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著名命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公司产权的分解与剖析,指出应当通过剩余控制权分配从而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事前的制度安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使得理论界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渊源及理论基础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进而说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设计则重在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制度安排,以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2.
3.
4.
5.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东北区域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东北三省和内蒙三市两盟的区域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评价国内外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必需解决各项基础工作、各种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七点启示.1.发挥各成员政府的作用;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4.促进产业集群发展;5.构建区域经济的统一大市场;6.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7.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适应当今独特竞争环境的一种创新范式,正在引起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讨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以治理中心特性为分类标准,归纳了4类创新生态系统的架构与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区域发展规划( R D P)是区域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将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为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三大理论对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遥 《广东经济》2022,(2):76-79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也逐渐加深,对区域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区域公共治理的效率,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区域治理合作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区域治理合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重塑价值理念、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等应对策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  相似文献   

10.
区域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平等协商公共事务,其本质是制度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域治理理念滞后和治理体制机制缺陷。今后我国区域治理要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运行机制,重点在行政管理、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考核评估上进行制度创新,在公共协商、社会参与、利益补偿、信息传递、监督约束上进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制度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内生性及制度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影响.本文定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区际差异与制度绩效,围绕如何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区际差异中甑别制度差异,提出了评价相应绩效的方法,并以一个县域经济为实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美元化是区域化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作为一种事实、一种过程或政策,在各国民间或官方活动中,美元化已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元化既是区域货币合作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的发展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新实践,推动着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各国在实施美元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强化本位货币作用和计价货币作用、外汇储备应保持适度规模和多样性以及发挥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亚五国纷纷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加强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但总体上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还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中亚国家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目标不同,相互间贸易量小且投资很少,导致中亚经济体内部经济联系减弱,加之西方大国的利益角逐和对“主权”的敏感性,这些都减缓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emphasizes that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generate a rich variety of observe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Yarbrough & Yarbrough (1999), we extended this reasoning to argue that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lso carry implications for the sets of acceptable contracting partners or ‘insiders’. Here we discuss various contracting groups as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s and evaluate their efficiency, ability to adapt, and longevity or possible obsolescence in the face of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transactions or of the transactional environment. The fact that, despite their many shortcomings, private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s continue to be built, to adapt, and to function, even in modern societies with well-developed state-based legal systems, provides a measure of the central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task of assuring contractual integr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性组织,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有必要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从宏观政治经济格局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推进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从微观收益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培养新的出口市场,平衡国内经济发展,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资本所有制作为资本所有权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企业治理制度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 ,是与各个国家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在既定的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下 ,只要企业所有权安排得当 ,任何与其经济技术和制度环境相适应的资本所有制形式都是可以有效的。衡量治理效率的标准是治理成本的最小化或治理主体收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治理效率 ,我国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适时进行治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并努力创造适于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易实现并且是率先推进的部分。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问题,绝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合作构想,或者扩容式合作框架的建立所能够完全解决的。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发展现状,提炼出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提出过多的政府行政力量的涉及是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最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所引发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环境下,独立董事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引入机构投资者使其与大股东抗衡,可以让独立董事真正独立。通过分析独立董事有效性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可以探讨引入机构投资者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影响,结合独立董事制度与机构投资者,可以提出解决公司治理核心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司异质性、在职消费与机构投资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实证检验了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层在职消费,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同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负相关关系同样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而且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