-121
“网络社会资本”是人类社会资本在虚拟网络中的继续,是社会资本在网络社会中的分配、获得、维护以及交换。网络社会资本对求职行为具有影响。本文经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在求职行为当中会一定程度上受网络社会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企业家道德行为特征,将其划分为公德和私德行为,具体探讨了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牌知名度是调节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边界条件.在高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家公德和私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不显著.在低品牌知名度的情况下,企业家公德和私德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此情况下,再结合产品类型来看,企业家公德行为有助于促进改进型产品的购买意愿,企业家私德行为更有助于促进全新型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对国内外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力度构建一个涵盖基本属性、教育背景、社会网络、创业能力等多方面对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对西安培华学院部分毕业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创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个体的求职行为已越来越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认为西方对个体求职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求职行为的度量、求职强度、个体求职过程及个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并分别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青年员工志愿行为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386名企业青年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就当前我国企业青年员工亲社会价值取向和志愿行为以及企业组织支持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层级回归结果表明青年员工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显著预测其志愿行为,志愿意愿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同时,组织支持的两个维度(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在志愿意愿与志愿行为间起到调节作用;亲社会价值取向通过志愿意愿影响志愿行为的中介效应受到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京联合大学2021届毕业生的调研数据,本文探讨了雇主品牌及求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雇主品牌对求职者求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雇主品牌不同维度对求职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薪酬福利、价值认可以及企业标签维度均对求职行为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作-生活有效性维度和发展机会维度对求职行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11):148-154
本文基于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江西省972个农村居民样本的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心理因素,即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政策支持及经济成本对农村居民太阳能热水器采纳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对农村居民的采纳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而感知易用性则无显著作用;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能很好地预测农村居民的采纳意愿;政策支持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采纳意愿,而经济成本对采纳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农村地区的相关太阳能推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根据现代企业特点,将组织文化分为“以人为本”和“结果导向”两个维度,探讨了组织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通过收集了385对上下级评价的配对数据,证明了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都可以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从而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探索了结果导向的组织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共存的情况,据此将企业文化分成“兼得型”、“困境型”、“关系型”、“劳役刑”这四类,并分别讨论了每类企业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作为经济支柱的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社会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否不仅影响相关利益者,也影响着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作为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阅读了国内国外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被证实了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去探讨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trinsic versus extrinsic religiosity on youth risk‐taking behaviors in Indonesia. Our analysis on Indonesians aged 18–24 shows that intrinsic religios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dividual's perception of risk‐taking.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t role that intrinsic religiosity plays in the lives of youth and their risk‐taking behaviors offers new ways to promote responsibility and risk‐free behavior. We argue that, rather than distancing from religiosity, spirituality and faith, social marketers and public policy makers should be working closely with religious institutions to enact social change among the youth.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叶山  洪培浪 《价值工程》2011,30(31):51-52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后果。通过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因素的简要分析,提出了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强化目标责任制、监督机制、人员培训、新技术推广、协作精神等,对进一步提高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Yosseph Shilhav 《Socio》1984,18(6):411-4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strategic behavior—spatial and social—of the “Haredi” (ultra-orthodox) Jewish population. This behavior is associated, in essence, with self-segregation and social isolation accompanied by spatial expansion.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se processes in one of the largest concentrations of the ultra-orthodox Jewish community—the northern neighborhoods of Jerusalem. The Jewish ultra-orthodox communit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pecial interpretation of Jewish law (halacha) and by its high degree of cohesiveness. It tends to segregate itself from the Israeli population for two main motives. The positive one is the desire to create and maintain “cultural dominance” in a specific area in which the community lives and functions. This includes considerations of scale economies and concentration economies in the provision of the special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it consumes. The second motive, a negative one, is the desire to avoid some kinds of contact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various groups which do not observe Jewish law according to the orthodox conception. This is don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secular cultural values of western society into their domain.

The high communal cohesiveness, coupled with high population growth and a strong desire for self-territorial segrega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pressure on the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The fear of social relationship—which may serve as agents for transferring social or cultural values—results in a high degree of intolerance toward the non-religious Israeli population. The contact lines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have become, therefore, confrontation area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erritorial conflicts.

Study of the directions of the territorial expansion suggests what the spatial strategy of the ultraorthodox community is: to gain control of a whole, well-defined urban space in order to maintain cultural dominance in it, while assuring potential directions for expansion in the future. Th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outside, non-religious population is built on a modus operandi principle: i.e. minimal and culturally neutral interactions.

This strategy is carried out through penetration and expansion tactics in a well-known process. These processes present important challenges for planning areas in which ultra-orthodox communities reside.  相似文献   


14.
何重达  吕斌 《城市问题》2007,(11):48-56
单位制度在中国解放后建立,实现了较强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成为国家进行社会调控和整合的工具,还有效缓解了建国初期城市就业压力,提供了社会福利保障,并塑造了计划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基本结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单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制度的许多社会功能也逐渐被剥离或弱化.分析了传统单位制度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制度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期这些社会功能是如何由新的制度来完成的.从这些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可看出,单位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改革应该借鉴传统的单位制度,寻找新的途径来完成对中国城市社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的迁移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人口迁移的政策制定应建立在对流动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的深入了解基础之上。在京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对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和缓解老龄化压力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多数流动人口在京居住依赖租房,房租是导致其生活成本日益上升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尤其城乡接合部地区社会隔离现象较为显著,大量流动人口未能有效融入现代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首都的人口管控与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通过“控”“收”联动,加强人口的有序流动,也要疏解与引导相结合,使流动人口的结构与行为更符合首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13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对外担保的情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当年对外担保对其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对外担保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且对外担保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存在高风险担保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时,其对外担保事项影响审计费用的程度较之非国有企业更大;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地区上市公司,其对外担保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保障是各国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时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总结其住房制度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融合综合指标以及经济、心理、行为、身份各个融合分指标,建立联立方程研究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融合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并没有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只有建立在社会融合基础上的城镇化才能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和行为融合并没有带来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脱离社会融合的城镇化水平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为负,但城镇化和社会融合四个维度的交互项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正;人力资本水平和城市规模以及两个变量与社会融合的交互项都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说明在相同的社会融合水平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群体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越大;与中小城市相比,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社会融合水平的提升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从智慧民生、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创建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使用Stata计量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卫生机构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创新的系数为负,卫生机构数、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对城市创新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城中村现象及其根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宝莲  张和利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中彩页10-13
城中村是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特殊怪异现象.它不仅对城市规划建设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本文以太原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城中村现象及其问题所在、产生根源,指出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地解决农民转制和改善居住条件,而是从解决城中村农民生活出路入手,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在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