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辛认为,作为时间艺术的诗,由于可以直接描写生活的动态美,即"媚",而高于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化美为媚"是诗描写动态美的三大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艺术创作欣赏实践中可找到大量例证。"媚"又可译为"眩惑",更多是一种生理上的快感,其内在心理机制是审美的"内摹仿"。  相似文献   

2.
艺术界,某些艺术已经走向"架下",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这些"反艺术"形式的孳生和蔓延,从而折射出当代艺术思潮的某种历史性变换。大众化、拼贴化、个性张扬、标新立异、支离破碎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根本特征。文章以黑格尔谈的艺术发展过程为前提,展开探讨艺术的转型问题,以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一书中男性总是"忧愁"和"虚无",在男性英雄主义和硬汉性格的重压下,女性总是保持风度并高扬自己的人格魅力,显示出女性的价值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甲马",与年画一样,属于民间美术中的民俗版画,又称"纸马"、"神马"或"云马",老百姓也有称其为"符"的。云南甲马具有很强的特色,它从一种民俗用品成为现代艺术学、美学研究的对象。云南甲马的制作虽不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当我们采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它时,却感受到了它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的严重缺失是新诗遭逢冷遇的重要原因。本文借《沙扬娜拉》的解读,强调"细读"对于彰显诗性魅力的重要性。唯有借"文本细读",读者才能直面并潜入诗作的艺术肌体,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技艺精纯与情感脉动;唯有借"文本细读",新诗教育才能真正摆脱机械的知识传授,而在艺术审美层面完成独特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历来有一种"偏见",称女性是"万恶之源"。长期以来,女性被压抑了情感,文章试图从英国19世纪女性作家所处的文化传统、家庭、社会等几个角度分析她们于野蛮的血污中艰难成长的历程,解读她们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其作品的特点、局限性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艺考热"持续升温,但艺术就业市场与应届毕业生的供需平衡度并不稳定。为了应对"艺考热",提高艺术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文章分析了艺术生就业困境及其本质因素,同时围绕"艺考热"的宏观视角,解析了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不断优化艺术教育质量和针对性,加强艺术生的灵活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并在提高艺术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提高艺术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郭银土先生以他的切身生活经历,结合多种绘画艺术语言,创作出大量表达对现实生活关注和带有"草根情结"的小品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评论家称为"第三种语言".以此结合其艺术特质形成郭银土先生别具一格的"薯香画",并在客观上走出一条具有相对独立价值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数码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视觉读图时代",各种"图像符号"将我们包围并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场"视觉狂欢的浪潮"中,女性形象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首当其冲地走在了视觉时尚的前沿。视觉图像下的女性形象已日益变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和视觉快餐,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女性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意味和社会观念又反映着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判断。本文试谈一下视觉读图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内涵理解及界说的大致梳理,重点对90年代该概念内涵的界说所存在的悖论提出质疑,从而提出界定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应以作品内涵而不是以作者性别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