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性。协同创新是主体要素和资源要素在内外驱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联合创新行为,其中,创新要素是协同的基础,多主体的创新动力及其合作行为是协同的根本。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这需要从宏观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从中观层面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建设;从微观层面优化协同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有效载体和根本,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更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对沈阳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民接纳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性较低等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民接纳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性较低等普遍性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的"江苏方案"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多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国领先,农业科技贡献率65%,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紧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和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于2015年末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自主开发基于APP应用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农技耘APP。  相似文献   

6.
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是加快本市“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上海农科院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爱媛 《山西农经》2014,(4):124-125
经过历史的沿革,国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拥有先进经验,为当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本文从国外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立法、教育、多元化推广方式和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创新,而且取决于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有效的推广服务取决于服务内容和方式是否符合农民的技术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虽然不断改革与完善,但总体而言,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针对性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农业发展目标发生重大转变后,推广工作仍然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对农民技术需求的特点与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和政府主导是其发挥有效性的保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则是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着定位不明、功能实现不到位和推广主体凝聚力不够等深层次问题,因而需要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对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构建分类推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公共科技需要政府的主导以实现其公益性,经营性科技则以市场化机制进行推广,而中介性科技则需要在市场化的基础上结合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成立大会上指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实现农业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好,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武婕 《农业经济》2023,(2):29-30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是根本条件。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必要因素。农业科技的创新不仅能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农产品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村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对理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就基层而言,如何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认为,要大力推行"树型"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树根——农业科研院所,供给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这是基础。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一方面是创新成果供应不足,类似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多年少见。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借鉴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具体实际,通过建设高效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组织服务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多元服务主体,探索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农业的协作协同发展,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多维协同推广应用促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打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化经营等方面的多维互动,协同创新,助推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科院作为全省最大农业科研机构,是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省农科院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农业发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农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组成。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技支撑是生产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有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截至2021年底,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主导产业专家团队约2 000多个、平均每个产业园约10个;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平均值达到80%以上;50多个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生产技术服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仍存在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资源集聚不足、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结论]提出应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投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等五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虽然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但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针对性不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农业发展目标发生重大转变后,农技推广工作仍然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对农民技术需求的特点与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客观记载农业科技研究、科学技术、生产及其管理活动的过程,反映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档案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是摆在科技档案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