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会计》从创刊以来,已经刊出一百期了,这是一个值得记念的时刻。在此期间,《上海会计》作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的一块舆论宣传阵地,在编者、作者、读者共同支持和关心下,在推动会计学术研究,介绍国外会计学科研究动态,交流财务会计工作经验以及探讨会计工作如何为改革、开放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海会计》它以众多的栏目,丰富的内容,不同格局的文采,理论联系实际,博得了广大读者的爱好。对广大财会人员和企业领导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及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翻开《上海会计》,她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版面立刻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我们单位的会计、统计、审计部门,也都争相订阅《上海会计》。大家说:《上海会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会计教研内容的介绍,又有帐务处理方面的探讨,对我们财会人员来说,她犹如一盏“指路明灯”。 笔者认为,我们要打开财会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应该到《上海会计》中去寻找“钥匙”。因为我深深  相似文献   

3.
薛建民 《上海会计》1995,(10):53-53,49
再谈外汇汇率并轨损益的转销上海胜狮国际货柜有限公司薛建民《上海会计》1994年第12期刊载了笔者《外汇汇率并轨损益转销之我见》一文。近读《上海会计》1995年第2期王祖绶《也谈“外商投资企业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一文,其实质也是探讨汇兑损益中1994...  相似文献   

4.
祝贺《上海会计》创刊十五周年加强协作共同前进上海立信会计帐册纸品公司值此《上海会计》创刊15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我们上海立信会计帐册纸品公司既是《上海会计》的订户、读者,又是长期广告客户。我公司在《上海会计》长期刊登的“立信帐簿”广告,连年不...  相似文献   

5.
读了《上海会计》1989年第8期刊登的《要学点“讨债”的艺术》一文(以下简称《学文》)后,感到有些话非说不可。 我在《上海会计》上读《学文》,是第三次读到这篇文章了:第一次是在1989年第1期(2月出版)的《财会审)上,第二次是在1989年第3期(5月出版)的《广东财会》上。三种杂志刊登的这篇文章,其标题虽稍有不同,但作者署名相同,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可以说是完  相似文献   

6.
受上海软件行业协会会计软件专业委员会的委托,上海西南会计电算化协会起草了《上海市会计软件标准数据接口规范(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数据接口规范》)。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无论对用户还是对会计软件公司都有重要的意义。《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的主要思想是:对于所有正在使用的会计软件(包括商品化会计软件和定向开发的会计软件)规定统一的数据输入、输出格式,输入、输出的信息包括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也可以是会计软件包含的所有信息。我们将目前的会计软件分为:帐务、报表和(其他)核算系统。对于帐务系统要求以…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国会计界根据“双百”方针,对一些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会计战线生气勃勃,思想活跃,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科学,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上海《会计通讯》最近几期发表了不少关于记帐方法的文章,看了很受启发。1980年第5期发表的郑祖祥同志的文章,对我写的《关于增减记帐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郑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想对几个议论较多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们湖北省仙桃市陈场棉花采购站财会股是个小小会计机构,我这个当股长的带了两个‘兵’儿。我们三人,长年订了《财务与会计》、《上海会计》、《会计研究》、《财会通讯》等十种时会专业刊物。 因为,我们深信一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道理;通过读刊用刊,读用结合,也确实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学识与运用能  相似文献   

9.
我被夏高波同志《“形式与反映内容脱节”辩》(《上海会计》1982年第1期)一文的旁证博引、风趣幽默所吸引,又进而研读了张以宽同志《资金运动学说是增减记帐法的理论基础》(1981年第3期)及孔祥祯同志《关于记帐方法的几个问题》(1982年第2期)两文。 关于增减法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上述《孔文》所阐述的,都是我们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铁的事实。因此,不再重复。想说的是这么几条:  相似文献   

10.
贺忱     
《上海会计》已出版到壹百期,谨致贺忱,并向您们的创造性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 现在会计事业,正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经验的介绍推广,是当务之急。预祝《上海会计》蒸蒸日上,从今日“盈百之数”开始,继续向“盈千”、“盈万”发展,有厚望焉!  相似文献   

11.
第100期了!从1992年出版至今,《华南金融电脑》已经陪伴中国金融业一同走过了100期的难忘历程。这一百期,每一期都凝结着我们和作者的心血!每一期都是一次丰硕的收获!每一期都伴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会计》1998年第1期刊载吴师撰写的《会计假设是否属于会计原则体系》一文(简称《吴文》)认为“会计假设不应该纳入会计原则体系”。笔者认为,会计假设不但属于会计原则体系,而且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最根本性要求,是建立基本会计原则的理论基础。(一)按...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会计》2003年第二期刊载了罗勤同志《对当前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可行性质疑》一文(以下简称《罗文》),对现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质疑,很有新意。但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完全符合传统会计理  相似文献   

14.
《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2期刊登了张以宽同志的《关于增减记帐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前一篇张文》),《上海会计1981年第3期刊登了他的资金运动学说是增减记帐法的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后一篇张文》)。我读了后,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张以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财务与会计》月刊一九七九年第二、八期刊登的贺南轩和叶荫松两同志关于记帐方法有没有阶级性的文章后,谈谈我们的认识。贺南轩同志认为:会计同其它经济管理一样,都有两重性,即既有阶级性,又有技术性。会计的对象、任务和指导原则有阶级性,会计所用的各种记帐方法都没有阶级性,这些记帐方法,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都可以通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会计》出版发行100期,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上海会计界有了自己的刊物,并在各方面支持下,越办越好,更使全市会计工作者感到欣慰,这是大家努力,特别是编辑部全体同志辛勤劳动的结果。 《上海会计》出版发行以来,在宣传党的财经方针政策,论述财务会计改革,介绍国内外先进经验,报导交流情况等几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受到广大会计界人士的欢迎和重视,对财政税务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为此,我谨代表上海市财政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想通过《上海会计》,向全市会计工作者表示良好的祝愿,并就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提一些要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读了陈文华同志《关于审计对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商榷文章(以下简称“陈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9期),收获不少。“陈文”对“审计对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很有益的;但与此同时也发现“陈文”对拙文《试论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以下简称“拙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4期)的内容和观点有所曲解。为此,特作此文,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征文启事     
《武汉金融》2008,(3):F0004
<正>为庆祝《武汉金融》杂志更名一百期(2008年第4期),编辑部决定举办"新形势下通货膨胀及其应对"的专题征文活动,热诚邀请广大作者、读者和研究爱好者参加。对于来稿,我们会择优在武汉金融进行刊登,并将邀请部分作者参加《武汉金融》杂志更名一百期的相关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上海会计》1997年第1期李海玲同志的《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也应抵扣》一文认为: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不予抵扣,不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个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增值税的真正税负人是最终消费者。企业购入设备,构成固定资产,显然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会计》1996年第4期截陈晨耀文《浅探几项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以下简称聪文》),读后有些想法,愿与作者商榷。《陈文》认为:税务部门制定税收法规时,可能没有全面考虑法规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致引起了某些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与税法规定有些抵触。对此,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如何协调,事实上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两者实行高度的统一,要求财务会计基本上以税收会计为基础,会计原则决定于税务法规。过去,我们就是走这条路的,缺点也是我们熟悉的,不必赘述。其二,两者差异既是合理存在,那末,为了既不影响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