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辰 《中外管理》2004,(7):95-96
如果由于属下的错,让你在老板面前出丑,你舍怎样?在下属面前,你的最大财富是什么?如果自己错了,你会首先顾及自己的面子吗?……你的答案,将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上司。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还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对老师怀有多大的研究兴趣,便能理解下属对上司的关注度会有多强。但现实中,上司们往往对此浑然不知,很难明白自己其实一直置身于下属的目光之下,哪怕他本人其实也把焦点无时无刻地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一位中层管理干部,她永远在诉说她的工作如何忙得不可升交,永远在抱怨每个下属都不得力。听她祥林嫂一般的喋喋不休,我就会直截了当地对她说.如果所有的下属都不得力,如果工作总是忙不过来,那只可能是老板用人太糊涂或者是你不称职,或者是分配给你的下属都是废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主席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不错,如果你有心走近集团下属每个单位的每位员工,去问他"你来自哪里?"可以肯定,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地名不同的老家。那么,他们是否思念自己曾经的老家,他们又如何热爱自己的这个新家?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人文关怀就会情不自禁的表露出来。我所在的西山煤电集团所依靠的主业是煤炭,其潜在的危险性让奋战在一线岗位的每位职工包括其家属,心理上都会渐次形成一种无形的负担,这种负担怎么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这时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把集团内外各  相似文献   

5.
皮格马利翁效应:团队管理的新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 他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爱神就给了雕像生命。这个神话故事在管理心理学中演化成著名的期望效应。即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对于某人的由衷赞赏和认可,会极大地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前进动力,从而使他取得优于一般表现的成绩。在一个组织中,如果管理者向下属明确地表达出期望和赞美,下属会受到有效的激励,真的成为管理者所希望的优秀员工。反之,管理者如果认为下属愚笨懒惰,那么,他的下属也会很敏感地察觉到这种意识,从而容易丧失信心,真的变得不思进取了。通俗地说也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在管理心理学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指积极期望对目标的达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声音     
作为领导人你必须能够欣赏别人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如果你能够接受的话你就能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你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渠道让下属勇于提出意见,如果你不给他们提意见的机会,实际上你就剥夺了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机遇,因为如果上司不给下属提意见的机会,下属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部门经理与下属为各自的方案争执不下,最终演变为将下属调离。这样做的合理性经得起推敲吗?下属坚持己见有错吗?如果你是主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哪些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哪些指标是可以有所放松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否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你的下属下指标,而不告知对方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芝麻、绿豆一把抓,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手里确实抓了很多东西,但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抓住了什么。这样的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声音     
这是一个很愚蠢的做法。除非你真的去意已决,否则以辞职相要挟,只会令老板厌烦,到最后骑虎难下,职场毕竟不是情场。——伦敦船运公司总裁 Patrick Lee 表示,如果下属以辞职要挟“加薪”,他是不会就范的。我常建议前来应聘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表现最自然的自己,不要为找一份工作而刻意改变自己。要让招聘官看到真实的你,选择真实的你。有经验的招聘官,其工作就是剥去应聘者的“伪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哪些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哪些指标是可以有所放松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否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你的下属下指标,而不告知对方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芝麻、绿豆一把抓,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手里确实抓了很多东西,但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抓住了什么.这样的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猎头 《企业文化》2005,(3):64-65
俗话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种说法并不是让你从此学会 阿谀奉承,变得油嘴滑舌、溜须拍马,但懂得说话技巧和场合,可 能会对你有更大的益处。 应答上司交代的工作:我立即去办。 冷静、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 个工作讲效率、处理问题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如果你 犹豫不决,只会让上司不快,会给上司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下 次重要的机会可能就轮不到你了。  相似文献   

12.
九州 《中外管理》2011,(9):122-123
更多地去感受上司和下属的需要,并收获自己"被需要"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会使你的副手生涯更愉快。副手难当是许多职场人士的共识。但如果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而不纠结于过多的个人感受——通常,我们在组织中常看重"我要成为什么",而极少客观地分析"我应该成为什么"。事实上,更多地去感受上司和下属的需要,而因为自己"被需要"所获得的价值和成就感,会使你的副手生涯更愉快。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过往的经验,以及莫须有的心理暗示所禁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哪些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哪些指标是可以有所放松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否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你的下属下指标,而不告知对方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芝麻、绿豆一把抓,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手里确实抓了很多东西,但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抓住了什么。这样的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在公部门的政府机关,还是在私部门的企业中,领导都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耍进行管理活动,实现组织目标,首先必须与下属进行交流,明白无误的向下属表达自己的意志,让下属能够体会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制定的既定方针开展工作,实现组织目标。文章就语言对领导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军队的统领,是不需亲自冲锋陷阵的,统帅的才能在于调兵遣将,指挥若定。企业的领导,则不需事必躬亲,必须具备使用人才的才能,让下属发挥自己的创新特长,使企业永远充满进取的活力。其次,对下属而言,只要服从上司的指示,自己根本不必动脑筋思考,反倒轻松,何乐不为呢?事实上,上司直接表示自己的方法,毕竟无法让下属真正学到工作的实际技巧。如果上司能够提出多种方法,让下属自己有机会加以思考,下属一方面会认为上司是给自己面子,另一方面则将提高对上司的信赖。此外,在指导工作时,有时也可稍微改变说话的方法及语气。例如…  相似文献   

16.
忠告上司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上司,那么我们诚恳地向你提出忠告…… 啦啦队长 如果把一个团体比作一支拔河队,那么你一定要去当啦啦队长,这要比去当拔河队里最强壮最有力的那个队员要好得多。 运气真好 遇到困难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是:这可怎么办?可你应该换一种方式,对部下说:咱们的运气真好,又到了显示能力的时候了!你的乐观和积极会变成促进下属的巨大动力。 优柔寡断 下属最害怕听到上司说:“我现在无法下决定,我很苦恼,我也没办法。”你的优柔寡断会使下属变成一群无头蚂蚁,既找不到食物,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真面临这种无法快断的情…  相似文献   

17.
一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容易丧失时机,把事拖垮拖乱。俗话说鲁莽的决策比优柔寡断效果要好,就是说干比不干好。二忌朝令夕改。一会儿一个主意,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刚想干你又改了,刚想使劲你又变了。三忌推卸责任。领导推卸责任下级就不敢大胆工作,不敢与你真心相交,下属工作每每都会防你一招。四忌丢三落四。丢三落四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如果你说的话自己忘了,你布置的工作自己也记不得了,那么一旦下级摸准你的脾气,可以什么都不干,也可以什么事都敢干。五忌以邻为壑。即以邻为敌,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8.
高飞 《新前程》2007,(4):92-93
如果你恨不得一直躺在床上,不想起身工作,这本书值得你看。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让自己离开家,踏进那个沉闷、无趣的职场,这本书会成为你最重要的一本读物。  相似文献   

19.
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误解或者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现象,管理者对下属布置工作时往往说得口沫喷飞、滔滔不绝,但下属在执行工作中往往有些变形,或者工作的做法和上级期望的不一致。这说明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上级没有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下级也对上级的理解不到位。事实上,这种沟通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问题时,在沟通结束后特意加上一句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20.
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误解或者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现象,管理者对下属布置工作时往往说得口沫喷飞、滔滔不绝,但下属在执行工作中往往有些变形,或者工作的做法和上级期望的不一致。这说明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上级没有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下级也对上级的理解不到位。事实上,这种沟通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问题时,在沟通结束后特意加上一句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