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论丛》2005,(8):16-20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西部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因为西部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如何破解西部的“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同样,西藏“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构建和谐西藏的关键。本文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藏“三农”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西藏“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西部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里的“三农”问题。因为西部的“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因此,如何破解西部的“三农”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这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一凡 《老区建设》2006,(12):44-45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新象山”是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衍生和延伸,既包含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还具有依赖象山滨海特色的内涵特征。从广义上讲,“和谐新象山”应具有经济发展、社会有序、生态良好之义,涵纳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三层含义。狭义上讲,“和谐新象山”仅指和谐社会,应理解为全县人民各尽所能、充满活力的象山,各得其所、公正公平的象山,和睦相处、安定有序的象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象山。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此基础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市现代化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发展空间,构建和谐天津,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足宁波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看,现行县域经济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有诸多局限性,突破这些局限性要有新的制度安排,这就是发展市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刘丽 《科技和产业》2007,7(3):42-44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订单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应加以大力推广,但在产业化实践中却出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的一体化组织松散、违约率较高的现象,难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因此,研究稳定“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红星 《特区经济》2006,211(8):41-43
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促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不同人群更公平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雄 《特区经济》2008,228(1):141-142
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要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农村中介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扮演着协调剂、服务器与资源库的角色,这对培育农村市场竞争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介组织在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能力缺陷,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造就一大批紧跟时代、不断成长的新农人.通过重点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训的重要战略意义,基于ADDIE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评估5个环节,探讨新农人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萌  梁晓伟 《特区经济》2010,(2):191-19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实践的深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应农村发展变化了的新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解决我国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政策思路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城乡税制;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对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欧志文 《特区经济》2007,219(4):151-152
农村社会的和谐问题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各级党政组织、各类涉农机构无疑肩负着重要责任,而身处农村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同样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甚至是一种更为重要和特殊的使命。农村合作社就是代表弱势群体利益,为弱势产业服务的,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而且推动了和谐社会的稳健发展;它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寻求城乡、地域、不同群体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邵延平 《乡镇经济》2006,(10):14-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把公司管理制度引进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年终分红,解决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城市化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在新时期对城镇化的新提法,文章中论述了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新的途径,同时会促进人的发展,并为实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