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根据中央的部署,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把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实施农村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化经营拉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高效农业发展,全省亩收入 2000元以上高效农田达到 3500万亩,其中 3000元以上的 1200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35%和 12%;提高了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1999年创汇 2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23.3%;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例达到 32%;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的县(市)转移的劳动力占七、八成。因非农建设的需要,耕地也在减少。如南海市,1982年至1993年,农地面积减少了13万亩,禾田面积减少了25万亩。这种劳力与土地资源的变化,促使农业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形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近年来,以规模化、基地化、企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耕地的不断减少,提高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只有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加大财政农业科技的投入,才能实现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是采取粗放经营的方式,还是集约经营的方式?这不仅是农业土地利用方法的选择,而且是农业扩大再生产战略途径的选择问题。以集约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新发展的根本出路,既是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辽宁省情。第一,我省土地面积有限,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量继续增长。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辽宁省土地总面积21,86l万亩。耕地面积1957年时为7,24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3.1%,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4.79亩;1986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为5,29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2%,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2.39亩。近30年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65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地减少了一半。全省主要消费品中农产品销售量大幅度增长,1986年与1952年对比粮食增长1.5倍,食油增长1倍,猪肉增长6倍,水产品增长2.3倍。据统计预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一)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目前农村劳动力有4.5亿多人,从2000年起,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万左右。我国目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左右,而人均耕地不足1.2亩,占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22%。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推行的农业机械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科技兴农的广泛开展,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需要很多人干的事…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武进县三井乡塘岸村、奔牛镇南观村、卜戈乡新桥村和溧阳县社渚镇宜巷村共有54个生产队,1,705户,6,790人,3,922个劳动力,耕地面积7,800亩,人均耕地1.15亩,劳均耕地2亩。由于人多地少,劳动力相对充裕,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向非耕地经营转移的趋势。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己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1980年,四个村共有劳动力3,538个,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2,856个,占总有劳动力的80.7%,工业劳动力400个,占11.3%;商运建服劳动力282个,占8%。到1985年,农业劳动力已减少到1,747个,占总劳动力的144.5%;工业劳动力增加到1,106个,占28.2%;商运建服劳动力1,069个,占27.3%。5年中,农业劳动力减少了38.8%,工业劳动力增加了177%,商  相似文献   

7.
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在二千万以上,其中90%是农村的,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只有5亩,是世界上最少的。如果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达到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程度,就是按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计算,将会有二亿七、八千万剩余,如果达到中等国家现有水平,也将有二亿多劳动力剩余。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大都流入城市就业,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本世纪内,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就业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发展家庭副业,除这多方面的措施外,国家还应有计划地组织移民开荒。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实践证明 ,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当前 ,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情况下 ,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尤为紧迫。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 ,成都市人均耕地只有 0 6 6亩。城区周边的温江、郫县、新都、青白江等县区以及双流县的部分乡镇经济正在向城郊型经济演变 ,人均耕地只有0 3— 0 4亩。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这些乡镇人均拥有的耕地还会继续减少 ,农民可耕土…  相似文献   

9.
<正>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首先要通过城镇化,通过工业、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只有让农村人口转移,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与劳动力减少,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才有望成为可能。为推动部分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城镇化后的土地形成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最大的人口大国,最大的劳动力大国,绝大多数人口分散居住在广袤的农村。虽然我国称得上地大物博,但很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因为人口分母太大。农村中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现在全国的耕地为19.5亿亩,农业劳动力有3.5亿人,劳均耕地只有5.6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脱离耕地的程度角度区分了温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基本方式,即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从农业生产部分地转移到非农业经营、劳动力脱离农业但仍在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从温州农村劳动力流转的不同范围,即在区域内转移、向区域外输出、在区际间流转进一步考察其各具特色的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精久农业的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点 搞农业现代化,必须根据我们的国情来确定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第一、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均资源短缺。这是中国农业最基本的出发点。1989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人均耕地1.3亩,比1952年人均2.8亩减少一半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缺短,人均农产品占有水平将长期处于中低水平。第二、规模小收入低。全国户均耕地8亩9  相似文献   

13.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全国18亿亩耕地有4亿农村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很低,不仅远低于国外的水平,而且远低于国内二三产业的水平,一个农民年创造的财富只有二三产业劳动力的1/4。因此,近年来国家虽不断地加大财政补贴与转移投入的力度,但农民收入还是偏低,城乡差距还在不断地拉大。这个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就决定我国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舒菊先“民工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工潮”的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的大流动。四川是一个1.1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只有0.86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论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使我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地区遭受的严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仍持续平衡的增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70%的人口在农村,有50%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一是生产规模小,农民人均耕地2亩多,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5亩左右,与美国农民人均几百公顷土地…  相似文献   

16.
涪陵地委政研室和地区农委组织调查组,对垫江县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认为,垫江的成效是较明显的,他们的经验是可贵的,对全区劳务输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参考价值。一、垫江县劳务输出的概况和成效垫江县是涪陵地区一农业大县。全县1991年有农业人口75.78万人,农村劳动力43.23万人,耕地69.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仅0.92亩,劳均占有耕地1.61亩;农业总产值5.42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57.1%。该县农业生产已达一定水平,而二三产业却相对薄弱,农村剩余劳力有11万余人之多,城镇待业人l992年不包括农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玲玲 《农村经济》2003,(12):70-71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大 ,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拥有 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国 ,现有耕地 14亿亩 ,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 1 4亿多的劳动力 ,并且由于城市和道路的扩建大量占用耕地 ,荒漠化对耕地的连年侵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呈下降趋势 ;另外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加入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中去。这表明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过快 ,使得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响耕地撂荒,也会通过影响留守农业劳动力的投入进而影响耕地撂荒,而兼业劳动力只有间接影响;(3)农户非农收入削弱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兼业劳动力)对留守农业劳动力的负向影响进而减少耕地撂荒;(4)农业机械化提高是把“双刃剑”,既增强劳动力外出务工与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的负相关关系,也减弱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与耕地撂荒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当且仅当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度高时,无论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高低,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将不再显著。研究结论:应着力增强留守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激发留守农业劳动力农耕的内生动力;同时,对于不同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的农村地区,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行制度创新,并配套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尤其种植业更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条件。因此,生产力诸因素中,其它因素的匹配数量和比例,都应以所经营的耕地而积为基础。而土地经营规模又与现时生产力水平和种植作物种类等密切相关,其相关因素是:1.企业本身拥有的生产力因素的生产性能和匹配数量。特别是参与生产过程起制约作用的主体设备和设施,如耕地、农田设施、农机具、劳动力等。2.计划种植的作物种类。如粮油作物、棉花蔬菜等。3.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条件。4.企业的经济实力及其投入能力等。朝阳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农村经济状况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1)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人均耕地少。农村人口298.7万,占总人口81.2%,农村劳动力130万,人均占有耕地2.3亩,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7.0亩,户均耕地9.8亩。(2)耕地面积中山丘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地仅占三分之一,自然地块多而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湖北省荊州地区农村平均每户占有耕地7.5亩,目前经营耕地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5107户,占农户总数的0.86%,共经营土地60.73万亩,占总承包耕地的4.1%,其中经营耕地50亩以上的大户有3243户,占农户总数的0.18%。国营农场的种田大户比较集中,据对荆州境內9个省属农场统计,经营耕地50亩以上的有1671户,占农场农户总数的4.67%,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