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买办新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近代化,换言之,中国近代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从何而来,这常常是一个令我们棘手的问题。 1840年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领域里起步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外贸易一直是促进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这场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尽管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与创新,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它揭开了中华民族探求现代化历程的百年大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洋务运动就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3.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制度安排与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以及在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上的变迁和重组。本文从近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视角,对商会产生的历史原因、特征及其历史作用展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加晋李群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收录汇总):193-193
在传统社会,畜牧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视作国力兴衰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与必要条件,故王夫之有言:“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到20世纪上半叶,畜禽业逐步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饲料作为畜禽生长与生产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是畜牧业存续与近代化发展的基础。以1900年中国第一篇饲料学专文为始,越来越多的学人意识到“欲强畜牧,先改饲料”之理,他们试图通过饲料科技的近代化来推动中国畜牧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之振兴。  相似文献   

5.
黄帅 《改革与开放》2014,(24):37-38
1840年以后,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这样的近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背景下产生的。经世思想作为中国近代化早期思想之一,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经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关系进行探索,从而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经世思想,使人们对我国近代化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1895~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的修正及贸易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出口贸易值的准确程度对中外经济关系研究的影响极大。1895-1936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关于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值,不少论著往往直接引用海关《关册》的统计。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关册》的统计值提出质疑,比如郑友生先就曾认为,由于种种缘故“以致关册上所载之进出口值、与实际之贸易值相差甚远”。因此,哲美森(G.Jamieson)、雷麦(G.F.Remer)、郑友揆、姚贤镐、肖梁林、等中外学者都曾对近代中国海关《关册》某些年份进出口值作了修正。但由于各人所用修正方法不同,他们所得之值彼此差异也很大。本文作者根据多方面的资料,比较了各家所用方法,对其中合理的加以推广,对其不足之处加以修改、补充。本文对1895-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正,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这一时期中外经济关系史的研究。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是我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钱庄、票号、典当行业等旧式的金融组织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新兴的银行和非银行系统的金融机构应运而生,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雷锋莉 《魅力中国》2011,(17):376-376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中国女子教育逐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女子学校开始在中国出现,开启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例,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教会女学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近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先后经历了由技术—制度—意识三个演进层次,并两易主角,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的近代化进入腾飞的轨道。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给现代化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日前,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先生应邀到复旦大学作了为期一个月的讲习.现将井上清谈到的有关日本近代化问题归纳整理如下.一、关于近代化1、何谓近代化"近代化"在日本是二十年代流行起来的.诸如:近代思想、近代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近代化无疑是从贸易和融资两个领域首先推进的。长期以来,学界对近代中国的国内贸易研究文献较多,而从金融学逻辑框架内研究中国近代金融问题的文献则不多见。近代中国国内外贸易的繁盛既依赖于货币金融的流通,其本身也促进了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是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转折点. 甲午战争的惨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促使民族危机急剧加深, 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在政治、 经济、 军事、 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天津     
《重庆与世界》2013,(6):32-33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公元1404年(明朝永乐二年)正式筑建设卫之时,天津就已成为沟通中国南北方经济的重要枢纽。天津是最早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触的中国城市之一。天津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天津也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14.
张红日 《宁波经济》2009,(11):44-47,4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近代宁波市政建设史上一个标志性时期,是宁波城市真正走向近代化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无论是水利工程建设、交通工程建设还是公共工程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工程经费问题无疑是影响建设进程重大因素。市政工程建设本应是政府主导的任务,但由于这一时期宁波政府财政的贫弱,使其在工程建设方面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5.
纪念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他的等身论著丰富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宝库。他主编的“金字塔式著作”《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的优良学风、奋斗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集团化”成长是我国近代企业成长的一个典型事实,前辈学者普遍使用“企业集团”概念对此加以考察。本文围绕近代企业史语境下的“企业集团”概念,对1895年到1937年间我国企业的“集团化”特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市是伴随股份制经济的产生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中国近代股市主要集中于上海,它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83年受金融风潮的影响步入第一个低潮,是为其兴起时期。该时期股市规模、影响是近代股市以后各时期所不及的。本文对从中国近代股市兴起的条件、股票的发行和交易状况、股市行情以及股市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等作一粗浅的探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注意,但是研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却具有难以忽视的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近代在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重要而难以解决的稀缺资源,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却可以发现,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相当疏离,其原因何在?中国近代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筹集渠道有什么特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演变又具有什么独特的性质?这些问题都提示我们应该去认真研究中国近代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注意,但是研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却具有难以忽视的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近代在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重要而难以解决的稀缺资源,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却可以发现,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相当疏离,其原因何在?中国近代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筹集渠道有什么特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演变又具有什么独特的性质?这些问题都提示我们应该去认真研究中国近代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不仅在现代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便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只要细心分析一下近代金融活动及其制度性的演进,就会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时期金融关系的种种发展变化,对于深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